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空域复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接收算法主要有线性接收算法(如ZF算法和MMSE算法)和非线性算法(如ML算法)两大类。其中,线性接收算法复杂性低,需要的计算量少,但是性能较差;ML算法性能较好,但是复杂度高,计算量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在复杂度和性能之间达到平衡的接收算法。球译码算法作为一种次优的ML算法可以较好的实现复杂度和性能间的平衡,是近年来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译码算法中的研究热点。介绍了球译码算法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在多径衰落环境中,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随天线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发射/接收天线选择方法能以很小的性能损失换取射频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使MIMO系统不完全受射频成本的限制。为快速选择出使系统容量最优的发射/接收天线子集,提出一种快速天线选择算法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实时更新优化参数,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影响系统容量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3.
在多径衰落环境中,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随天线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发射/接收天线选棒方法能以很小的性能损失换取射频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使MIMO系统不完全受射频成本的限制。为快速选择出使系统容量最优的发射/接收天线子集,提出一种快速天线选择法的改进算法。该算法通过实时更新优化参数,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影响系统容量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4.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技术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与传输速率,其信道估计精度对系统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时域最小二乘(LS)信道估计复杂度大的问题,分析了一种基于变换域的MIMO-OFDM信道估计算法,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信道插值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误码率性能上优于最小二乘(LS)算法,接近理想信道估计性能,并且该算法计算复杂度低,易于在实际系统中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多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针对各小区复用相同导频序列进行信道估计存在有导频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联合最强用户冲突解决的最大似然(ML)信道估计算法。该方法联合最强用户冲突解决(SUCR)算法和循环前缀的最大似然信道估计算法,先在小区用最强用户冲突解决方案减轻用户之间的竞用相同导频的干扰,减少竞争导频的用户数,提高系统的成功接入用户数数量,然后再用循环前缀的最大似然的信道估计算法,对处理后的导频序列的信道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得较为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对比分析传统ML算法和MMSE算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归一化均方误差和系统能量效率,并且可以较明显地减轻导频污染对信道估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4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概念,并从单用户MIMO和多用户MIMO的理论与技术进行分析及对比。最后给出了MIMO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多用户分关下MIMO系统的中断概率,利用在正交空时分组编码(OSTBC)系统中,通过简单的线性处理,可以最大似然解码,OSTBC系统能很好的把多输入多输出信道转化为单输入单输出信道.通过分析正交空时分组编码的中断性能,得出了中断概率的具体表达式.最后进行仿真,其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8.
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且变量、校验节点间信息传递时的振荡现象导致了译码性能降低.为了提高其译码性能、降低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通过分析校验和与错误位数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提前结束迭代的判决准则;另外,通过对振荡信息的修正来改善其传递的信息的可靠性,进而来提高BP算法的译码性能.仿真结果显示,改进的译码算法在降低了低信噪比时的平均迭代次数的同时还提高了译码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网络中,中继发送端和接受端之间的自干扰降低了网络系统信道容量,严重影响了系统的传输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网络自干扰信号的盲辨识。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叠加细节捕捉的网络自干扰盲辨识算法,构建网络中继发送端和接受端的自干扰产生与信号模型,设计全双工中继网络通信系统模型,进行MIMO网络数据交换控制,进一步采用线性叠加细节捕捉方法,构建前馈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前置处理,提高滤波增益,设计线性叠加函数,实现干扰信号的细节特征捕捉,根据信息分配原则,实现网络自干扰盲辨识算法改进。仿真结果得出该算法的盲辨识云图能有效识别网络自干扰信号,并实现信道区分和干扰滤波处理,信号云图特征明显,能达到辨识信道和均衡信号的要求。信道容量和检测性能等指标优越于传统方法,展示了其有效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栾国杰 《内江科技》2007,28(3):80-80,83
本文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中提出了4×2MIMO、发送数据流为2的系统的预编码方案,该方案不需要反馈CSI.接收端以均方差(MSE)最小准则从码本中选择一个编码矩阵,然后反馈该码字的索引.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可提供相当大的系统容量,但代价是硬件的高复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混合预编码方案phased-ZF(PZF),具有接近传统迫零(ZF)预编码的性能,其原理是在RF域仅进行相位控制,而在基带部分则进行低维基带ZF预编码。通过稀疏散射毫米波信道的仿真,证明了本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MIMO—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是接收机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在研究各种信道估计算法的基础上,对其改进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计算复杂度和算法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估计性能,降低复杂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大规模多用户多输入单输出(MISO)下行系统的传输功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调度的低复杂度功率优化算法。首先分析用户选择与传输功率之间的相互影响,然后通过理论推导得到维度较低的功率表达式,再结合块矩阵求逆和Shur分解进一步设计出低复杂度用户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用户调度算法性能较优,且复杂度较低。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输正交幅度调制(QAM)信号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号间干扰问题,提出了恒模算法(CMA)和软决策(SDD)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该方法代价函数结构简单,精确地利用了已知信息,使得均衡后信号具有良好的误码率性能。本文采用共轭梯度法进行优化,与现在常用的梯度类算法相比较,具有快速收敛的特性。最后分别通过信道最大扭曲和收敛速度分析了该算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且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了该算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5.
梁冀 《大众科技》2013,(12):56-57
针对CMMB系统中接收信号因受传输环境的大、小尺度衰落、多普勒衰落影响,通过最小二乘信道估计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译码结合的算法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接收处理,实验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达到与经典算法的性能相接近效果的同时大量减少了系统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6.
天线选择技术能够的效地减小射频链路的成本和系统的复杂度,同时又能保持MIMO系统的主要优点。本文首先对已有的经典的天线选择算法分别进行了介绍,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而后基于范数方法的思想,提出一种新的天线选择算法。该算法具有计算简单的特点,通过仿真表明,在接收天线数目较大的时候,其性能较范数算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变长Turbo码的联合信源信道译码通过构造联合译码平面网格图,具有比比特级译码更好的性能.但平面网格图复杂,使变长Turbo码译码复杂度高.基于此,构造了一个空间网格图,提出基于变长Turbo码的低复杂度联合信源信道译码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比平面网格图计算复杂度减少约3.8%,在SER(symbol error ratio)为10-4时,获得Eb/N0增益约为0.2dB.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互补训练序列集(PCS)的适合于采用了空时分组编码(STBC)的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IMO-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并给出了可以节省硬件资源的训练序列频域接收方案。该方法在时域插入训练序列,在频域里对信道进行估计。由于充分利用了发射分集和周期互补序列的良好特性,从而使系统获得了(最小平方)LS准则下的最优信道估计性能,而且不涉及复杂的矩阵求逆问题,计算复杂度低。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OFDM系统峰均比PAPR过大而限制其应用的缺点,对比分析了目前优化PAPR的传统PTS(部分传输序列法)算法以及优化的PTS算法的性能与计算复杂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分组优化PTS算法,在性能与计算复杂度上有良好平衡。最后对各种算法列表对比优劣,对今后的算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线性判别分析(LDA)具有很好的分类性能,但是计算复杂度一般较高。为了有效地降低LDA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means聚类的快速学习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k-means聚类算法对原始样本进行聚类,计算聚类簇的样本中心作为新训练样本,然后再利用LDA算法进行分类。由于通过聚类算法有效地压缩了训练样本集的规模,因此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在语音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充分验证了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而且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