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2007,(23)
大家对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先生耳熟能详,而对作为"教育家"的鲁迅先生知之甚少。其实,先生一生中正式的社会职业主要在教育界,较长时期从事教育工作,总结了大量经验,对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革新主张和许多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李海燕 《陕西教育》2001,(10):40-41
鲁迅先生的生平表明,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活动家和教育思想家。就鲁迅一生所从事的工作来看,除了最后十年在上海做职业文学家外,自1909年7月从日本回国后到1927年秋定居上海之前的19个春秋,一直从事教育为主的职业。在他战斗的一生中,他始终把希望寄托在新生一  相似文献   

3.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广泛地宣传鲁迅,学习鲁迅,继承和发扬鲁迅的战斗精神,对我们建设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是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甘为孺子牛的一生。在鲁迅先生光辉的一生中,有整整十年时间是直接从事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4.
去年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专程从北京回故乡绍兴,为绍兴县鲁迅中学的鲁迅雕像揭幕。仪式完毕,他仰望着鲁迅坚毅的眼神、和蔼可亲的面容,谈了父亲对他的教育。他说,父亲在接受教育到从事教育的经历中,他的思想感情是很丰富的,革命精神是坚定不屈的;他母亲许广平也从事过教育,父母对他的教育难以忘怀。他伸出右手说:“偌,这上面有两道不小的疤痕,是我六七岁时,看着玻璃好奇,用手把玻璃推破留下的。当时,鲜血直流,我哭喊着,父亲没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早在一九○九年于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生物化学教员时,编写过一本二百五十页的《生理学讲义》,后由鲁迅的好友许寿裳先生题封为《人生象敩》,经唐弢编入《鲁迅全集补遗续编》。这本讲义是我国近代生理学上比较完整的教科书,它是鲁迅先生立志匡时救国、改变国衰民弱局面的精神和意志的集中体现。鲁迅先生进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当生理学教员,是在一九○九年八月刚从日本回国不久。他回国从事教学工作,与他弃医从文一样,都是为了他所说的“第一要着”,即“改变他们(指一部分麻木、愚钝的中国人)的精神”。我们从这本《生理学讲义》,可以看到鲁迅先生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爱祖国、爱人民、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崇高思想。  相似文献   

6.
综合性辞书《辞海》人物词目中[鲁迅](1881-1936)一条曰:原名周树人的鲁迅系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那么鲁迅先生是不是教育家呢?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从事教育工作。自1909年从日本回国,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辞书《辞海》人物词目中[鲁迅](1881-1936)一条曰:原名周树人的鲁迅系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那么鲁迅先生是不是教育家呢?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从事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从“五四”时代就致力国民性的改造,是第一个喊出“救救孩子!”的人。在他光辉的一生中,有近二十年办学和教育实践;后来,他虽然离开了具体的教育岗位,但他从未放弃过这个重要阵地。本文试从教育的角度,谈谈鲁迅先生的教育思想、教育经验以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老作家聂绀弩同志,为《萧红选集》作序,题目是《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科》1981年第1期),文中记录了萧红谈话中关于对鲁迅先生小说的一些看法,她对鲁迅先生有着诚挚的敬爱之情,因为是鲁迅先生为她打开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窄门,是引导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导师。她在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说:“鲁迅是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于是联系到她自己的作品,便说:“我觉得不配去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咧!  相似文献   

10.
朱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Z1):33-35
"横眉冷对千夫指",战斗的鲁迅,大半生从事教育工作的鲁迅,也把他那锋利的匕首和投枪投向了陈腐落后的、反动的中国旧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鲁迅先生一直把教育界作为他主要的战斗阵地,使他成了一名反对旧教育的英勇战士.在浙江,他反对封建顽固派夏震武推行的奴化教育;在北京,他是女师大进步学生运动的向导;在厦门,他与既崇洋又尊孔的厦大校长激烈交锋;在广州,他怒斥国民党政府"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积极营救被捕的进步学生,失败后愤而辞职.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有大量与教育有关的文章.正是这些,构成了鲁迅丰富的教育思想,而他的"匕首和投枪"的风格也是鲁迅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赞其师束长裕,王坚情鲁迅先生曾热情赞扬过自己的老师寿镜吾、章太炎、膝野严儿郎,也曾高度评价长期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曹植甫先生。寿镜吾是鲁迅在家乡绍兴三味书屋求学时的塾师。鲁迅充分肯定了他方正、质朴的品德和严格的教学态度。他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先生战斗的一生中,前后有十八年从事教育工作。他光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史宝贵的财富。为便于有志者学习和研究这一遗产,特将他在一九○九——一九二七年间在学校任教和在教育部任职时期的主要活动用年表形式列出。 一、浙江任教时期(1909—1912.2年) 一九○九年七月: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经好友许寿裳推荐,在浙江两级师范任教,担任初级师范的化学教员,优级师范的生理卫生学教员,兼任日籍植物学教员铃木圭寿的助教,当他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这样极为崇敬鲁迅先生的知识分子而言,鲁迅先生毫无疑问地是一片浩瀚的大海。自从上中学时开始接触先生的文字,至今已是二十多年的时光。上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毕业后在大学中文系任教,且所从事的专业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其间,自然而然会更多地阅读先生的文字,更深地领悟感受先生那足称高远博大的思想精神境界。因了对先生的喜爱,当然也由于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缘故,我不仅拥有整套的《鲁迅全集》,而且还购藏了中外许多学者堪称精彩的关于鲁迅的研究著作。诸如钱理群、王富仁、王晓明、汪晖、孙郁等先生关于鲁迅的论著,我都进行过极认…  相似文献   

14.
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六十周年之际.作为社会主义高校的教师重温鲁迅的革命的教师观.是很有必要的.鲁迅先生1909年6月从日本留学归来后,从事的第一个社会职业就是教师.从1909年任教于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起到1927年离开中山大学时止、整整十八个春秋.他相继执教于绍兴府中学堂、绍兴师范学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十四所学校,传授过化学、生理学、小说史、文学史、文艺论等课程,担任了中学和师范学校的监学(教务主任)、监督(校长)、大学的讲师、教授、系主任和教务长等职务.定居上海后,他虽不再担任教职.但依然十分关心教育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帮助和扶植着青年.他始终把教育工作当作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把教育改革视为影响或推动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多年的教育生涯和革命经历中.他不仅以那支生花妙笔.也以自己的伟大人格向人们展示了一名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和先进的革命教师观.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8,(12)
以鲁迅先生的英名命名的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把继承和弘扬鲁迅的教育思想作为学校光荣和不懈追求的目标,学校强化"立人"从儿童抓起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全人培育,个性发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鲁迅不是专攻教育的,但他非常重视教育,在他博大精深,宏伟赡丰的著作中,有很多是涉及中国教育问题的.鲁迅对教育问题的分析、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洞察幽微,精辟深刻,发人深思,充满着智慧和力量,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鲁迅于教育,既有他独到精深的见解,又有长期从事多种学科教学的实践经验.他从1909年7月从  相似文献   

17.
云南僻处西南一隅。二、三十年代从事新文艺创作而卓有成效者不多。从事文艺创作,又与鲁迅有直接联系者更少。李乔听过鲁迅先生的演讲,陆万美自己回忆与鲁迅有过接触,但不多。而柯仲平不仅与鲁迅有过书信来往,亦曾多次面聆教诲,並结下了友谊。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从一九○九年至一九二八年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大中学校执教,担任过中学教员、教导主任、校长、大学讲师、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等职,并在教育部工作八年。他直接从事专业革命文艺工作是最后十年。鲁迅为人民教育事业付出了他生命历程中的大部分时间,而且鲁迅从事革命文艺工作的目的在于教育,“文艺可视为教育的手段。”在当今教育事业腾飞之日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应当充分认识和提高他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历史地位。 本文拟联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对鲁迅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对于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先生的评价上,流传着这样一种意见:“先生”是“一个典型的迂腐的封建知识分子”,“残害儿童心灵的宿儒”,“封建教育、封建礼教的传播者和维护者”,他“维护封建教育何其卖力”,“用它毒害了后一代”,鲁迅对他的“揭露是深刻的”。这种夸大其词、歪曲了寿先生形象的评价,不符合作品的原意,更不符合鲁迅与寿先生的实际关系,是受了“四人帮”的毒害和影响。在这篇作品中,鲁迅刻划寿先生尽管聊聊数笔,但却鲜明地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历史的分析态度。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09,(3):64-64
《语文学习》2008年第11期发表了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最后指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了鲁迅先生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鲁迅先生虽没有完全否定学校教育,但显然对“百草园”这个“大自然空间和民间文化空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