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严介和 《职业圈》2010,(1):24-24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凡是我不知晓的,我都希望知晓;凡是我不会做的,我都希望去尝试。我在培养自己的疯癫,因为我觉得企业家不能没有个性,更不能没有激情。我从张扬的个性走向了柔韧的个性,从疯狂的激情走向了内敛的激情,这就是从成长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海宁是我家     
回想起我怀孕的时候,本来一切都很顺利。我关注健康,热爱运动,注重营养,喜欢健康的食物并且积极阅读那些教育孩子的书本。我在中国生活有快两年了,在这段时间,我深爱着我的丈夫,我热爱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全家人正安静地吃晚饭,十二岁的我突然说道:"我今天找到了一个鸟窝,是个斑鸠窝。"听了我这句话,母亲抬起头,慈祥地望着我。父亲却依然像往常一样默默地吃着饭,仿佛对我的话没听见似的。我想,也许父亲只顾着吃饭了。我见父母亲都没有说话,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我今天找到了一个鸟窝,是个斑鸠窝。"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良师益友《文化交流》如今走进了它的第30个年头,我为它点赞,为它祝福,为它庆贺。因为它是传播吴越文化的窗口,是万千读者的知音,是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30年来,它让我钟情,让我倾倒,伴我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我的书房、我的卧室、我的厅堂随处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在我的生活和言谈中总有它提供的信息和话题,因为我是浙江绍兴人,从小受到吴越文化的熏陶,对于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眷恋。尤其因为工作的需要使我不得不离乡背井,来  相似文献   

5.
又一年的中国春节快到了!人们辛苦了一年,春节的时候都愿意乐和乐和。我记得去年春节的那个月,我心情不好没有回国。那段日子我特别想父母。好在有很多中国同学都非常关心我,还有老师们也是。记得放假前的一天,我的汉语老师邀请我跟她一起回她老家过年。我突然开心起来了,很兴奋地等待着第一次在中国过年!我的老师老家在安徽。回老家的路上,我觉得风景特别漂亮,特别是有很多古老的建筑。我对美丽的风景特别是中  相似文献   

6.
全家人正安静地吃晚饭,十二岁的我突然说道:"我今天找到了一个鸟窝,是个斑鸠窝。"听了我这句话,母亲抬起头,慈祥地望着我。父亲却依然像往常一样默默地吃着饭,仿佛对我的话没听见似的。我想,也许父亲只顾着吃饭了。我见父母亲都没有说话,于是,我又重复了一遍:"我今天找到了一个鸟窝,是个斑鸠窝。"  相似文献   

7.
这部书出版的时候,我已经109岁了。我以前说过,这是上帝把我遗忘在世上了。感谢上帝,在我这个年纪仍能保持思考能力。我对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但我清醒地意识到历史仍然在前进。这个口述是在宋铁铮先生的建议和协助下,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以聊天的方式进行的,当时录下了三十余盘磁带,最终完成时已接近1997年年底了。我原想把自己和家庭故事通过口述的方式保留下来,让我的后代和有兴趣的亲属了解我这一生所经历的事件。口述记录在2002年成文后,有人劝我将书稿整理出版。如今,我已经无法再回溯到过去,讲述更多的内容,补充更多的资料。所以,我同意这本书的编辑的意见,将1997年以后的一些访谈内容附录在后面,作为1997年至今我的生活、工作和思考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我出生在福建省永安市洪永安市洪田村,我叫毛安福,今年43岁。2007年6月,当一位漂亮的女记者站在我的面前。问我:大哥,林权制度改革为您带来什么好处?这一刻。我的泪水从眼眶涌了出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的问题。总之.林权制度的改革让我重新获得了遗失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  相似文献   

9.
言论集纳     
《对外大传播》2011,(6):63-63
我以私人身份步行在小巷,走进一户人家。他们并不知道我是谁,于是我们开始聊天,他们给我展示他们的房间,把我介绍给他们的家人。正式访问我从来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生活,这非常有价值。有时候我确认了中国政府告诉我们的情况——当地人很满足、幸福;也有时,他们会告诉你其他地方听不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墨香伴流年     
我从小就对书格外钟情。那些散发着墨香的书,就像风光无限的丛林,吸引着我探寻追索。时光匆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我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从乡间的田埂上走入城市的楼群,从青葱少年走到平淡中年。世事变迁,人生起落,很多风景离我远去,很多人也离我远去。唯一不曾离开我的,是书,书没有一天离开过我。墨香伴流年,岁月如花开。有书相伴的日子,美丽而丰盈。"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1月9日,我在做一些去东北三省的准备,把新买的几本书插入书架。不知咋的,“啪”的一声,一本放在书架里的书掉了下来,拾起一看,是袁可嘉先生签赠的《九叶集》。一个星期后,我从东北回来,快速浏览已经积累了厚厚一叠的报刊,当翻到《文汇读书周报》第二版时,突然,一个标题钻入我的眼帘:“九叶诗人、翻译家袁可嘉辞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逼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特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味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精选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夏之明 《文化交流》2014,(11):F0003-F0003
日前,由杭州杂技总团创排的《中国梦·飞天梦》大型杂技魔幻情景剧,在杭州红星剧院献演,新颖、精彩的演出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以往我们看的杂技,通常是杂技技艺,而这台演出,却是杂技"剧",在展示杂技技巧的同时,还有了剧情,有了故事,有了人物形象塑造。全剧从《序》开始,由《望月》《思月》《奔月》三个篇章构成。演出时长1.5小时,共有60多位演员登台,历经半年创作。该剧传递的是一种拼搏、激情、奋发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仲潜 《文化交流》2014,(4):41-43
友城的友好 去年秋天,衢州市摄影师黄祖祥应邀赴衢州市友好城市美国雷德温市,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艺术交流.黄祖祥在当地举办了个人作品展,与艺术家交流,给大学生上摄影课,但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处拍摄.  相似文献   

15.
我曾几次访问过一位白衣布履的智者,他就是来自台湾的著名学者、禅人、文艺评论家林谷芳先生。他贯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绘画、文史哲各大门类,在台湾被称为几十年来唯一持中国牌的文化标杆。少年时泛舟湖面,一曲空灵笛乐触发了林谷芳的生命情思。如此这般不可思议之因缘使得音乐最终成为林谷芳生命观照中的焦点。三十多年后,他出版了著作《谛观有情—中  相似文献   

16.
旅澳见闻     
陈霖 《文化交流》2009,(4):81-84
去悉尼探亲是我几年来压在心头的大事。很想去看望在悉尼工作的儿子星火一家人是怎样生活的,也想去见识见识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富饶的澳洲风情。  相似文献   

17.
8月10日,巴金先生所藏的名家书画展在杭州江南文学会馆闭展。此次展出的书画并非巴金先生刻意搜集,都是茅盾、冰心、沈尹默、张乐平、黄永玉、黄苗子、俞云阶等三十余位名家师友和晚辈的赠送。巴金先生曾说:"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是孤独的,我有朋友,我有无数的散处在各地的朋友。"他还说:"友情这个东西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  相似文献   

18.
著名画家李克昌是当今画坛杰出的艺术家。我最初拜读李克昌的油画、国画和内画,就被其涉足之广和造诣之高而震惊,被其驾驭反差跨度如此大的画种之超凡功力所折服,真可谓:“内(内画)外(油画和国画)兼功得心,三管齐下应手。”而今年9月,在久负盛名的北京艺术殿堂荣宝斋举办他的美术作品展上,我又欣赏到他的雕塑和书法,原来不仅是“三管齐下”,简直是“五子登科”,(其实他还有美学研究),更为其成就之大而倾倒。  相似文献   

19.
胡云 《文化交流》2009,(4):50-52
2008年,我作为衢州市的交流教师,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的公立学校任教三个多月,亲历了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了不一样的美国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民众越来越关心“中国”品牌的树立,学习英语的热情也被点燃。越来越多的外宣干部和业内同行向我们表达了期待看到双语栏目的愿望。因此,我们自2006年第1期起开办了《双语视窗》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看看周围的媒体,在《北京青年报》、《参考消息》、《国门时报》上有许多精粹的小短文,像一只只啄木鸟,善意地提醒了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尚未和国际接轨”的细节,读后让人回味不已。在获得借鉴意义的同时,也带来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效仿中英文对照的版面形式,旨在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从中折射出东西方观念、习俗的异同。通过一篇篇这样的文章,让读者在领略异域文化的同时,也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