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顺应时代的潮流,符合我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人民的愿望,经过多年的苦苦追求和探索逐步形成.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邓小平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体系,并构思出经济发展战略蓝图.  相似文献   

2.
宁夏北部川区、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北部川区比宁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出很多。北部川区依托首府银川、石嘴山等发达工业城市以及小城镇建设,利用"中心城市—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将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起来,并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采取的是"以城镇体系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乡一体化模式;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在退耕还林还草、治沙的同时,推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采取的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城乡一体化模式。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但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体系的建设还必须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生态脆弱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在现阶段,应积极倡导以心理辅导与咨询为"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线",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为"面"的三维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长江三角洲中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目前长江三角洲大多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没有达到长江三角洲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标准,现有场地也做不到全部开放,学生对学校内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较低.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十一五"发展战略,并建议由各个地区政府出面来规划、运作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坚持以学校为中心规划、配置体育场地设施,设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用经费,以法律的形式出台学校体育场地的法规等,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学校体育场地"十一五"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也探索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安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皖北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刚刚起步,规模小、总量低,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结构失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何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问题,将是实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是国家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中部重点建设的四大城市群之一,具有国家政策、地理区位及资源、产业、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内动力不足,外引力渐强,有使城市带断裂成东西两段的趋势.皖江城市带各主要城市应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整体提高,以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和空间组织:以马芜铜城市圈为核心,加强主圈建设,以安庆为中心建成副圈,分别以合肥和黄山为中心建成南北两个辅圈,形成"一主一副两辅"的皖江城市带"鹰型"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历史演变为切入点,总结分析奥运战略的主要特点与历史价值,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重构改革的具体设想。研究表明:奥运战略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以为国争光为战略目标,以国家为发展主体,以"缩短战线,保证重点"为工作方针,以专业化的训练竞赛为战略依托的特点。在支撑竞技体育改革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目标取向单一、运作模式背离社会整体改革趋势,发展方式滞后,以及发展效益低下等现实问题。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奥运战略的调整和改革应当以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战略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应由赶超发展转变为协调发展,运作方式应由管办一体转向管办分离,以项目布局调整、人才培养、训练竞赛,以及后勤保障为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8.
就德阳市的人才发展环境条件而言,依据SWOT分析方法分析,无论是战略环境、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还是区位环境,相对优势都较为明显。尤其是国家和四川省经济发展"两区一带"的构想,以及德阳市技术性工程设想的实施,将对人才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德阳市在"十一五"期间,仍需致力于建设好人才发展环境,以引导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为德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运用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方法以及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1995—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结果表明:1995—201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总体差异呈“上升-下降”的倒“U”型的变化趋势. 1995年以来长-吉两市一直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并逐渐向长-吉地区和松原市区集聚的趋势显著. 经济发展基础、区域政策推动、市场经济促进、产业集聚与扩散带动和人才技术支撑5个方面是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临潼地区生态旅游产业作为切入点,探求生态旅游拓展模式及有效利用资源的合理配置,寻求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区域模式和城市意象景观发展的模式,为临潼的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出发展上的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对扬州、泰州、南通三城市的现状分析入手 ,就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发展苏中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意义、战略目标和战略选择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供讨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安徽经济的加速崛起,人口与经济的分布不一致性在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差异也在不断扩大。全省经济发展大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空间格局。与经济格局相反,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经济发展滞后的皖北地区是全省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改善安徽省人口分布的战略目标就是促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人口分布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体育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重功能,中国体育在我国政治经济的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战略目标,全民健身是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中国体育的新的战略目标,为了完成新的战略任务,中国体育进行转型是必由之路.广东体育转型具有多重优势,广东体育转型中要建立以全民健身为核心的体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关注民生,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得到满意的体育服务、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开拓创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社会调查等方法,分析了广州市创建"全国一流体育城市"之社会体育发展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存在问题,并重点研究了广州市创建"全国一流体育城市"之社会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和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研究广西沿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建设的利益博弈关系,目的在于复兴乡村经济,推动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巩固国家边境地区稳定。首先,分析乡村振兴内涵,并构建乡村振兴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在实现乡村振兴建设中,只有建设主体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其次,分析广西沿边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由于受到人才引进难、产业融合低、筹资能力弱与劳动力外流等方面的发展阻碍。最后,为广西沿边民族地区的构建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即:"产业集聚模式、城乡一体化模式、边境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农民体育开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的陕西省,在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中,把发展农村体育和开展农民健身活动作为小康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在实际工作中以"体育竞赛"为杠杆,坚持抓农村"民间体育"和"节日体育",体现了当前农村全民健身的一般特点与规律.现阶段,依靠"政府行为"和以开展"乡土体育"为主体的农村体育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性.并就如何开展农民健身问题提出4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在海南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农民收入低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影响海南中部地区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解读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以包容性增长为理论基础,从战略目标、价值取向、发展思路、发展方式、战略重心以及深化体育改革等方面分析我国体育强国战略面临的几个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认为:理性地认识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内涵,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树立协调可持续发展方式,以提升我国体育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调整战略重心,进一步深化体育改革是贯彻落实体育强国战略,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自中共十二大开始,区域协调发晨的战略决策成为历次党代会报告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经历了初步确立、正武确立到全面深化的逐步演进历程,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也由在非均衡发展中协调走向全面协调.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从"九五"时期的积极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到"十五"时期的实施双学位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再到"十一五"时期的全方位开展教师教育专业建设,形成了教师教育的精英教育思想、双专业思想、发展思想和学科建设思想。展望"十二五"时期学校的教师教育需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