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团元 《新闻前哨》2010,(6):102-102
不久前,诗人、文学评论家樊发稼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发表《副刊切忌搞“小圈子”》,该文以“台湾报纸副刊几乎引领了当代文学的发展,副刊成为文学青年步入文坛的入门券”为切入点,指出目前我国报纸副刊“办得好的、卓有特色者不多”:历数副刊“重名家”、搞“小圈子”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呼吁“报界从业者深思之,以求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2.
媒体脸谱     
观点研究报告称:富人消费群体中名人广告影响有限最近纽约的“豪华品牌研究所”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结果出人预料:在富人消费群体中,名人广告的影响十分有限,甚至可能会“帮倒忙”。学者呼吁重视副刊独特价值报纸副刊不能变成娱乐版王蒙、范敬宜、金炳华、吴冠中、黄宗江、黄苗  相似文献   

3.
报纸是新闻纸,办好新闻版是分内之事。近年来不少报纸在改版扩版实践中,都强调要突出新闻的主体地位,这无疑是对的。但是,也有一些报纸走了极端,大大压缩甚至砍掉了专副刊,引起读者的议论,有的作家还发出了“保卫文化副刊”的呼吁。根据读者建议,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专副刊的定位与改进”,意在帮助大家进一步端正对专副刊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专副刊是中国报纸的特色,这一优良传统不能丢;专副刊也要与时俱进,以担负起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我们报纸上的专副刊定会五彩斑斓,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先生系安徽省潜山县岭头乡人,他是一位誉满中外的高产作家,又是主编报纸副刊的高手。他自1919年步入新闻界,在长达30年的新闻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皖江日报》副刊、《世界晚报》副刊、《世界日报》副刊以及北平《新民报》副刊等。张恨水主编报纸副刊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5.
自1897年11月中国第一份报纸副刊上海《字林沪报》的《消闲报》创刊,我国的报纸副刊已走过了百余年的漫漫长路。这期间副刊经历了多次内容、形式和功能的转变,研究报纸副刊的专家学者也把这一百多年的副刊发展史分成了四个阶段:《消闲报》创于U至“五四”时期;“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1]。  相似文献   

6.
从报纸的副刊研究到“副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敦报界有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香港也有类似的说法:“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大陆知名报人、《新民晚报》的创办者赵超构(笔名林放)曾具体阐释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副刊作为报纸的四大基本组成部分(新闻、评论、广告、副刊),作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8.
副刊也要有新闻性,这是我们办河北日报《立交桥》的一点体会。报纸的首要职能是传播新闻。作为报纸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当然也要讲新闻性,这也是副刊区别于杂志的地方。如果说综合副刊《立交桥》已经开始引起读者广泛兴趣的话,同我们力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闻性的统一是分不开的。在新闻的补充和延伸上做文章,是副刊新闻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一件重要的新闻事实发生了,报纸发布了新闻,却并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需要,读者还想知道与主要新闻事实有关的许多事情。这种题处之题,是消息报道难以承担的,而副刊却大有“用武之  相似文献   

9.
专刊副刊是报纸的“半壁江山”。专刊副刊办得好,可以给报纸增色、添趣,使报纸可读、耐读,增强报纸的竞争力。《工人日报》的副刊《人生驿站》(原名《人生之旅》)在诸多专刊副刊中可称为佼佼者,受到报界同行的称赞和许多读者的喜爱。《人生驿站》副刊有三个特点:一、定位准确、恰当。新闻定位,是专刊副刊的生命。没有准确、恰当的定位,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目,在报业竞争中就站不住脚跟。定位,就是明确办刊宗旨,界定本刊内容,找准读者对象,有针对性地制定编辑方针,使自己的专刊副刊显示其相对的独立性和鲜明的个性。《人生驿站》好就好在定位准确、恰当。它根据母体,即《工人日报》的办报方针和读者群来确定本  相似文献   

10.
江淑峰 《青年记者》2007,(24):60-61
报业有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可见报纸副刊的作用非同小可。从新文化运动中《学灯》、《晨报》、《觉悟》和《京报副刊》,到报业激烈竞争下各大报纸的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及《羊城晚报》的《花地》、《晚会》等等,  相似文献   

11.
报纸副刊,是常见于各种报纸区别于新闻的版面和栏目。著名副刊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红花,而副刊就是绿叶;新闻是主体建筑,副刊就是亭榭回廊,两者相得益彰"。纵观全国报纸副刊,比较著名的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文萃》、《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羊城晚报》的《花地》、《南方都市报》的《城市笔记》等,种类繁多,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拿起今年11月3日的《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和11月2日的《乌鲁木齐晚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第二版在我区首次发行的消息。阅读之后,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刊登在这三家报纸上的这同一内容的消息,它们的标题或有错误或欠妥。标题犹如新闻的眼睛,眼睛是容不得灰尘的。同一内容的消息标题在自治区有影响的三家报纸上同时出纰漏,这不能不发人深思,值得同行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标题的诗化     
在我国新闻标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标题诗化的表现手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古代报纸最早的标题,是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正月十九日《京报》上刊登的一条动态消息的标题;《乾清宫门,为阉章龙伏诛》。这条标题,就是一种诗化的标题。标题制作被列入报纸的编辑范围后,报纸上出现的分类题,如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申报》上的《上林春色》、《西湖棹歌》、《鸳湖渔唱》等,也是一种诗化的标题。后来,分类  相似文献   

14.
钱萍 《传媒观察》2007,(4):51-52
网络时代,报纸副刊正在逐渐走向式微吗?早在两年前,《南方周末》就发表过预见——《纸上风云:副刊时代的终结》,这篇文章中几位学者的观点深刻犀利,谈到了当今多元文化的冲击、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副刊造成的巨大的影响,也对副刊的没落表  相似文献   

15.
由暨南大学新闻学院薛国林、侯东阳等著的《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一书近日已由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文化角度探讨中国当代报纸专副刊的发展状况,对我国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报纸的专副刊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提高报纸竞争力当务之急是从文化方面对专副刊进行整合的观点,以及专副刊文化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著名新闻学者方汉奇教授评价说:"这部著作把中国报纸的专副刊从历史到现状作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一册在手,可窥全豹。"  相似文献   

16.
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新闻体裁,也是读者最关注、最容易阅读的版面内容。消息的传播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题大小及是否醒目,标题思想是否重要、鲜明,标题语言是否生动,标题内容是否吸引人等。因而,把消息标题做实、做精、做巧、做得生动形象,对记者来说是必要的基本功,对报纸来说是关键的“重头戏”。在此,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简单谈一下如何雕琢消息标题,并以《吉林石油报》的一些消息标题为例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去年九月十四日《参考消息》一版所载介绍苏联《新闻记者》的文章,标题是《怎样办好当天的报纸?》。但是,文内除列举了苏联报纸的弊端外,却无“怎样办好报纸”的内容,使人莫名其妙。九月十八日一版登的一则消息的标题《苏导弹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编辑《科学长廊》科学副刊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一条方针:突出新闻性。三年来,《科学长廊》已编发了近百篇带有新闻性的科普知识稿件,受到读者欢迎。新闻性是报纸科学副刊的特点和优势报纸是“新闻纸”,报纸上的任何版面都不应脱离新闻性。期刊化是办报的大忌,即使是科学副刊也不能例外。现在国内的综合性与专业性科普期刊已有百多种,报纸科学副刊要想办出有别于期刊的特色来,就必须扬长避短。报纸科学副刊的长  相似文献   

19.
正常言道,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报纸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而副刊,是报纸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编辑形态,且富有文化、文学色彩的版面,因此可算是整张报纸的"名姝"了,而好的标题则是"名姝"的眼睛,如果文章拥有一双善睐传神的明眸,就能在一瞬间抓住读者,让人"一见钟情"。本文以近年全国部分报纸的副刊作品优秀标题为例,浅析报纸副刊标题的几种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20.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