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楚汉之争的故事,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项羽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理想英雄,若在今日的中国,定是少男少女崇拜的对象。刘邦却是“好酒及色”连结发之妻都厌恶他的为人。但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屡败屡战,垓下之围一战而足天下,项羽百战百胜,垓下之败一战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原因何在?古有定论:项羽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刘邦却能驾驭韩信、萧何、张良等能臣武将,  相似文献   

2.
英雄的滋味     
乱世出英雄,上下五千年。战火纷飞,英雄不断,但何人知英雄滋味?——题记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直至霸王与刘邦一决雌雄。最终垓下一战,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大家知道垓下之围讲的什么内容吗?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十面埋伏,将项羽困于垓下。项羽的十万士兵对抗刘邦的60万大军,力量悬殊,突围不出,31岁的西楚霸王,用白刎为自己悲剧的一生划上了句号,垓下之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解读垓下之围中的项羽,在英雄末路上的有情有义、勇武盖世和知耻重义的魅力悲歌,来思考英雄在当代的借鉴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幕:  相似文献   

4.
沈阳 《考试周刊》2014,(49):30-30
项羽一生纵横天下,雷厉风行,最后被困垓下,拒渡乌江,自刎而死。在垓下之战的突围过程中,项羽在阴陵迷失了道路,向田父问路,结果田父欺骗了他,于是陷入大泽之中,以致被刘邦的士兵追上,最终惨败自刎。田父之所以欺骗项羽,根本原因还是项羽失去了民心。  相似文献   

5.
秦代的泗水郡是楚国旧贵族及普通民众与秦朝统治者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秦末,陈胜首先在此举起反秦的义旗,当地人刘邦等起兵相应,楚贵族项梁在江东起兵后也转战于此。他拥立的楚怀王心也以彭城为都,泗水郡成为原六国贵族民众反秦斗争的中心。及刘邦、项羽先后引军入关灭秦,刘邦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泗水郡又成为其主要战场,著名的灵壁之战与垓下之战都在这里进行。垓下之战决定了项羽的败亡和刘邦的胜利,导致西汉王朝的建立。由此可见,秦汉之际,泗水郡的军事政治形势与秦朝灭亡、汉朝兴起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十面埋伏》与《霸王卸甲》是琵琶武曲的代表作,都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侧重点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乐曲高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乐曲沉闷悲壮。  相似文献   

7.
垓下在安徽不在河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垓下之战是楚汉之际一次著名战役。经此战后,项羽为刘邦彻底战败,最后乌江自刎而死。辨明垓下所在,对于确切了解此段历史和此次战争的前后经过,关系都很重要。历来传统的说法都以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固镇县东境,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范文澜同志主编的《中国通史简编》第二册则认为“按当时军势形势,应以在鹿邑县境为是”。鹿邑地属河南,所以最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二期上发  相似文献   

8.
刘邦的哭     
当项羽兵败垓下,刘邦把前线上士兵争分到的项羽的尸体并全,确认无误后,上报楚怀王追封项羽为鲁公,把尸体葬回项羽的老地方谷城,并且亲自主持了项羽的葬礼。而就征这个时候,刘邦忍不住哭了。我想刘邦这次的哭是真实的,在我看到的关于刘邦的记述里,刘邦很少哭。  相似文献   

9.
陈下之战才是楚汉相争最后决战的观点值得商榷。根据有关史料记载和史实可知,陈下之战中楚汉双方主力并未参加作战,因此它不可能是双方的决战。陈下之战是刘邦所率汉军由防守转入进攻的一个转折点,而垓下之战的决战性质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10.
谈到秦末汉初楚汉相争的历史,首先必及鸿门宴.此“宴”为楚汉相争之肇始.一种习惯性的看法认为,鸿门宴上项羽大失策,其一,未能击破沛公军如原意;其二,心慈手软,未能在宴会中如范增意就势除掉刘邦,永绝后患.项羽有此二失,以致于后来落得个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悲惨结局.事实上,这种看法是肤浅的,仔细地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就会发现,项羽集团通过鸿门宴之会而捞到了巨大的好处,而刘邦也因此免除了一次危难.鸿门宴是刘项双方在各自实力和背景基础上所达成的妥协、平衡,各有得失,和后来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第一个底层小民作天子 公元前202年,刘邦借韩信之力在垓下灭了项羽,又立马搞突然袭击夺了韩信兵权,实力稳操一人之手,“老子天下第一”,于是急不可待地由汉王改称汉皇帝,汉王朝由此开局。  相似文献   

12.
登高遥望,霞光笼罩京城,那或高或低的宫室,悉在眼底,光影流转中,各有情态。 三秦烽烟,荥阳号角,垓下楚歌。一幕幕沙场征战图犹在眼前,而如今,坐拥万里河山,荣登帝王之位,可彰济世渡民之功,可著功业千古之史,想至此处,刘邦不禁胸胆开张,甚为欢畅。  相似文献   

13.
刘方 《师道》2003,(8):47-48
一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相似文献   

14.
背景链接 这里节选的故事背景是秦末天下纷乱,群雄争霸,最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决战,长达四年,史称“楚汉相争”。韩信本来是项羽的部下,却得不到重用,后来经丞相萧何力荐,被刘邦封为大将。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通过破魏之战、井陉之战、淮水之战等著名战役取得了楚汉较量中的优势。他还参与指挥垓下决战,...  相似文献   

15.
匡美娥 《考试周刊》2013,(68):15-15
秦末农民战争的杰出领袖——刘邦与项羽,都有称帝的雄心壮志,但由于性格不同,最后以刘邦"威加海内"、项羽兵败垓下乌江自刎收场。本文重点对比分析刘、项两人不同的性格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先听喳喳讲故事~西楚霸王的故事其实是这样子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项羽与刘邦苦战5年,刘邦逐渐占势优势,公元前203年底,项羽军队遭刘邦军队围攻于垓下,在四面楚歌下,项羽军队人心涣散。大  相似文献   

17.
楚汉战争中,刘邦集团人才济济,而项羽集团与之相反,且人才不断流向刘邦。本文结合当时历史现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客观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公元前202年初,项羽兵困垓下,四面楚歌,甚是凄惶。项羽率八百子弟兵突围,几经冲杀,来到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劝他渡江,项羽笑着说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而死。波澜壮阔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结束。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后人对他的评价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兵败后是否应该渡过乌  相似文献   

19.
夏:禹结婚后第二天外出治水,后三过家门而不入,九年把水治好。后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后代部落首领,故国名夏。商:汤灭夏后,因他们的始祖曾居住河南商丘,便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因周文王曾居于歧山下的周原,故以周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是周考王的马夫,因养御马有功,被赐“赢”姓,封地在甘肃天水,后扩大到陕西,立国号为秦。汉: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用韩信为帅。垓下一战,霸王兵败自刎而死。刘邦统一后,开国叫汉。新:王莽原被封为新都侯,成为国丈,篡权十五年,国号叫“新”。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封为魏王,大儿子曹丕代  相似文献   

20.
“四面楚歌”的故事 秦王朝灭亡后,有两支势力争夺统治权,一支由项羽率领,一支由刘邦率领,刘邦和项羽的生死决战发生在一个叫垓下的地方(在今安徽境内),在经过激烈的交战后,刘邦的军队包围了项羽和他的军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