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创作的一部传奇剧本,继承了元末南戏生、旦双线脉络平行并进的典型范式,在叙事艺术上史戏浑一,虚实相生,呈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相反交替的戏剧结构。根据弗莱的文学循环论,可以将《桃花扇》的叙事结构看作是一个四季循环的过程,经历了从爱情喜剧、政治传奇、社会悲剧和人生讽刺的完整递进过程,为其戏曲叙事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历史观服从于历史总体性的规约.服从于历史宏大叙事的逻辑原则。而新的历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种阐释,具有开放性,它服从于阐释者的理论视城和立场。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基于它的历史观,文学因此被历史化了,文学叙事具有历史元叙事的特征。而新的文学观则强调文学的叙述功能,叙事是一种象征,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是反映关系而是想像关系。社会历史批评应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吸收新的理论养料完成对自身的改变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跟其他的时间观对中国的小说叙事方式影响不一样,循环状或者说圆形叙事结构是中国传统叙事独特的一种叙事模式,其魅力在于取消了叙事中“绝对”和“停止”两种概念,它使因果相对,首尾相连;使时空成为心灵周而复始、轮回运转的载体,成为生命所有企图、欲望和命运的代名词,在繁复多变的现实时空中创造出全新的体验和心理感受。这种风格是属于中国人对自身的有关命运、个体意识、情感等一系列基本命题的独特的思考和解释方式,其产生的基础是循环时间观。西方的线性时间观是在中国追求“富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时,被引入中国,其影响到中国追求“发展”与“进步”,影响到中国文学叙事主要是叙事结构上叙事时间线性向前,结尾上指向“光明的未来”。最后进入中国的碎片时间观则影响中国文学叙事消解“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几十年来一直是文学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研究和评论的焦点。本文拟从加拿大文学评论家弗莱的悲剧叙述结构理论入手,对盖茨比一生中各个阶段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盖茨比悲剧一生的模式。这个模式与弗莱悲剧理论的六个相位紧密地契合在一起,进而证实了运用此理论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十六世纪中叶率先崛起于西班牙文坛的流浪汉小说,是欧美叙事艺术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体裁,对后世欧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出发,对流浪汉小说作出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这种叙事体裁塑造主人公形象的艺术技巧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论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叙事角度入手对小说中出现的叙事技巧进行分析,发现洛奇极大程度上有意遵循小说人物麦信哲所设定的叙事规则,即对第一人称进行心理描写,对第三人称进行外部描写,但在学生的创作中及小说结末时却出现了第三人称的内部描写,这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洛奇叙事技法的矛盾,但实际是科学意识观与文学意识观在小说创作中的冲突,而洛奇却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共同为意识这一小说主题服务,真正做到了主题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文学观,体现了作家自身对文学认知的基本观念,深刻影响其创作审美价值的取向。由于文学观的不同,两类“右派”叙事作品在艺术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两类右派叙事作品文学观的比较,其实质仍然反映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而虚构是建立文学与现实联系的唯一手段。正是由于作家从小说的虚构本质出发,在充分想象的空间里对人的存在境遇给予热切的关注,才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真实。由虚构到真实,这是艺术文本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原有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赋予原有题材新的意义,是普希金叙事体长诗的重要特色之一。而在具体的重构思维上,普希金又在几类体裁中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本文拟从其作品对传统文学题材和经典形象的重构现象出发,探讨普希金在其童话诗、小悲剧和叙事诗中分别表现出来的重构匠心和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汪曾祺表层温暖轻快的牧歌式小说叙事中,深深隐藏着挥之不散的悲情。本文试图以小人物的生存悲剧、伦理道德所致的精神悲剧、历史环境所致的不可抗拒的命运悲剧为出发点,探索作品平淡温情叙事背后的悲剧意蕴。在悲剧所呈现的审美意义上,汪曾祺独具一格的悲剧观是中国传统悲剧观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完美融通与结合,它对新时期中国文学创作有着不可抹杀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人文科学领域最杰出的学者——诺斯洛普·弗莱,在其经典的文学批评理论建立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这种跨学科的创新研究,拓宽了其文学批评视域,从而形成了一种大文化视野。弗莱分析研究了大量具体的文学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结合“退后看”的方法,形成了一种总体的文学观。在总体的文学观中,弗莱寻觅到了文学的神话“原型”,归纳出了文学发展史中的典型模式,通过对典型模式的总结,发现了文学对自然的模仿及文学发展过程中与自然四季变化相似的循环规律,这一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无不渗透出文学批评与人类学知识的交汇,以此形成了弗莱独特的文学人类学思想。通过对弗莱文学人类思想形成过程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对这位文学批评家及其文学批评理论有更丰富的认识,还能充实我们文学人类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纳博科夫的文学游戏观体现在其"文学如游戏"的创作理念上。在他看来,文学与游戏具备共同的属性:虚构性和娱乐性;文学是一个魔法世界,作家是一个高明的魔法师,设计创造自己的魔法世界。因此,他的小说呈现出明显的游戏倾向,弥漫着一股戏谑的气息,具有浓厚的后现代魔幻色彩。小说《普宁》无论是在游戏场景的描写、文字游戏的把玩、戏仿的运用,还是在叙事手法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一种游戏精神和制谜意识,是对纳博科夫文学游戏观的阐释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理想 信念 毅力——《史记》悲剧人物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记》塑造了众多的悲剧人物 ,这些人物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其形象各异 ,但却有着类似的审美特征 ,有着为追求理想、信念而坚定执着的恒心与毅力。司马迁热情为悲剧人物立传的审美观是由时代造就的 ,同时也与他进步的史学观、忍辱发愤的文学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之作,而四幕话剧作品《雷雨》则是中国悲剧剧作的代表之作,两部悲剧作品都展示了所谓的"命运观"。通过两部剧作"命运观"异同的比较,可见命运观主题的承接与延展,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悲剧观的形成实质上与作家不同的世界观具有一种深刻的血缘关系。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构建最初遭到了拉萨尔的充满想象力的碰撞而形成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两个悲剧观念的歧异。马克思恩格斯紧紧截住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从悲剧根源开始然后联系人物塑造、主题选择、历史真实以及社会条件、典型环境、阶级倾向、悲剧冲突尤其是客观世界的必然性等重要内容集中打击了拉萨尔的所谓悲剧构成因素、悲剧表现内容的恶劣观念,并以此解决了许多年来众说纷纭的关于悲剧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太原大学学报》2021,(4):98-104
西方悲剧概念的内涵经过了从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悲剧到观念悲剧再到社会经验悲剧的变化。威廉斯的现代悲剧观与"感觉结构"的内涵联系紧密。"感觉结构"在美学层面,指涉作品中所反映的与时代相关的支配性观念;在社会层面,指涉社会感觉与社会经验;在主体意识层面,指涉一种现时的实践意识。威廉斯从"感觉结构"出发,审视悲剧传统以及悲剧理论中的问题,发现悲剧传统与社会经验的分离,他主张把悲剧纳入社会经验的范畴,将其理解为社会中的无序状况带来的经验、认识及其解决。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漫长的革命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具有童史的传统。正是这种传统使得中国文学的想像性叙事先天发育不足,同时形成了先秦时期“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叙事观,并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出现于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正是以跌宕波澜的情节在改变着这种叙事观的同时,积极弥补着想保性叙事先天发育不足的缺陷。正是这种改变和弥补,显示出才子佳人小说非凡的叙事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微型小说是一种极短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不仅在形制上有别于其他的叙事文学,在叙事艺术上也呈现出自己的特色。微型小说的叙事时间变形,从顺序上来看,多为倒叙预叙,极少为顺叙。从时距上看,表现为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极不相等,如省略和停顿。从频率上看,单一叙事的反复和重复叙事造成快速的情感叠加和比对,在有限的篇幅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学术讯息     
弗莱的文学人类学思想叶舒宪在《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 0 0 1年第 3期撰文指出 ,弗莱以其深奥而渊博的巨著《批评的解剖》( 1 957)而誉满欧美 ,与其说他是一位比较文学家 ,不如说他试图开创一种文学人类学 ,至于比较文学近来强调的跨学科研究 ,弗莱早有身体力行的多年努力。重构或再造被人为割裂的一些原始联系 ,如创造与知识、艺术与科学、神话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这正是弗莱赋予批评家的重要职能。如果要确认弗莱的文学观与文化人类学理论最突出的契合点 ,那么可以说便是整体进化的思想。人类对 2 0世纪地球村时代的到来贡…  相似文献   

20.
悲剧在诞生处,就与命运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命运观是古希腊悲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本文旨在比较三大悲剧家的命运观的基础上,旨在论述随着文明进化,悲剧中的命运观不断演化并逐渐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形态;也试图说明在后世文学中,以“神谕”形式为核心的古希腊悲剧艺术观并没有消亡,而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显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思想倾向和社会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