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琦瑶是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是体现了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她虚荣,追求华丽与高贵,一辈子沉醉于当初的繁华而不能自拔,一次次的打击也不曾唤醒,但是她也善良,也坚韧。她是一半糊涂,一半清醒,自相矛盾,自己苦自己。她的悲剧命运实际上是历史变迁之中上海文化精神的命运写照。  相似文献   

2.
谢英 《中华家教》2013,(Z1):84-85
扬子是我的同学,不幸的是她离了婚,前夫跟着另一个女人去了上海,丢下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可就在她准备再婚的时候,女儿却跑出来阻止,公开与她作对,百般无助之下,她想到了我,于是她给我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扬子的困惑——自从离婚以后,为了家,为了孩子,我独自背负着生活的十字架在命运的车轮里跌跌撞撞。当一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血统和家庭氛围造就了方方与生俱来的知识者人格和气质,她以一系列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展示了生活在二十世纪的三代知识分子的命运。这三代知识分子与他们所处的时代际会,演绎出了三代知识者命运形态虽然有别,但命运实质却相当连贯相似。他们都在历史宿命的"定数"里"无处遁逃"。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活跃于2O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位传奇女作家,《金锁记》是她的代表作。她以女性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没落封建家族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指出了封建制度和男性强权是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与旧上海是一层无缘由的错过,而整部《长恨歌》却都是纵横交叉的差错,每个人甚至整个城市在命运无数次的轮回与反复中起伏、挤压乃至扭曲。《长恨歌》以蝴蝶为意象贯穿全篇,标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命运,分析他们在20世纪中期整个城市的悲剧氛围内的个体精神体验和生存感受,以及女性在广阔历史空间里对个人命运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的《长恨歌》写了上海弄堂女儿——王琦瑶的一生。王琦瑶的一生固然和历史的沧桑变化有关,但作为历史的个体又体现了上海文化土壤独有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她身上所体现的日常生活的精细与务实,对政治态度的淡漠与刻意回避,处世观的精明却有分寸,以及爱情观的功利,体现了上世纪40至80年代一个特殊历史时期上海人的精神风貌。《长恨歌》写一个女人命运的同时,也完成了作家对一段特殊的上海历史的阐释,因而触及城市生活的本原特征。  相似文献   

7.
翟永明的诗歌对女性命运的书写,有一种超越个别直入整体的力度。这种特征使她显得比其他女性诗人更为深刻地把握女性生命的本质和命运。首先表现为她对女性整体命运深沉的神启般的体悟,其次她着力在两性关系中揭示女性的处境。她还在对母亲形象的观照中,从历史角度揭示女性命运的重复和承续。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一生总有几个关键时期、关键人物,影响其前途与命运。上海时期的前后经历,对丁玲的思想发展与创作实践至关重要。向警予、瞿秋白、茅盾、冯雪峰等共产党人,是她先后结识的关键人物,促进了她的思想衍变。丁玲所处的上海时期,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指她于1922年至1924年先后在上海平民女校和上海大学学习;后期是指她于1928年从北京重返上海从事文学创作并参与左翼文学运动。正是在后期,丁玲参加了左联和党组织,发生了思想质变,也在创作上获得丰收。上海时期的几年生活,在丁玲的一生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锁记》作为一部描写女性命运的作品,它成功描写了主人公曹七巧一生的命运和心理变态的过程。她的变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家族。曹七巧原是乡下开麻油店的小户人家的女儿,她的哥嫂贪图荣华富贵想攀高枝,把她嫁到上海富室姜家,丈夫是个病人膏肓,完全瘫在床上的男人,七巧没有正常人的生活,为了继承丈夫可观的家产,她埋葬了正常人的情欲,守着活寡。  相似文献   

10.
扬子是我的同学,不幸的是她离了婚,前夫跟着另一个女人去了上海,丢下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可就在她准备再婚的时候,女儿却跑出来阻止,公开与她作对,百般无助之下,她想到了我,于是她给我写了一封电子邮件: 杨子的困惑—— 自从离婚以后,为了家,为了孩子,我独自背负着生活的十字架在命运的车轮里跌跌撞撞.当一颗孤独的心准备接纳一段花香,为缘分画个名正言顺的句号时,女儿却挺身而出,用出其不意的坚决替我埋葬一段即将到来的幸福.  相似文献   

1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始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她们的追求。她在早期的作品里主要塑造了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后期的作品主要描写了普通女人的命运。曼斯菲尔德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的话语书写了女性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在哈代描绘的女性画廊里.苔丝是唯一理想化了的“美”的艺术典型。她敢于自我牺牲.勇于自我反抗,热爱美好生活,纯真善良,质朴自然。然而.她的一生却是压迫和暴力的牺牲品,是痛苦命运捉弄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措写,哈代揭示了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   

13.
少女的成长     
她是一个有着明媚笑容身躯单薄的18岁女孩,她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希望自己能如其他学生一样。躲在爸妈的臂膀里开心笑,痛快哭。不过渴望归渴望,希望归希望,现实的藩篱让她清醒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她不责怪命运,只简单一句“我习惯了”便化解命运所有的曲折。她就是小梅,从柳嘉职业中学考入宜宾学院的一名普通而又不简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祥林嫂在众生祝福的大年夜里走到了她悲惨一生的尽头,在她悄无声息地离去的夜里,唯有漫天的飞雪裹挟了一切,掩盖了一切;林冲在飘舞的风雪中手刃仇人,最终踏着碎琼乱玉,迤逦着走向了他被逼向的命运.穿越时空,在这两个人的生命里,都落满了避不开的命运的暴雪.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满琳唯一的期望就是摆脱土尔扈特末代公主这个身份。多年以后,当历史学者马大正找到满琳,让她回顾自己家族近百年的悲剧命运历史时,这个继承了东归汗王渥巴锡血脉的末代公主像是被一股电流激醒。一瞬间,一百年来凝聚在这个家族的苦难和荣誉在她心底渐次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6.
萧红的作品,以低处向上看的体恤情怀,始终聚焦在穷人和妇女身上,她完全自觉地站在受难的穷人和妇女一边,控诉社会的不公。此外,她在批判底层民众的愚昧麻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整个东北乃至整个中国底层的人生。展现了沉重的社会悲剧以及历史惰性之源。她的小说所展示的底层生活不是一个阶层或个体的命运,而是民族历史的性格和命运的投射。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在《红楼梦》里是个异数,既孤芳自赏又自伤自怜,这样复杂的性格却完美地统一于一身,所谓“性格即命运”,这话在林妹妹身上格外适合。人的命运和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她尚性使气的性格有着必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心机、手腕、色相俱佳,本文从她的美貌、才干谈起,论述了她在文中的双重身份和地位,及这种处境导致的悲剧命运,从而显示出人物性格中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在《长恨歌》这部小说里,用很多的文字来叙述和描绘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这实质上是王安忆对上海这个城市在生活态度、生存方式上的文学性补充说明,从而还原一个私人的、世俗的、日常的城市历史。她用一种个人化的手法来解构历史和城市这些宏大的叙事。  相似文献   

20.
黄晶 《文教资料》2012,(7):25-26
在《富萍》里,王安忆以一种审视的姿态,表达了她对日益物质化、功利化的上海的批判与否定,重构了一个充满日常生活感性和人情味的上海。她不限于写城市的中心,她也常涉及城乡交界的地方;她不只关注城市的热闹和浮华,她也关心城市的安宁和质朴。她懂得撇开上海的浮光掠影下的泡沫,去努力寻找一个真实妥帖的感性的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