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学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予它新的价值: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作业设计不能只定位在"巩固"和"强化技能"上,还要在"活""趣""动"上做文章。即强调"活","活"中求新;体现"趣","趣"中求新;追求"动","动"中求新。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已受到广大数学教育者的普遍重视.而现有教材和复习资料中的习题大都是封闭性的问题,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就在教材和资料上直接筛选,学生往往感到无新鲜感,致使有些学生消极应付.  相似文献   

3.
一、"尝试成功"的提出 传统的以传授模仿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帮助成功"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在知识性内容的教学中,传授模仿式的教学确有其独到之处,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就知识传授的灌输性而言,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唯教师马首是瞻",多数情况下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参与程度不高;就学习活动的模仿性而言,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例题怎样做,作业就怎样练.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初步形成了"二放二收一总结"作业布置法。这种方法的理念是:"以‘我’为主,循序渐进"。"以‘我’为主",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自主调整教师布置的作业,包括数量、层次及上交时间。"循序渐进",即让学生懂得,高中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能力逐步提高、发展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特别忌讳通过突击做大量一知半解的习题,试图迅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而应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去学。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2):75-76
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小学生学习的负担主要还是集中在作业方面,因此,数学教师就应该将作业作为关键点,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将练习看作是数学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关键技能的一种手段,只有精炼、合理的练习,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作业效果。本文基于"减负增效"理念下,首先分析了当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误区,接着重点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应策略,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与实施,极大地减轻了学生学业压力,为学生创造了充足的自我发展空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落实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作业布置。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然而,传统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存在一些不足,如作业布置方式单一、内容缺乏生活性和趣味性等。随着校本教学的理念被提出,教师需要在“双减”政策下设计多元化数学校本作业,充分激发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新技术手段不断被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更新了课后作业布置的形式,拓宽了学生的作业方式。本文以小学作业新载体为研究对象,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作业布置的新形式,分析其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界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前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及教学视频,并设计学生课前作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教学内容并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检查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活动、任务驱动等方式,有效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教育改革的顽疾之一。在学校布置作业超量的环境中,家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社会反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学生、家庭对学校课外作业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因为学校布置的作业不都是有效作业。推行学生作业的精品化管理,提倡学生与家庭自主布置作业,探索学生作业的契约式管理,是基础教育学校过滤垃圾作业,构筑"高效节能"式作业管理模式,创建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作业设计和实施的质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减”政策对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如何布置更为科学有效的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能力的发展,溧城中心小学低年级教师借力“双减”政策,不断深化作业改革,让趣味作业伴随学生的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1.
"让学"理念是教师积极学习与实践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地运用于学科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让学"模式,教师要针对讲授内容布置好前置作业,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展示、交流合作,使学生充分质疑和探究,还要优化评价方法,以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充分想象、敢于表达的阵地。  相似文献   

12.
"产出导向法"提倡将产出活动作为驱动手段和教学目标,将输入活动作为促成手段,输出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目标,要实现英语教学高效课堂,便要实现教学活动中输入和输出的完美对接。作业一直以来是教学输出的重要形式,作业布置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当前教学模式下作业布置存在很多问题,本文试图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对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作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形成以及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评价、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初中阶段,数学作业的设置一定要遵循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双减”政策推行之前,有部分教师随意布置作业,马虎批改,功利化倾向严重,作业不仅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没有发挥突出成效.面对这些情况,整体的教学工作都受到了不利影响.2021年7月,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明确指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优化课堂设计、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压力就成为教师们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依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提出有效的作业优化设计方法和作业批改策略,帮助初中数学作业真正地发挥成效.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使学生真正减负,我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尝试"快乐作业法",利用启发式、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课堂精练的目的。1、"套餐"作业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把平时的作业分成"A""B""C"套餐三大类。如:在歌曲教学中,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用A套餐作业,  相似文献   

15.
“双减”背景下学校设计布置的作业仍然存在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分布不均、抢时费力、枯燥乏趣、缺乏个性、深度不够、忽视能力训练等问题,导致学生浪费时间,睡眠不足,学习兴趣下降,演变成只会答题的机器,综合素质得不到有效发展。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势在必行,但“双减”到底要“减什么”“怎么减”,如何实现减负提质增效,这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经过一线教学研究及实践发现,作业的有效设计布置是头等大事,需要做到“三减”“三增”,即减少统一作业总量,增加弹性选择空间;减少书面答题作业,增加思维能力训练;减少单一学科作业,增加融合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除布置适量的巩固知识与技能的书面作业外,还要布置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应该朝着“提质增效”的方向转型,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深入解读“双减”政策的内涵,并结合相关理论,制定符合初中学生学情的作业布置策略,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以及实现发展.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望能够充分发挥作业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农村初中英语作业质量不容乐观的现状,笔者将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按照时间严格划分,并按此严格遵循,不随意给学生"加餐"或"节食"。经过实践教学证明,五类作业法,对于一线农村初中教师,是一种减负与提质,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轻负高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俞晓 《河北教育》2008,(4):30-32
练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受班级教学的限制,布置的练习即作业,往往因"顾此失彼"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如何优化"练习"的设计与布置,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以"练"促学,以"练"促思,  相似文献   

20.
吴荣珍 《江西教育》2023,(35):61-63
在小学教学中,虽然数学学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数学学科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成效,还要积极布置游戏化的作业,指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作业中。通过研究,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会有效、合理地设计作业,往往布置一些传统、单一的作业,致使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大大降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特点,多布置一些游戏化的作业,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从而提升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