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语与权力总是胶着一起,互为耦合、互为支撑,而女性话语也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女性权力意识。通过对巴金《寒夜》中女性对话、内心独白等的分析,认为女性话语权力意识在"家庭"中具有实在性。曾树生的女性话语表现了女性享受独立、自由的权力及经济支配权,同时女性话语(曾树生与汪母)之间存在着权力斗争。曾树生所活动的社会场景———银行是她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力意识的来源,在这个她所依托的社会环境中,其先前话语所体现的权力意识具有虚妄性。而汪母作为一个被剥夺了青春及经济权的绝望的女性,她在家庭中所呈现的话语权力是女性话语的伪权力。  相似文献   

2.
《玉米》系列中女性权力意识的虚妄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对毕飞宇的《玉米》系列进行重新解读,以文本之内到文本之外的三重证言,揭示其女性权力意识的虚妄性,即女性权力意识的存在性虚妄、女性权力意识的本质虚妄、女性权力意识主体虚妄或虚妄的预设性条件。虚妄的实质在于男性意识中心下的男性话语强权。  相似文献   

3.
试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先红 《学语文》2008,(3):36-37
“女性意识”是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女性意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女性的意识,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女性主义意识”,这些女性意识在男性社会体系和语言体系中遭到压迫、至少是排挤,所以要向男权社会的权力建构、价值常规和话语方式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4.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5.
女性话语的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与男性在话语风格上有很大差异。具有社会性别的女性的话语风格有四方面特点:话题选择的局限性、合作性、感情色彩强烈性以及礼貌性。这些特点与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对女性言行的期待和要求有关。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来女作家走进了历史女性叙事的行列,打破了男性独霸历史叙事的局面,女性对自身历史的叙述,不仅使女性群体获得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权力,而且也构成了对男权话语的挑战、修正、颠覆、补充。在这百年中,女作家对历史女性的叙述与阐释也受社会风潮、时代话语的规约,但是,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自我主体的探索始终是女作家历史叙事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E.L.多克托罗的经典之作《比利·巴思格特》颠覆和解构了传统的女性形象。文章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了小说中被置于边缘语境中的女性人物,认为比利为主导的男性话语遮蔽了女性人物真实、自主身份意识,隐含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话语的双重控制,而多克托罗通过女性形象的重塑,实现了对此权力控制的消解和颠覆,展示了叙述世界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也应运而生.本文从语言这一角度出发,运用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分析男性中心话语中的女性话语.男女两极对立的解构颠覆了男性中心话语,强有力地冲击了男性统治的社会,同时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拔,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他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陶群 《黄山学院学报》2007,9(6):105-108
金庸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创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主人公们充分显示了男性话语特征下对女性形象的期待与想象.从女性视野的角度分析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从男性对女性的容貌期待,男性与女性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以及情感构架等方面阐述金庸小说的男性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主流学中,男性以理性、秩序和明晰剥夺了女性的话语权力。而民间女子却在私情歌谣中直新获得了这种权力。始们以混乱、破碎和非理性的语言形式消解了男性建构的神话,以此表速了女性的情思和精神,改变了其在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作品中被书写的命运,使女性从被言说的他向自我言说的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五类:受难型、理想型、畸变型、叛逆型、社会解放型。这些女性形象在带有遮蔽性的男性话语权威的挤压下,同时代主流话语相呼应,加上女性作家自我的隐匿和回避,造成了女性形象的空洞化。  相似文献   

13.
尽管人类历史上的文学书写历来都是由男性进行启蒙的,但是在"文革"时期的《海港》、《龙江颂》、《杜鹃山》三部"样板戏"中,女性却第一次获得了对男性启蒙的神圣权利。不过,这场以女性为主导的思想启蒙教育运动却隐含着政党权力话语规训的内容。经过权力话语的训诫,集体理念战胜了个人情感,由女性代表党对大众所进行的思想启蒙运动,终以女性自我情感被淹没而告终。  相似文献   

14.
受生理因素以及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女性语言相对男性在词、句法以及话语风格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点。以小说《血色浪漫》中女性人物对话为例,从话题选择、会话策略以及幽默的角度对其话语风格进行总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苗族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异彩纷呈,有传统型的女性形象,亦有新时代的女性形象。男性话语下,传统型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脱离男性秩序的女性则不被认可。女性话语下,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是理想的形象。两种形象的塑造都有其抒写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主要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女性小说创作中“水仙花情节”倾向。认为这种倾向恰恰有力地表现出女性作家正以独有的女性方式向男性话语体制、男性价值成规、男性权力发起挑战;用女性的身体和情欲去解构男权化,并构筑女性创作的美学空间和化空间。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是由男性主导,建立在两性共谋而不是性别对抗基础上的,把女性解放纳入到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运动。这一方面为女性借助于男性的启蒙和支持,进入社会公共空间、争取各种权益提供了正当性,从而推动了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等女性解放运动在中国的迅速推进。另一方面,男性正是借助于民族国家话语的优势,压制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女性追求性别平等权利的努力,从而形成了基于权力资源争权的两性冲突。这是有别于西方近代女权运动的女性解放运动实践,需要在中国情境中进行本土化的阐释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林白的文学创作 ,从女性生命本体出发 ,着力表现女性的生存和追求生命价值的欲望。在男权中心的社会文化形态中 ,首要的任务是凸显女性话语 ,颠覆从而消解男性中心话语的统治 ,建构平等和谐的两性世界。林白用写作消解男权话语的意图十分明显 ,把女性与文化连接在一起 ,呈现女性的理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侗族戏剧出现在侗族男性话语确立的年代,女性与女性角色就应处在第二者或第二性的行列,而风行于西南地区的侗戏却流淌着一股浓浓的女性气息,即女性话语的高扬和男权话语的低调,更有甚者是男性角色和话语的严重缺席。从侗戏产生的背景、侗戏中女性话语的高扬以及侗戏女性人物特征三个方面阐述侗戏的女性角色。  相似文献   

20.
今天,女性意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话语的关键词。女人们开始从过去被男性话语的遮蔽、扭曲、误解中走出来,要求彰显她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她们不断地改写着传统的两性话语权力关系。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