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今的课堂又步入了新的怪圈.课堂上大问套小问,一问接一问,不把学牛问个垂头丧气,不把课堂问成"静静的顿河",教师绝不罢休.这是为什么?就是教师对学生读书的理解不放心.这样的课堂,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琐碎的提问和肢解式的讲解占据了,讲起来滔滔不绝,一个主观意见接着另一个主观意见,完全忘记了学生这个"阅读主体"了.学生没有了阅读的自主权和思考权,只能顺从教师的结论,重复着"真理"的声音.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严重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怎能提高阅读效率呢?……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西城区,学校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对"心理咨询室"有不同的叫法.如恳谈室、心语屋、谈心室、童心室等.这样一可以更贴近学生,不会使学生产生"去心理咨询的都有病"的错觉,让他们感到亲切,敢于走进它;二也给了老师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走进它.因为虽说心理辅导员经过了培训,但是没有被正式机构认可,叫心理咨询怕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实践证明,这样更符合学校心理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热爱读书,便会感到读书不苦,其乐无穷.书香不仅要弥漫在孩子们的心里,更要弥漫在整个校园,让书香在校园里慢慢地充盈开来……让这样的理念指引我们将"悦"读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我认为,语文教学就应该把教材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语文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促使他们的语文能力不断发展,即达到以"本"为本,读写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就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提出了要求.笔者认为,绘声绘色的朗读既能使学生直觉体悟语言,又能让课堂充满趣味.  相似文献   

6.
常有学生问:"文章怎样才能‘深刻'?"也偶有学生会问:"什么是‘深刻'?"我有时被问得笑起来.我本以为到了高中.学生综合思维得到发展,判断能力提高,不会有这样幼稚的问题的.现在的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不强.阅读积累不够,也缺少论辩的机会以磨砺自己的思维,一旦听到深刻之论,或是目瞪口呆,若梦方醒;或是肃然起敬,自愧弗如.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应当把"见解深刻"作为一种基本能力去追求.  相似文献   

7.
读书与《红楼梦》只是读与被读的关系。之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基于这样一种现象:在当前的许多阅读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说到"有感情地朗读"时便总认为读某段文字读出某种既定的语气,读得有声有色便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做恰恰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忽略了学生对某篇(段)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应是学生"学阅读"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呢?有论者说:"无论是在阅读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对一篇课文的理解、感受,始终都是学生这一主体的理解和感受。"所以,这位论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确——阅读教学"是学生在阅读"。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思想在语文界不是很流行么?学生是"主体",提倡"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大家都这样说呀!都这样说,未必是对的。关于这一点,准确地说——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在阅读",而是"学生学阅读"。"在阅读"与"学阅读"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在教学规律的认识上却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强调的无疑就是要学生真正地"读懂".语文的人文性更决定了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简单的灌输、贴标签的办法授予学生.因此,我认为必须抛弃那种纯粹的"讲懂",变"讲懂"为"读懂".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读懂"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强调的无疑就是要学生真正地"读懂".语文的人文性更决定了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简单的灌输、贴标签的办法授予学生.因此,我认为必须抛弃那种纯粹的"讲懂",变"讲懂"为"读懂".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读懂"呢?……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阅读时,许多学生囿于固有的知识结构,常有"温故"的心理,不能鉴赏性、比较性、研究性地阅读经典作品和时尚作品,不能做到"知新",未能实现主体性阅读的真正意图.我认为,这主要是学生的阅读策略存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一致的.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让学生思想与文本撞击,产生出美丽的火花.  相似文献   

13.
自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强调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开始,多元理解被老师们纷纷引入阅读教学实践,取得了不少成效,也出现了不少偏差。笔者认为,以下几点的把握甚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因为要准备一堂关于"表扬与批评孩子"的家长课程,我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题是"你平时是被家长表扬得多还是批评得多?"参与调查的有三个班级,每班有学生45人左右,认为表扬多的各班人数均不超过5人,认为表扬和批评差不多的每班6人左右,另外三十多个孩子均认为被批评得因为要准备一堂关于"表扬与批评孩子"的家长课程,我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题是"你平时是被家长表扬得多还是批评得多?"参与调查的有三个班级,每班有学生45人左右,认为表扬多的各班人数均不超过5人,认为表扬和批评差不多的每班6人左右,另外三十多个孩子均认为被批评得多.有个孩子说:"老师,我妈妈表扬我的几率几乎与看到'U F O'的几率差不多."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能读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能在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但是,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非常重要.只有教师正确地"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会有目的,才会有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1+X"并非新生事物,只是它在不断被借鉴的过程中,有了不同的内涵。有这样的诠释:"1"是阅读,"X"可以是"口语交际""习作练笔""实践活动"等相关活动。这里谈的"1+X"即"一篇带多篇"。是指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阅读内容,以让学生多接触语料,拓宽视野,提升阅读力,习得读写方法为目的的拓展性阅读。试图要通过这样的改变,实现由分析的教学路线转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教学路线;由"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才能回归阅读教学的"原点",彰显学生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是课文语言的形象再现.阅读心理学认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把语言文字与自己头脑中已有表象结合起来,实现文字与图像的互换过程,在想象、联想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儿童学习心理学也表明: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插图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了表象,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文学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捕捉其所"隐含的非常丰富的文学信息",从而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的确是个颇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教育工作中最硬的核桃之一是对‘困难'学生做工作."我认为"困难"学生不只是那些理解力差、记忆力差的学生,还指在思想上、性格上有偏执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阅读王君老师的<安恩与奶牛>教学实录(<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简称<实录>)是一次愉快而又紧张的历程.愉快是因为自己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真正的语文课"了,紧张却是由于阅读引发思考,而思考所得又使得自己不敢自信. 先说我的愉快.在我看来,语文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王老师可能也有与我同样的怀抱,这集中反映在"咬文嚼字,走近安恩"一节.在这一节,教师在学生找出安恩对买牛人问话的不同回答(一是"它是不卖的.",一是"它不卖的!")之后,要求学生说说"安恩的回答有哪些微妙的不同",从而开启了一个令人愉快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