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张闯  杨淑萍 《教育探索》2021,(10):62-66
责任意识是青少年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青少年个人的道德准则和内心尺度并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和人际关系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的影响已经渗入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为青少年责任认知形成提供丰富资源,为青少年责任情感激发提供多样途径,为青少年责任行为倾向生成提供崭新空间.网络文化的多元价值并存使青少年责任认知陷入迷惘,网络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淡化青少年的责任情感,网络文化依存的虚拟环境干扰青少年的责任行为倾向.针对青少年责任意识培育面临的复杂境遇,提出弘扬先进网络文化、发挥积极网络文化的育人价值、开展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和多场域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具体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
张闯  杨淑萍 《教育探索》2021,(10):62-66
责任意识是青少年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青少年个人的道德准则和内心尺度并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和人际关系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的影响已经渗入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为青少年责任认知形成提供丰富资源,为青少年责任情感激发提供多样途径,为青少年责任行为倾向生成提供崭新空间.网络文化的多元价值并存使青少年责任认知陷入迷惘,网络文化中的消极内容淡化青少年的责任情感,网络文化依存的虚拟环境干扰青少年的责任行为倾向.针对青少年责任意识培育面临的复杂境遇,提出弘扬先进网络文化、发挥积极网络文化的育人价值、开展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和多场域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的具体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它的普及和应用,使得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的主力军.网络给青少年带来裨益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很多害处.文章从网络本身的特性出发,分析了网络的虚拟性、无序性、开放性等对青少年人格形成和发展以及对民族文化继承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娜 《文教资料》2009,(6):125-127
当下,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生存空间.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交往和娱乐之中,它增强了青少年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传播的信息中也裹挟着许多负面的东西,给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和研究网络文化现象,把握青少年所处的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具有工具特性,媒体特性和虚拟世界特性的网络异军突起,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不可缺乏的信息传播媒体,它以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示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中的技能掌握、楷模学习,文化继承、价值观确立、社会互动、人格塑造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针对其负面影响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对陕西省部分青少年使用网络的频率、一般情况,对网络的认识、主观选择,网络技术,网络诚信等问题进行调查,以通过对网络文化主体特性的分析与探索,寻找青少年主体性塑造的主要途径,探寻在网络文化活动中塑造青少年主体性的实践途径,探究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精神和意识形态,为塑造青少年的主体性、促进网络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症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网络文化和网络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症的心理特性、类型和发生机理进行了探索,提出应该从小学开始进行网络文化的教育,加强网络立法和调动社会力量进行综合防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网络成瘾症的防治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网络文化正以其无可抵挡的魅力对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等等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以青少年学生为对象,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的影响,并就不良文化的侵蚀方面从作为青少年主要教育阵地的学校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近来日益蔓延的网络黄文化对青少年"三观"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有效遏制网络黄文化,打造先进网络文化,大力推进先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信息社会 ,德育工作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信息渠道的畅通 ,快餐文化的发展 ,享乐主义的抬头等等 ,都使传统的耳提面命式的德育方式显得苍白无力。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青少年中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民。由于网络的开放性 ,即时性和隐蔽性 ,使得青少年过早地接触了一些黄色、反动的信息 ,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 ,网络犯罪也层出不穷。于是 ,有人惊呼“网狼”来了 ,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 ?网络技术难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吗 ?简单的回答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我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就会发现 ,网络其实是一…  相似文献   

11.
A survey of adolescents (N?=?1,488) documented Facebook use and experience with cyber bullying. The study found that 84 % of adolescents (middle school through college undergraduates) use Facebook, and that most users log on daily. While 30 % of the sample reported being cyber bullied, only 12.5 % quit using the site, and only 18 % told a parent or school official about the abuse. Up to 75 % of middle school Facebook users have experienced cyber bullying. The current study was the first to apply the Precaution Adoption Process Model (PAPM) to cyber bullying or to test the model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sults suggest that most adolescents are aware of cyber bullying and acknowledge it as a problem in their school. About half of the adolescents did not progress beyond Stage 2 of the PAPM (aware of the problem, but haven’t really thought about it). Adolescents also exhibited optimistic bias, believing they were less likely than peers to become cyber bullied.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校园里传播,迅速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之中,形成了大学生网络文化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营造积极、健康高校网络文化氛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信息化建设不断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重视“网络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力和深远的影响,并研究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与多元“网络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网络文化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网络化的文化归属感增强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在交流和实践中促使大学生提高信息能力;通过扮演引导者、规范者的角色提升大学生的信息道德和情感。高等学校可以通过突出参与者的自律、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等手段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以虚拟交往中使用的网络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具体的网络语言的内容、形式、特点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探讨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化的关系。我们认为,网络语言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网络语言受网络及网络文化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文化。因此,理解网络语言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网络的诞生与发展需要依靠艺术的支持,网络与艺术的结合造就了新的艺术形式—网络艺术。与传统美学相比,网络艺术因其技术性的增强而具有新的本质特性—虚拟性,它渗透在艺术作品与从事艺术活动的网民之中,使网络艺术具有了崭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从网络文化自身属性的视角剖析了网络文化失范问题,从文化根源探究了网络文化失范的原因,揭示了网络文化失范问题的本质。认为从强化主流价值观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培养高度的网络文化自觉、建立并完善网络文化规制体系、提升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度等方面人手,构建全方位的规制体系并加以逐步完善,才能让网络文化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需求,摆脱失范问题带来的困扰。  相似文献   

18.
远程教育的网络化既给远程教育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远程教育院校的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的正向与负向功能,做好远程高等教育院校的德育工作,是摆在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作者立足于对网络文化及其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远程开放大学德育工作的变革问题。作者认为,在互联网这一新的思想教育阵地,高校特别是远程开放大学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占领,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近年来网络文化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 ,网络文化的研究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重视 ,成为文化研究中的一大亮点 ,并在网络文化概念的界定、网络文化的特点、网络文化的价值、负面效应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六个研究领域取得了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