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写一本有价值的历史著作是很不容易的事。填补空白的垦荒作品,要费巨大的艰苦劳动,固属不易;同一问题许多书中都讲到为人们熟知的事,要不落陈套写出新意,但又不是故作标新立异之语,而是实事求是的论说,更非易事。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做到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内容简介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从1915年本书作者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代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蔡东藩先生竭力反对于史无据的虚构,主张遵循正史,严格做到所谓"无一事无来历"、  相似文献   

3.
当代“史记”──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及其作者张涛郑志东,靳纯刚,郝子房司马迁的《史记》,世人无不知晓,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特色也成为从汉到明23史修史的典范,如今,又一部继《史记》精华,承明清民国通史演义文学之后,被学者读者誉为"2...  相似文献   

4.
闲话演义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做了一件很有气魄的事,上起炎黄二帝,下迄五四运动,把如此浩大绵长的一部中国历史,组织编写而成《五千年演义》,都十五本,共四百三十余万言。是书《前言》谓之为“是一套有统一布局、分头执笔、多卷合成的丛书”,“系统地反映了”  相似文献   

5.
我一向无“周郎癖”,固然因为自己不辨音律,也因为今天戏剧取材不外于稗官小说。小时好读《三国演义》以为那是写真实历史,后读了《三国志》才知道《演义》有一大半属于作者的艺术虚构,有关诸葛亮的事,如“借东风”,“草船借箭”、“过江吊孝”等等都属于作者的想象。因作者高明,这样虚构,非惟不为全书之玷,反而使后人读之增加情趣,移上菊坛,增色不少,但总不能作为史实来看待吧?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内容,文学的方法,据史传而敷演成文,是演义的一大特点,它是普及历史知识的一种好形式。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五千年演义》,以历史发展之顺序为经,以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为纬,完整地以演义形式推出给青少年读者,此举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7.
小说家并非一定就是哲学家,二者在对现实问题进行思索的时候,采取的手段往往是不同的──前者依靠经验,而后者更相信逻辑;前者注重感觉,而后者更服从理性;前者由个体而关照整体,后者则由整体关照个体。在我看来,小说不是论文,还是由小说家来写好些,正如散文还是应该交给散文家去写一样。小说家写小说并非没有深度,它的深度来自敏锐的感觉,如阿·莫拉维亚在《关于长篇小说的笔记》中所说:“作家的思想乃是处于叙述表层之下的各种主题的总和,它们犹如长期埋藏于地下的雕塑的碎片,被挖掘出来,获得整合。”我想说的是,我对感觉…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将文学称为“人学”,精彩地道出了文学的本质功能。在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学画廊中,无以数计的各不相同的“人”的形象为其做了最为生动的论证。与其对应,有人将新闻称为“事学”,且不论这一概括是否全面、准确,但它也简练地道出新闻的基本特点,即一切新闻均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没有事实也就无所谓新闻。文学———“人学”,新闻———“事学”,这使我们清晰地看出二者的分野。然而,做为本文所述的人物通讯这一新闻文体,却在这分野上似乎兼备了文学的特征,写事也是写人,写人更是写事。但二者的重合毕竟不是“‘人学’+‘事学’=人物通讯”,它的重心仍必须落在它的以事实为基石的新闻种属上。清代金圣叹曾把《史记》和《水浒》进行一番比较后说:“《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因文生事却不然,只在顺着笔性走,削高补低都由我。”这位才子说出了史实和演义两种创作方法的不同,颇给我们以启示。毫无疑问,写人是文学的优势。做为文学作品中的“人”,得益于“因文生事”的特性,使其可以顺着笔性,通过诸如虚构、集中、夸张等手法,而不必顾忌“脸是山西,嘴是山东”的囿于事实的窘迫,从而得到丰富与发展,塑造出富...  相似文献   

9.
写历史就是一个写人,一个写事,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写人也好,写事也好,一定要实事求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来写.历史是发展的,人也是发展的.现在有些作品和文章里写的人物,我看有些问题.下面谈几个有关写革命人物的问题.一、关于宣传毛泽东同志的问题烈士传《夏明翰》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夏明翰同志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早期在湖南亲自培养和发展的第一批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蒋育洋 《军事记者》2010,(11):66-66
记得有位新闻界的名家,写了本书叫《自悟一得》,书的封底有这样一段话:写文章如同爬山。有人写了百篇稿仍在原地踏步,始终停留在山脚下;有人却写一篇稿上一个台阶,甚至跨几个台阶,很快接近山颠,何耶?前者少悟,后者善悟。  相似文献   

11.
《新列国志》 兹根据《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四册第六十章 《新列国志》完全撇开了旧本的《列国志》而另起炉灶,杂糅《左传》、《国语》、《国策》、《史记》诸书而冶为一块,几无一事无来历。他恣意攻击着旧本《列国志传》的浅陋,把什么《怜潼宝》,《鞭伏展雄》诸无根故事皆一扫而空,诚然是一部典雅的讲史,而小说的趣味却便也为之一扫而空。 《新编批评绣像后七国乐田演义》讲史小说,自开辟以来以迄宋代俱有志传,如《新刻按鉴编纂开辟衍通俗志传》至《大宋演义中兴通俗演义》皆有明刻本见于著录,唯《后七国乐田演义》一书…  相似文献   

12.
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有着特殊意义,写史、读史、讲史一向是我们民族深入大众的爱好。即使在进入现代学术体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史学也一直保持着龙头老大的地位,只是最近才被经济学和法学这类很实际的学科夺去风头。即便如此,社会上“自发”喜爱历史的人还是相当多,从近年来各种通俗历史作品长期盘踞排行榜的现象就可见一斑。只是这些无论戏说还是正说的历史“演义”,不仅准确性成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责编与书评     
对责编写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目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认为责编应该而且能够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后者,不提倡,认为责编不宜也不可能写好自己编辑图书的书评。我历来赞同前者的看法。下面就责编与书评问题谈二点肤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是有区别的,前者是通过描写现实、非现实和超事物来抒发作者在一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而后者反映的对象和内容则是事实,是变化的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从而使受众迅速而准确地了解这些事实。正如有关专家、学者总结的文学和新闻的区别在于:文学是“人学”,新闻是“事学”。  相似文献   

15.
张晰 《浙江档案》2004,(7):34-34
朋友,你一定看过<三国演义>吧!但你有没有看过写在<三国演义>中的党内文件呢?这份特殊的党内文件原件就珍藏在浙江省档案馆的革命历史档案全宗里.提起这份鲜为人知的珍贵档案,自然就要揭开历史的帷幕,引出亲笔书写这份文件的卓兰芳同志.  相似文献   

16.
时统宇 《视听界》2014,(4):122-122
一大堆报纸看完了,就剩下两张还想再看看。上面有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主持人写的,另一篇是写主持人的。前者是倪萍写的,后者是写欧阳夏丹的,  相似文献   

17.
编造历史的危害,和那让婴孩吃成了大头娃娃的劣质奶粉一样,只不过后者损害的是国民的身体,前者残害的是国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综合性新闻要写的事,多发生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和多个空间,往往容易写成不是新闻的新闻。《一个礼敬来两亿元》,为写出综合新闻的新闻性,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姑名之为“抓点带面”。《一个礼敬来两亿元》(以下简称《礼》),看似写一个“故事”,实际是综合性报道。它综合反映乐山市沙湾区改善投资环境,引来大量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事。主旨是表明投资环境对引资的重大作用。《礼》所综合的事,时间跨度在一年以上,空间包括全区党政领导机关、公安、税务、城建、能源、交通、电信……许多部门及其为改善投资环境所做的大量工作。如果…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11,(1):50-50
1、《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安徽人民出版社)该书是被誉为"一代史家,下秋神笔"的民国著名史学家、小说家蔡东藩先生呕心十年而成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共写了两千一百六十六年的历史,全书一千零四十回,六百多万字。2、"徽茶文化研究"丛书(安徽人民出版社)该丛书共分三辑,每辑有6至7本。丛书图文并茂,围绕安徽茶文化改革与发展的主线,全面地研究和评价茶叶行业和茶叶品牌,弘扬徽茶文化。3、《生活中的低碳智慧:小细节改变大环境》(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这本书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惯,  相似文献   

20.
徐丽敏 《传媒》2021,(17):后插3-后插4
伴随现代技术革新,新媒体蓬勃发展起来,动画艺术迎来新的契机.新媒体与动画艺术水乳交融,前者创新了后者的表现形式,后者见证了前者的应用价值.在新媒体作用下,动画艺术以其独特表现力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新媒体动画艺术综合造型、动作、绘画等手段,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由田园所著的《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动画艺术的创新形式与发展趋势》一书立足新媒体基础理论,梳理了新媒体动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总结归纳了新媒体动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动画艺术的创新形式,展望了国内动画艺术的发展,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