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历史研究》1979年第七期,发表了刘宗绪同志“试沦热月政变的性质”一文,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苏联史学界(包括我国史学界)被视为定论的“热月政变是反革命政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世界历史》1980年第三期,又发表了余小慎同志“关于热月政变的性质问题”一文,对刘文的观点表示“不敢苟同”。拜读刘、余二文,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2.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既需要有一个好的“导语”开好头、起好步,又需要有一个好的“结语”结好尾、收好步。“导语”和“结语”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仅就“导语”和“结语”在历史教学中的设计、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尝试性论述。一、“导语”在历史教学中的设计及运用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精彩开头,能象磁石吸铁一样,紧扣读者的心弦。教学也是如此,一段精心设计的“导语”,一上课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在高二年级某班上课,内容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四节《国民革命的失败》。主要是讲国民党右派夺取领导权、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国民革命失败。  相似文献   

4.
导语设计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小的一部分,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对引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想象、联想、形象思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得好,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进入一种亢奋、积极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得不好,枯燥无味,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课堂效果将直接受到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导语的设计,总括一下,有这样几种设计方法: 一、从文章题目入手设计导语如讲《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当我把题目写到黑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历代不少诗词歌赋,特别是咏史诗词,真实、形象地展现历史事件,概括历史现象的本质,总结历史兴亡的规律。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咏史诗词优化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利用诗词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起着诱导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发情感的作用。好的开头如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使他们迅速进入课本胜境。讲《三国鼎立》一课,我引用《三国演义》开头的《临江仙》一词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提  相似文献   

6.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马日事变”是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但是这个政变为什么史称“马日事变”,即“马日”为什么指的是21日,许多人便难道其详了。其实这是近、现代史上写信、打电报用《平水韵》韵目次序代日的常见现象。先请看下面《平水韵》韵目表:  相似文献   

7.
学习了十几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很注重导语的精心设计,引人入胜、富有情趣,但都忽视了对结语的斟酌安排,往往给人“蛇尾”感觉。就此谈点认识以求共勉。一、结语既要点好“睛”,又应富有启发性。好的导语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富有情趣的结语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例如我在分析完韩愈的《马说》后,紧紧抓住学生为“千里马”鸣  相似文献   

8.
姜新宇 《教育革新》2009,(10):63-63
一、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其中,历史教学导入法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要上得有趣味,就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一、精心设计导入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一个好的导语会对一节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学生大多好奇心强,拿到课本后,立刻翻个遍,专选精彩的篇章看。加上教学前要求预习,所以当教师授课时,课文对学生来说已无多大的新鲜感。要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设计好导语,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的方法很多,诸如故事导入、悬念导入、情景导入、歌曲导入、温故导入等。如教《愚公移山》时,我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M T…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文课的导语都是教师在备课中设计好的,形式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听教师导入,没有参与的权利,更没有选择的余地,成了课堂教学的旁观者。显然,这样的导语是满足不了学生强烈的个性需求的,也与新课改精神相悖。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学应重视过程与体验,强调教学随机性和教学设计的动态性,即语文课的导语要产生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语文课的导语必须要有情趣,使学生觉得“有意思”或“有意义”,这样他们才能积极进行认知活动。在教学《梵高传》这篇人物传记时,我预先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梵…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那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呢?我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导语”的道德教育 “导语”是课堂教学最关键的一环,要想把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发出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  相似文献   

12.
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巧设导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设计历史课教学导语?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其特点而定。教学中,我常用如下三式导语: 一、设疑式。这就是根据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用设问存疑的形式作导语,以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好本篇课文的浓厚兴趣。如教学历史上册《岳飞抗金》,我设计如下导语:一提起岳飞,大家马上会想到刘兰芳说的评书《岳飞传》,但评书  相似文献   

13.
“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一九七一年春天,正当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炮制《“571工程”纪要》,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时,林彪在福建的死党,迫不及待地修订再版反革命小册子——《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以下简称“小册子”)。这是一株“克己复礼”的大毒草。在半年的时间内,“小册子”印数达三百一十二万余册,发行全国,为林彪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小册子”的再版和大量发行,是林彪反党集团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阴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给予彻底批判。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古诗文的权重在初中课本中越来越大。作为初中学生,掌握一些古诗文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古文难,古文难,一提古文就心烦”的哀叹声不绝于耳。古诗文的教学的确不易,学生学得头痛,教师教得棘手。为此,我多年来一直在探讨提高古诗文教学效率的方法。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由“一位缺乏军事才能但又是明君”这句矛盾的话引出《曹刿论战》。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扮演”好“中介”的角色,必须修炼好以下几种“功夫”:设计导语和提问;选准阅读一篇课文的“切入点”;“分解”课文;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1.导语语文课的起始,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一个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使其注意力立即指向教师,指向研究的客体,指向教学内容,指向教学重点;并能激起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加学生快乐、舒畅的情绪体验,促使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积极的思维。如一位老师讲《七根火柴》,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小小的火柴,在我们的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  相似文献   

16.
导语就是一堂课的“引子”或“序幕”。课堂序幕如何拉开,对上好整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我认为,好的导语起码有四大作用:第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第二,启发思维,诱发思考,使学生思路跟着教师转;第三,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第四,承上启下,架桥过渡,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导语的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以常见的导语类型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导语的设计问题。 一、引用式导语 恰当地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教师要上好成功的一课,必须懂得调控好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得轻松愉快。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达到学伊始趣已生的境界,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运用趣味导入呢?一、以趣激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取知识的内驱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妙趣横生的诱导语,或交代背景,或描述画面,或阐述道理,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位教师在上《桂林山水歌》一文时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她先让学生听了一首歌《我想去桂林》,然后问学生他们现在最想…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程目标,不同的教育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发他们的兴趣。一、课前导语唤起学生情趣1.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导语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导语,学生与作者(或作品)产生强烈共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在教老革命家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是这样设置导语的:同学们,大家对台湾的演员谢晓渔熟悉吗?他唱的哪首歌几乎是家喻户晓呢?(大家脱口而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是的,子女与母亲的感情是永远割不断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大家都爱自己的母亲呢?请同学说说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李裕凤 《考试周刊》2012,(87):140-141
我读了《历史教学》中学版2010年第13期冯荣国老师的《培养反思探究能力的试验》一文后,深有同感。冯老师在该文中说:“学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历史材料解析能力,由于对戊戌政变的史实知之甚少,却不能从提供的史料中分清政变进展的逻辑:还有考生面对新的历史情景与其掌握的教材知识矛盾时,不是认真提炼、分析材料信息,而是生搬硬套教材相关结论,盲从课本,缺少自己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说明了抓住关键的重要性。在小学历史课中讲解史实或介绍人物,采用平铺直叙,照本宣科的教法与采用画龙点睛的教法,所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两样的。前者的结果是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只有浅浅的领会,收效一般;后者则达到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理解,最后到达思想的飞腾。我在历史教学中曾用以下几种“点睛”的方法,颇感有所收获,现列举于下: 一、在课文的词、句上点“睛”。如在教学《“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课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骗取、暗中培植、勾结、事先布置、早已埋伏、血流成河、罪恶滔天等词“点睛”,按事变的先后顺序写在黑板上,加以讲解。这样一来把一个阴险、狡猾、毒辣、凶残的敌人,淋漓尽致地暴露在学生面前,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