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校是一所98年迁址新建的农村小学,现有23个班级,近1000名学生,51名教职员工。2000年上半年升格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并获得“泰州市模范学校”“、江省模范学校”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我校在教师管理过程中,注重对教师的激励,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持续发展。现将我校在教师管理中的一些激励方法方式总结如下:(一)思想激励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的保证,国外管理界已把“觉悟”视为管理的要害,他们有三句格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从化市一所乡镇初级中学。近年来,我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校风建设,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取得好成绩:初三毕业班会考连年获从化市教育局奖励,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99学年获从化市中学校长工作目标责任制评估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从化市一级学校。我们认为,运用激励手段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是我校屡创佳绩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注意对教师心理调控,培养良好心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心态,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目前,教师的待遇虽然不断提高,但社会生活中的某些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西藏教育:校长您好!很荣幸代表《西藏教育》编辑部对贵校进行专访,首先请您谈一谈贵校有哪些办学特点?任立斌(拉萨阿里高中分管教学副校长):第一,我校是一所异地办学学校,归阿里地区管辖,但办学地点在拉萨,主要是借用拉萨优质办学资源和氛围,从近几年办学效果看,非常成功,教学成绩显著提升。第二,我校是一所组团式援藏学校,其中陕西、河北各20名教师,每一批工作三年。陕西、河北的同志到了以后,给我校带来了内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促进本地教师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  相似文献   

4.
教学整体评估奖励办法的聚变效应金城江铁中我校现有初中18个班,学生700多人,在职教职工93人。近年来,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引进竞争机制,有效地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提高办学效益,我们这方面既有步...  相似文献   

5.
我校积极实施“以德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精细化管理策略,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挖掘和调动教师积极性,使教师人尽其责人尽其智,形成了良好的师风、学风,办学水平稳步提高。现将学校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方面的做法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校自1983年春被省教委批准为完中后,学校工作出现了新的机遇,面临着如何立足的巨大挑战,面临着如何调动高、初中教师工作积极性,下活高完中一盘棋的问题。如何调动高、初中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呢?学校十分重视内部运行机制的研究,先后从解决教师的实际需要(即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我县教育布局调整,加强实验高中建设,县里不断抽调一些骨干教师充实实验校,致使我校的一些高中教师流动较大,仅3年时间就先后调走两名副校长、5名主任、11名高中教师。学校和社会对此反响很大,认为我校好老师都走了,学校完了。好心人也劝我:“校长啊,要留住人哪,不能说放就放啊。”对此我坚持我的观点:①校长不能有本位主义。②对要走的人,你留人留不住心。③“流水不腐”是真理。没进没出我校可能是一潭绝望的死水了。④后生可畏。流动为年轻人创造了用武之地,你不重用焉知年轻教师不行?  相似文献   

8.
我校创建于1993年。在当时,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经验,我校均是全区最差的小学。学校如何发展?领导班子分析来分析去,觉得只有在教师队伍方面,我们还有一点“优势”:比较年轻。一般人都认为教师年轻没经验,但我们看到了这支年轻队伍的优势:第一,他们身心健康,精力旺盛,发展的潜力大。第二,这些教师分别来自全区几十所小学,在新的集体里都有强烈展示自己的愿望和惟恐在竞争中落伍的忧患意识,发展的动力大。教师一有发展潜力,二有发展动力。这就是我校发展的希望所在。走依靠教师兴校之路,就成了我校惟一的选择。怎样走依靠教师兴校之路呢?1…  相似文献   

9.
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的方针。我们学校也必须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勤俭办学。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是否有“勤俭节约”的可能呢?当初,我校教师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的人认为勤俭办学的方针只有大学、中学校才要贯彻,小学经费少得很,没有什么可节约的。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小学中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讲道理而已。也有的人认为,学校不是工厂,既无厂房又无机器,既无原料又无产品,整天和墨水粉笔打交道,即使节约一点,又有何用?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看法是不对的。农村小学在勤俭办学方面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大多数教师在事实面前转变了自已往日的看法,提高了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校创建于1993年。在当时,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经验,我校均是全区最差的小学。学校如何发展?领导班子分析来分析去,觉得只有在教师队伍方面,我们还有一点“优势”:比较年轻。一般人都认为教师年轻没经验,但我们看到了这支年轻队伍的优势:第一,他们  相似文献   

11.
我校是从化市一所乡镇初级中学.近年来,我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校风建设,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取得好成绩:初三毕业班会考连年获从化市教育局奖励,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99学年获从化市中学校长工作目标责任制评估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从化市一级学校.我们认为,运用激励手段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是我校屡创佳绩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校本科办学评估的需要,2006年以来引进了很多高学历人才,但大部分教师初次参加教学工作,教学技能欠缺,职业道德素养不高。本文探讨了提升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旨在通过提高我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地方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邹志光 《教育导刊》2001,(15):90-91
我校是从化市一所乡镇初级中学。近年来,我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和校风建设,逐步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不断取得好成绩:初三毕业班会考连年获从化市教育局奖励,1998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999学年获从化市中学校长工作目标责任制评估一等奖,2000年被评为从化市一级学校。我们认为,运用激励手段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是我校屡创佳绩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国家对教育倾斜政策的逐步落实,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有明显提高,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令人忧虑的师范院校生源匮乏问题也逐渐缓解。然而,就整个教师队伍而言,不稳定状况仍未能根本扭转,特别是农村青年教师队伍中流动行为及意向更为显著。以六安县为例。仅1990年暑期申请调动(以改行居多)的就达90多人。如果这些青年教师的流动行为尚未对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的话,那么,青年教师中的“潜性流动”对教育质量的影响则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15.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属中学,地处南通县的西北角,西南临长江,北面与如皋县交界,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外乡教师一般都不愿来我校工作,因此我校教师队伍有三大弱点:一是数量不足,全校18个班,有公办教师42人,尚缺十二名教师;二是教师素质不高,据1985年统计,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就有22名,占教师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公平的落实尤其是教师资源配置存在较大问题。国家试图通过教师流动来实现资源动态均衡,但是流动中教师路径依赖严重、流动目的功利化凸显、流动教师选择呈应试化趋向以及教师保障机制不完善削弱了教师流动效果。文章从集群办学视角提出通过集群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师资共享,有效避免湮没效应,实现集群内学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向农村办学,是我们盐城师范的光荣传统。办学伊始,学校就明确把陶行知先生关于“培养乡村教员,以适应乡村的特殊需要”的思想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五十年来,按照这一宗旨,我校共培养了小学、幼儿园教师一万三千余人,函授小学教师一万三千余人,对盐阜老区的农村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最近几年来,我校围绕《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的制订、贯彻,在学习、讨论、探索、实践中,全校师生进一步明确,普及农村教育,实现科技兴农,必须进一步发扬传统,坚持面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44):160-161
如何让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如何让职业学校教师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水平和现场指导、示范能力?这是很多职业学校都面临的问题,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下称"我校")也不例外。我校以示范建设为契机,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建立行业企业专家考评教师机制,积极引进企业能工巧匠进学校,构建"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9.
中专学校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发展?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这是中专学校在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改革大潮时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抓住时机,迎接挑战,探索中专学校发展的新路子,有必要总结我校近几年来的发展及其所做的一些工作。 1 按需办学,路子越走越宽 1.1 学校规模发展迅速 我校本着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近几年来,逐年扩大办学规模,日益提高办学效益。我校直属水利部,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委会)主管。在1985年以前,基本  相似文献   

20.
《广东教育》2015,(4):44
增城市水电二局学校(原广东省水电二局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办于1958年9月,至今已有57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原属企业办学性质,2012年5月正式转制为增城市教育局属公立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621.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4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6个,学生1211人;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