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近日从东方出版社获悉,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识和传扬中华文明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紧迫感的需要,几经磋商东方社最终成功获得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和太湖大学堂的独家授权,将陆续推出“太湖大学堂”系列的南怀瑾作品简体字版,其中既包括已有公论的著述,更有令人期待的新说。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报业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大众化趋势。其具体表现为大众化报纸的空前繁荣和兴盛,如前些年的报纸扩版热、周末热,近些年的晚报热、商报热、都市报热等等。这种报纸大众化趋势已成为当今中国报纸媒介的重要特征。它将影响着我国报业今后的发展走向。研究报纸大众化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巴晓芳同志近几年来密切关注报纸大众化发展趋势,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他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翻开油香未散的《大众化报纸论析》,细细品析,我们深深为本书…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电视节目的创作不断加大文化的含量,一些文化价值较强的节目的热播兴起了电视荧屏的“国学风”。这种现象的勃兴,应从文化现象、文化价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四个层面去观察和思考。电视荧屏“国学风”的勃兴,是近年来低俗浮躁之风盛行的中国电视的一剂良药,对我国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文瑛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1):10-11
“国学”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百科全书”。“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中国复兴国学、重振国学,切忌急功近利。中国人必须承担起创立新时代新国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海内“文化热”和海外“东方文化回归热”及全球“文化寻根热”的勃兴,使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重要典籍的《周易》,备受人们的亲睐。学文化的研究也已成为海内外学人所关注的一个热点,迄今方兴未艾。新近在大陆出版的美国著名的华裔学者应鼎成先生所著《中国文化之本源》一书,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独特的哲学观照而成为近年来易学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充分显示出作者为增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而积极  相似文献   

6.
过去,每当人们谈起中华文化,多以黄河、长江文化为主体和代表,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有欠全面和公允。实际上,中华文化是多元的,由各流域文化、地域文化组成。对此,史学大师、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曾指出:“中国文化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时代的差异、地区的差异,远远超过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中国文化有地区性,不能不问地区笼统地谈中国文化”。正因为如此,近20年来,在风靡全国的“文化热”中,地域文化研究成为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以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丛书24种最为引人注目,该丛书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7.
国学谈     
指称中国传统学问,指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概念被广泛使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学术与思想两个角度来确定国学研究的范围是国学研究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作为思想文化的国学主要是指儒道佛三家。儒道佛三家都明确建立了他们各自的核心价值观。深刻揭示儒道佛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其人生意义,从而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是研究国学之终的。  相似文献   

8.
林楠 《今传媒》2015,(3):63-64
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国消费文化时深受西方批判性研究体系的影响,也主要采取批判取向,体现出强烈的精英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但西方消费文化理论与中国的本土问题和本土经验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和脱节,如果直接挪用西方学者的学术概念和理论,而忽视了中国的现实语境,往往会陷入“水土不服”的误区。只有将西方消费文化理论的建构过程历史化,了解其不同阶段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逻辑线索,才能真正有助于中国本土的消费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9.
芦荻:我是1975年5月29日进中南海为毛泽东读书,9月28日离开.在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4个月.从接触中我了解到.毛泽东酷爱历史典籍。他的博学多才.思想根基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也就是“国学”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史如此贯通、娴熟,他是第一位。他一生沉湎其中.从历史文化中思考过许多为国为民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4月29日,于丹来到台湾,对此,各媒体纷纷用“于丹旋风登台”、“台湾将掀‘论语热”这样的标题进行报道。与此同时,感慨于近年来国学日渐式微的台湾文化界也再度发出“抢救国学”的呼声。  相似文献   

11.
今年伊始,中国的大众开始强烈关注一系列流行文化现象并投入巨大的热情。网络红人“芙蓉姐姐”群体、青春偶像“超级女生”、收视热点《大长今》等等,都成为中国今年流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热点现象。如何透过这些消费文化的表层,发现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迁,“新闻中国九月论坛”力邀思想界的学者,以开阔的视野与多元的视角,为您解读当代中国人价值重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机会漫步在牛津大学林荫小道上的中国学者,大概都会乐意想起另外一个中国学者的名字来。有了他的身影,客居牛津的中国学者总会额外地平添一份爽气。   他叫钱钟书,一座高山仰止的文化昆仑。   钱先生 1935年考取英庚款留学牛津,并在此获得“ B.Litt”学位。照直硬译,“ B.Litt”只能译作“文学学士学位”,但在 30年的牛津,要获取这样一个学位必须完成一篇约 6万英文字的学术论文,并通过答辩。其水平约相当于现在的哲学硕士 (M.phil)和哲学博士 (D.PHIL)之间。正是由于今昔之间的这点差异,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介绍钱钟书…  相似文献   

13.
“国学”网被评价为“超大容量古籍、文学作品,包括明清百部小说、全文简体二十四史一亿汉字文本库,集国学动态、文学历史哲学争鸣论文、学人资料、十余类专题国学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浪’网站”。 一.“国学网”概况 在版面设计上,“国学”网的版面布局是“口”型布局。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页面一般上下各有一个版块,左面是主菜单,右面是链  相似文献   

14.
国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青年肩负着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国学素养的提升,对于青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肯定了“国学热”现象的积极意义,指出和分析了“国学热”存在的本质原因.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如何使国学成为青年的一门终生必修课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对此从理念、内容、传播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价值取向内化于所有政策之中.文章讨论了公共服务政策的合法性与公共性,从不同价值取向变迁历程、文化自觉等视角解读了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均等化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合理化价值选择,在这一合理价值影响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成为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专职于人文社科类读物出版工作的编辑,因为职业的缘故和个人的阅读喜好,我一直留心、关注海外学者对中国学或说是汉学的研究动态。我觉得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被中外学者称之为“国学盛宴”的浩荡阵势,这些  相似文献   

17.
电视纪录片具有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两方面的内容。电视纪录片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指的就是以纪实手法完整地报道社会生活的电视作品,对社会需要的满足及其发展的一致。 自《望长城》播出后,电视纪录片已成为中国荧屏上一个闪光的热点,同时也引起了广大观众对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极大关注。不少的中国电视纪录片还走向世界,频频在国际电视节上获奖。有人评价说,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的新走向,即从历史的中国走向现实的中国,从自然的中国走向社会的中国,从封闭的中国走向开放的中国。那么,为什么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会出现这种价值取向呢?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主体、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其对电视纪录片文化价值取向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黄蔚 《新闻窗》2009,(4):16-17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在十几年前提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20世纪是一个技术经济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文化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上下关注的焦点之一。与以往历次“文化热”不同的是,新一轮的文化振兴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视为必由之路,确立了文化产业在精神家园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转变为文化报道竞争力和重要性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方媒体的文娱报道越来越注重本土文化内容,注重“文”的层面,淡化网络上泛滥的纯娱乐新闻.注重推出自己的策划和本土文化相关联的系列报道,文娱报道的文化取向越来越明显,“接地气”成为文娱报道的一个核心准则. 一是打造“独家”利器.独家、独特是地方性报纸在新媒体时代抢夺读者的“利器”.作为地方性报纸文化报道的采编人员,需要对当地文化现象有最敏感的把握.  相似文献   

20.
一代国学大师张舜徽的学术成就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对其研究也日渐增多,然而近年来对张先生的研究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他与图书馆的关系,文章着重从张舜徽的学术生涯来探讨他与图书馆的关系,从而揭示他从“书缘”到“图书馆缘”的文化心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