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孩子的美术学习,我们需要为孩子们评些什么?怎样去评?首先要提升美术教师的审美能力,才能为学生做出较为到位的多元审美评价,多元评价可以更新教师的思维。其次要关注美术课堂,不能忽视学生美术学习的表现,也不能仅仅去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多元评价可以充实课堂的亮点。美术课程的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需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多元评价可以影响学生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美术课程评价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美术课程改革以来在多元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成效,而发展性评价是在美术课程评价改革的背景下,以美术课程标准倡导的评价理念和方法,积极探索立足于人的发展的评价,这对美术课程以及美术教学都会带来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如何实现这些评价目的,如何改变以前的"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单调,评价标准一刀切"的评价制度。让美术新课程的评价"活"起来,已经越来越引起我们美术教师的广泛关注了。就此笔者谈谈对小学美术评  相似文献   

4.
罗红 《湖北教育》2003,(9):59-59
以往,我们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技法好不好”为标准,这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我看来,学生的艺术作品没有对与错,只要用赏识的目光去评价学生,就能给学生以自信自豪之感,就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不仅要求学校对于美术等学科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同时也要求教师不断加强新课标的学习以及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重新去定位与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我国当代美术批评领域正在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足以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美术批评对象,并经得起检验的标准体系。本文认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想建立一个单一的标准体系作为衡量一切美术批评对象的恒定尺度,那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当代中国美术批评只有建立"多重标准",并善于变通应用,才能有望走出窘境,迎来新生。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美术评价误区重重,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一种以平时作业、单元展览、建立作品集的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成绩多形式表现的评价模式,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评价模式非常必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从美术评价的原则、标准、主体分析、评价重心和形式的多样化入手,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美术活动。  相似文献   

8.
有人认为,中国人最早使用油性颜料(油漆)作画,因而油画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是油画的老家。但油画作为一种能丰富地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绘画语言,是在西方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改进了油画的调色油,使得油画的发展得到突破,在欧洲普及开来,成为西方最主要的画种。晚明时期,西方人利玛窦将油画传入中国,但因为古典油画写实的外表不符合中国绘画的美学标准,因此未能被中国人接受,影响只限于宫廷。直至五四前后,中国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基于学习西方文化,改造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目的和需要,大量留学生去东洋或西洋学习并带回油画技艺和资料,开办美术学校教授学生,才使得油画真正在中国落地生根。因此,中国人对于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从一开始就出现两种矛盾的心情:一  相似文献   

9.
美术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且在时间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传统的美术作业方式往往要求学生用同一形式去表现主题,教师以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单一的表现形式与评价方法往往会扼杀学生的个性,抑制他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因此,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它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确定了美术教学的四大特性——"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而"人文性、愉悦性"是对美术课堂教学新的定位。教学中怎样去评价学生,本文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手,到帮助学生建立自由的学习空间,再通过美术教学的四个学习领域的探索实践,初步摸索出了五种方法,即:感悟情景,开放自我;深入体验,认识自我;和谐氛围,领悟自我;多元评价,增强自我;语言激励、成就自我。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美术教学更需要人文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从中国农民画色彩观念出发,进行了分析、阐发与评价。同时追溯了这种绘画形式的承传关系以及农民画的独特性和审美性。去探讨中国美术的发展、高等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方向,对当今高校的色彩教学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SSCI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之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CI、SSCI等索引工具与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术界对于作为索引工具的SCI、SSCI等系统成为评价指标的做法,一直持慎重的态度。本文分析了SSCI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标准的原因,指出了其作为学术评价标准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从如何对待西方的现代知识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以及学术的目的与学术评价的目的三个维度反思了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基本问题,以期建立一个符合中国自身学术发展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鼻烟壶是在清朝中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饱含中国文化特色的工艺品。鼻烟壶虽小,却汇集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间美术形式。从鼻烟壶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内画艺术家等几方面,论述鼻烟壶如何将民族艺术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了从造型到装饰都符合中国人审美意识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4.
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会影响幼儿对美术活动的价值取向。评价应该服务于幼儿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反映幼儿的学习,因为评价本身应该是一种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建立一种评价自己和改进自己的标准和原则,以求得更新的理解。现提出了"幼儿美术档案"的评价,就是对幼儿在美术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了解他们在学习方式、兴趣特长、现有水平等方面的异同,根据个体差异因人施教,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确定了美术教学的四大特性——“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而“人文性、愉悦性”是对美术课堂教学新的定位.教学中怎样去评价学生,本文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到帮助学生建立自由的学习空间,再通过美术教学的四个学习领域的探索实践,初步摸索出了五种方法,即:感悟情景,开放自我;深入体验,认识自我;和谐氛围,领悟自我;多元评价,增强自我;语言激励、成就自我.新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美术教学更需要人文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唐福成 《成才之路》2010,(18):I0014-I0014
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评价标准比其他学科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美术教育的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评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同时也有调节、激励的作用。美术教学的评价方法,从美术教学的特点出发。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于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来说,主体性评价能使他们获得自主性发展。小学高年级美术作业实施主体性评价,应当安排恰当的时间,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主体性评价;明确评价内容与标准,让学生有依据参与主体性评价;运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建立课堂作业评价栏、整理成长档案袋等方法,让学生有把握参与主体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长期以来,学校美术的评价只是单纯的技巧技能的考查评价,忽视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那么美术学习就是一种文化学习,对技能技巧的学习必须是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就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谈几点浅显的认识与体会。一、评价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评价表现为按统一的标准给学生打分,一定要评出学生实际水平,缺少相对灵活、更人性化的评价标准和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娅萍 《文教资料》2009,(7):147-150
美术课程中的多维性评价标准在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艾斯纳的教育理论中已有明确体现,并各具特色,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内容与模式.目前,在我国的美术课程中,多维性学生评价标准已有较快发展,但在评价标准内容的科学性与完整性上仍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