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 ,是刑事责任理论的核心。从刑事责任根据的概念着手 ,指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引起刑事责任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法律事实 ;介绍分析了西方刑法学者关于刑事责任根据的四种主要学说 ;着重从哲学和法学两方面对刑事责任根据作了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犯罪概念一直是我国刑法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整个刑法学理论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为研究对象,整个刑事司法活动也以认定犯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为主要任务。但从我国近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来看,一直将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之间属于完全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犯罪与刑事责任作为刑事实体法上的两个基本概念,具有必然因果联系。但在现行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中,二者表现出十分明显的逻辑关系错位。其原因主要是程序法制定者对于犯罪与刑事责任的逻辑关系以及犯罪的形式概念与实质概念之界分缺乏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代刑事责任年龄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责任年龄,又叫责任年龄,“法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一个人对自己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所应达到的年龄。刑事责任年龄是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后实施了为刑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才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如果某人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既使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而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刑事责任年龄,对司法实践和切实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以及做好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古代、近代、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刑法学教材中关于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不同归纳,提出应根据立法原意予以明确统一。对教材中“只作有罪宣判,不给任何处罚”这一刑事责任承担方式未能确切指出立法根据提出了质疑。认为如果存在这一承担方式,就应有明确例证予以说明,应从立法愿意上区分“免予刑事处罚”和“免除处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刑事责任的实现方法是实现刑事责任的关键,本人对刑事责任实现方法的内涵进行了主要论述,指出我国刑事责任的实现方法包括刑罚和刑罚外制裁两种。  相似文献   

7.
业务过失犯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业务过失的范围之争、业务过失的“注意义务”的理解以及业务过失刑事责任问题入手,在“狭义说”、“广义说”、“折衷说”等关于“业务”的理解中,应将业务的概念理解为具备社会危险身份之人的反复继续为之的且区别于自然身份特征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同时对业务过失的“特别注意义务”的含义以及刑事责任问题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犯罪构成中,犯罪主体的概念一般是指实施危害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确定犯罪主体是依据实施危害行为和承担刑事责任两方面来进行的.本文通过对单位犯罪主体的涵义的深刻分析,确定了对单位犯罪主体的具体认定,界定了有关责任人的范围,指出单位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其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9.
浅析洗钱罪     
洗钱罪是一个新罪名 ,本文对洗钱罪的概念、构成要件、特征、方式、刑事责任进行了全面地论述 ,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 ,找出预防及打击洗钱犯罪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雇佣犯罪是一种复杂而古老的犯罪现象,在司法实践中雇佣犯罪案件时有发生,然而对这种极具特点的犯罪现象,刑法学界在其概念、性质、刑事责任等问题上却仍然存在争议,而且司法实践中对其定罪处罚大都局限于典型的雇佣犯罪,忽视了其他样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的准确性和量刑的适当性。因此,本文拟从雇佣犯罪的概念入手,而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雇佣犯罪的性质、刑事责任及实施过限等实际问题,以期对司法实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刑事责任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分析了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事责任的含混观点,认为刑事责任有形式定义和本质定义的区分。中指出了刑法学界在解释形式定义时的不明确、与刑事立法相矛盾的错误,指出刑事责任的形式定义是,行为人在犯罪后,应承担的刑罚份额。刑事责任的本质定义是犯罪人需要用生命、肉体、自由及名誉等承担犯罪恶害,恢复社会安定的刑罚份额。  相似文献   

12.
洗钱罪是97刑法新增加的罪名。本文着重论述洗钱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刑事责任及反洗钱的对策。力图对我国司法实践及今后的反洗钱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是否承认继承的共同正犯概念,后行行为者是否应当对先行行为者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承担责任,刑法理论界存在着肯定说、否定说。应当承认继承的共同正犯概念,肯定说能够准确界定各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第十讲 犯罪主体一、犯罪主体的概念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并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只有达到一定年令,并且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法人则一般不能成为犯罪主体.关于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刑法学界也有不同的意见.本教材的观点坚持法人不能成为犯罪主体,列举了四点理由.也有人主张根据法人犯罪日益增多的情况,应把法人列为犯罪主体,况且我国单行刑法和海关法已经这样做了.二、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并且参考了国际上的立法例,我国刑法把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1、已满十六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2、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  相似文献   

15.
论假想防卫     
论假想防卫张传先,李铁根假想防卫是正当防卫中论及的一个问题。假想防卫情况在司法实践中时有发生,但对假想防卫的概念、条件及刑事责任的承担,在理论上从未作过深入探讨,导致司法实践中的各种混乱。本文拟就假想防卫问题作一粗浅探讨。所谓假想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个人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发展历程、确定依据、追究方式以及减免刑事责任的.几种情形,指出应该从国际法和国际司法实践两个方面来确定个人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文章指出,各国应尽量减少适用刑法方面的差异,联合起来同个人国际犯罪作斗争。  相似文献   

17.
重点概念22.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对自己的罪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23.刑事责任年龄——法律规定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必须达到的年龄。24.刑事责任能力——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25.犯罪特殊主体——除具备一般犯罪主体的条件外还必须具有特定的职务或身份的人才能构成的犯罪主体。26.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他所实施的社会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27.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18.
试论教唆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立法的规定,教唆犯的概念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两个成立要件是: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犯他人的行为,追刑事责任的原则,主要看在共同犯罪中起作用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目前刑法学教材中关于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不同归纳 ,提出应根据立法原意予以明确统一。对教材中“只作有罪宣判 ,不给任何处罚”这一刑事责任承担方式未能确切指出立法根据提出了质疑。认为如果存在这一承担方式 ,就应有明确例证予以说明 ,应从立法原意上区分“免予刑事处罚”和“免除处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立法,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一要纠正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立法缺陷;二要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下限;三要科学设定刑事责任年龄上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