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影像媒介的作用和影响,我们正处于一个从语言文化主导进入视觉文化主导的时代。影像媒介催生出与影视剧相伴共生的新兴的文学形态——影视小说。在视觉文化时代,文学文本的大众化需求成为作家文学书写考虑的首要问题,换句话说,文学书写与影视剧的联姻已经形成了当前大众文化生产的普遍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化繁荣的主要标志是文学的繁荣。小说是文学的主力军,尤其是长篇小说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学发展的高峰。但是当代长篇小说的创作多为社会病垢,即使花大力气评选而刚出炉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也难以为社会公认为最优秀的作品。要创作出最优秀的传世之作,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批评方法必须突围,要从性格刻画和性格批评提升到人格塑造和人格批评。从古代神话的"神格",到当代小说的人格描述,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创作基础,现在是文化自觉的提升阶段了。  相似文献   

3.
中日家族文化既存在亲缘关系,又走向了分流发展,其同中有异的文化形态影响到中日作家的家族书写.巴金的<家>和岛崎藤村的<家>是中日现代家族小说的典范性文本,对两部<家>进行比较,既能阐明中日家族小说文化蕴含的异同,又能揭示出中日家族叙事的各自风貌.两部小说所书写的"家"的悲剧、家长权威的放逐和传统婚姻的承受,亦呈现出不同的情形.中日两部<家>的家族叙事同曲异调,家族悲剧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苏州地区城市文化的发展,在小说界促生了一个以冯梦龙、袁于令、金圣叹、毛宗岗、褚人获等为代表的苏州小说批评圈.他们以小说编订和评点为尚,相互交往,写出了一批重要的批评著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命题,使小说批评在17世纪达到高峰,产生了巨大的理论效力和实践意义,对小说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5.
灾难是文学的永恒母题之一。汶川大地震后勃兴的灾难母题书写呈现出3个特征:书写形式的多样性与立体感;书写倾向的宏大化与个体化;书写主体的全民性与民间性。灾难书写对精神家园重建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表现为4个方面:灾难母题的专题创作与文艺精品生产研究;"抗震文艺"的审美超越观念与精神家园的审美需求;理性精神与文化自信形成民族精神新结晶;地方文化传统的复兴对精神家园重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河"作为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符号,在参与影像叙事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东流去》以河流符号与地理空间进行历史事件的灾难叙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家国集体记忆的升华。《黄土地》中"黄河"成为积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文明的内在价值符号。《黄河绝恋》通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故事,建构了历史语境中民族情感和文化心理空间。《百鸟朝凤》将故事设置在黄河岸边传统农耕文明的地理范畴,凸显了故事中的艺术性、民族性与现代性。"以家喻国、家国同构"的创作理念是《黄河喜事》的最大特点,影像实现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文化记忆和价值理念的总结与提炼。这五部影视剧在叙事话语层面实现了民族文化符号与集体记忆的融合;在叙事主题层面实现黄河故事与家国书写的融合;在叙事结构层面实现了叙事话语与时代需求的融合,完成了民族文化符号视野下黄河记忆与影像话语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小说《白鹿原》的影视改编困难重重,这种困难体现在多种维度上:一是复杂叙事的取舍,二是政治立场的表现,三是文化精神的还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危机。  相似文献   

8.
词牌名小说,即是以词牌名或曲牌名为基本词汇素材,借助词牌的文化内涵实现文学叙事的小说作品。明代通俗类书《绣谷春容》收录了五种词牌名小说,其中以《梅嘉庆传》最为典型。词牌名小说属于谐谑文学的一种,"集词牌名句""集词牌名词"是词牌名小说的早期形态,苏轼《杜处士传》、李衍《陈子衿传》与词牌名小说有着深厚的渊源。词牌名小说是词牌与小说的巧妙结合:词牌在小说中不仅用于指代事物,还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小说为词牌"变体为文"创作条件,作者凭借个人才情和艺术积累,使得词牌文化得以施展。词牌名小说是雅、俗文学交融的产物,词牌的本事典故、艺术内蕴提升了通俗小说的文化品质,展现了明代通俗文学创作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军阀叙事是四川乡土文学自发轫以来绵延不绝的一个叙事传统。它通过对军阀暴力统治的书写,揭露出四川地方和乡村社会在20世纪前半叶经受的历史创伤,表达了四川作家们对地域暴力文化的反思以及对文学反军阀统治的现代化实践,其书写带有明显的"文史互证"倾向。然而这种军阀叙事独特的文学价值还未完全受到文学批评的关注,因此,本文旨在打捞乡土小说中悲情难抑、沉痛发力的军阀叙事,通过分析其中的四川军阀及其特征,来探索其背后独具特色的地方经验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韩国文学的发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本文探究韩国古典小说《兔子传》借鉴先秦散文论辩艺术、吸收道教文化营养、借用中国历史地域文化元素,旨在揭示小说《兔子传》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联,以及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这对促进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仓颉密码》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回溯中华文明源头,全方位再现了炎黄时期氏族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凸显出厚重的远古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书写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全方位再现炎黄时期原始氏族社会文化;二是塑造以仓颉为代表的文化人格;三是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仓颉密码》率先将仓颉与炎黄文化作为文学表现题材,避免了文化寻根小说的艺术缺失,开拓出独特的文化寻根路径,不仅契合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敬祖情感,而且激发起民族凝聚力,成为远古历史题材小说中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2.
学界迄今未有关于志怪小说韵文方面的专门论著。志怪小说中的韵文体量较小,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文体形式和思想内容;其成因与韵散结合的文学传统,所处时代的学术、思想和创作思潮,以及作者的文化学养和创作雅尚都紧密相关;其艺术水平、文献价值和小说功能总体上相对平庸。志怪小说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其韵文承载能力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为庆祝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50周年以及该院文学研究所建所30周年,该院文学所8月19日召开上海文学30周年学术座谈会。与会者对上海文学创作作出重要贡献的作家和文学所学者对上海文学最近30年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了上海文学发展的相关问题。与会部分作家从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影视改编等多方面总结了上海文学所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淮茗 《华夏文化》2010,(3):37-38
<正> 中国戏曲形成的时间虽然较之小说要晚很多,但它同样有着悠久、丰厚的文学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品数量众多,并出现了像《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样的名篇佳作,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并不亚于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群众基础的一种艺术样式,戏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内容及形式也随着时代文化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17-117
为打破文坛、艺坛批评沉闷的状态,加强文艺批评的力度,文学报于6月2日推出《新批评》专刊,每期8~16版,报头下署名“真诚、善意、锐利”,凸显办刊宗旨与追求风格,旨在打破文艺批评的沉闷局面,切实加大批评的力度。集中刊登批评性文章,内容涉及文学、影视、网络、书画和舞台等人文艺术领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农民工题材的文学文本为依托,将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置于新时期四川文学的背景下予以考察,由聚焦当代文学农民工书写推进到农民工身份的内涵阐释及焦虑起因,探讨农民工书写所呈现出的复杂的文学价值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之于中国现代小说生长所发生的作用,是既调整了中国作家看取"现代"的视角,也丰富了小说叙事的方式,小说的诗性品格在这种小说体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强调。在文体意识上,李劼人的小说无论是体裁、语体还是风格,都在艺术创作的中西融汇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李劼人从对本土文化的肯定和尊重出发,致力于发掘文学叙事中的人性存在和文体深层的诗性向度,他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现代审美精神,无疑是其从理念到实践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小说在中国古代地位很低,被称之为"小道",但它的创作和传播情况并不亚于正统的诗文。既然小说的地位不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文献收录它,甚至官修大型图书也要大量选入刊行?主要是因为小说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作用。历代丛书和类书编选小说,尽管不是从小说文体的意义出发,但它们的编选对于小说起到了很好的保存和传播作用,特别是在序跋中弘扬小说的社会作用,客观上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促进了小说观念朝着有利于小说繁荣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的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在文本上具有政治与文化的双重结构,它表露了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历史与现状的隐忧,以及他在日美欧强势文化迫力下的精神反抗。正是由于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因素的复杂影响,小说的写作进程被中断。《新中国未来记》作为政治与文化文本,其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一种新小说的范式,更在于体现了作家自身的政治与文化观念,由此提供了一个透析作家自身政治、文化困境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的一部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它以百回的篇幅写了一个两世恶姻缘的故事。因果报应观念的渗入,使这部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重要世情小说.经常被人们目为果报小说而加以批评,甚或轻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