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蒙古族、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是我国古老的北方少数民族,也是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使用各自民族的语言弄口传统生活习俗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的巴尔虎、布里亚特部落和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传统婚礼习俗中的娱乐性项目留传至今,并且具有各自的显著特点,从而使婚礼变得更加欢娱和赏心悦目。根据娱乐性婚裕的意义和特征分为象征性的节目、欢乐性的节目和体育竞技性的节目三种,本文具体分析和探讨了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清代中期,索伦部南迁嫩江流域之后,其族体形态过程、民族经济过程和民族政治过程均向前发展,索伦部得以分化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三个民族,满洲在此民族分化过程中制定了一些政策,保证了索伦部民族分化过程的顺利发展,并且将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纳入到清朝的管理体制当中,在政治与文化双重构建下,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在政治上认同满洲统治,同时在文化上也存在对自身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是内蒙古地区草原游牧民族与狩猎民族,即蒙古族和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自治民族独有的具有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和。具有地域性、民族性、自然性、神秘性、稳定性、情感性等特征。开发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应正确认识和掌握有关民族政策,研究并遵循重点开发、区分主次、注重效益等原则。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贡献卓著的民族。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蒙古族约有5981840人。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带有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中国草原地区大部分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印记,同时具有着"马背上的民族"以及"草原骄子"的美名。蒙古族在多年以来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更准确地把握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有一个更清楚的理解和认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蒙古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来介绍。  相似文献   

5.
在少数民族地区,向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巩固边防、建设“四化”,反对“和平演变”的百年大计。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为自治民族,汉族人口占多数,并且包括四十几个少数民族在内的民族自治区。多年来,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出发,我们认真宣传各民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向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积累  相似文献   

6.
呼 伦贝尔盟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区 ,共由35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为43.16万人 ,占全盟总人口的15.8%。在少数民族人口中 ,蒙古族20.09万人 ,鄂温克族2.49万人 ,鄂伦春族3284人 ,达斡尔族6.7万人。内蒙古仅有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盟 ,19个民族乡中14个在呼伦贝尔盟。目前 ,全盟共有民族幼儿园11所 ,少数民族在校生49306人 ,民族初中33所 ,少数民族在校生24893人 ,民族高中2所 ,少数民族在校生4234人 ,民族职业高中4所 ,少数民族在校生2695人 ,…  相似文献   

7.
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初二年级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竹笛、乐谱、VCD、歌碟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风格。2.通过欣赏《牧民新歌》让学生从乐曲中体会牧民在新社会的新生活,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热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对乐曲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感受牧民的新生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乐曲主题的表现和创作发展。教材分析:1.乐曲《牧民新歌》一曲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等方法,分析了鄂温克旗宗教信仰的现状.对于鄂温克旗而言,藏传佛教已深入全部蒙古族和大部分鄂温克族当中,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生活、人文习俗、思想审美观.多元民族文化的共生促进了鄂温克旗的社会和谐、相互尊重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静脉血细胞的特点,为新生儿脐血细胞参考值调查及新生儿健康情况提供资料.方法用Sysmex K-4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51例脐静脉血及50例成人静脉血,并作统计分析,性别间、组间比较采用均数的t检验.结果发现新生儿脐血细胞测定值不同于新生儿末梢血测定值,在男女间MCV、PLT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RDW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此外,脐血细胞PDW、MPVR、及P-LCR在剖宫产组、胎吸组与顺产组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脐血细胞参数是一组特殊资料,反映了新生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并与不同分娩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新疆塔城市地处西北边境,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该市民族众多,语言资源丰富。对塔城市的语言国情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问卷340份,有效问卷334份。被试民族成分丰富,性别比例均衡,年龄分布合理。结果显示,当地双语(多语)情况普遍,民族融合,且语言和谐。但一些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濒危,例如俄罗斯族转用汉语,柯尔克孜族转用哈语,达斡尔族和蒙古族也开始转用汉语等。  相似文献   

11.
鄂温克族服饰是华夏服饰艺术长廊中独具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与地区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浑然一体。伴随着鄂温克人生活的改善,汉族、蒙古族与鄂温克族的聚居,鄂温克人在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和服饰文化方面都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再加上工业化服饰制作行业的兴起,鄂温克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不断重复着交融与变革的矛盾和统一。特别是在瑟宾节的会场中,鄂温克族服饰特色的空间严重缺失。鄂温克族服饰民族意识的回归和鄂温克传统服饰文化的反观与重拾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新疆哈萨克族与汉族杂居地区的田野调查,在了解当地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探析该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成因,认为哈萨克族牧民的定居是哈汉和谐民族关系的前提,密切的经济往来是哈汉民族和谐关系的保证,文化多样性及民族间婚育观念开明与宽容是哈汉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民族间的互尊互助是哈汉民族间关系和谐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人物形象、创作题材、视听影像和民族电影等四个方面,对蒙古族电影的文化走向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释,进而指明了蒙古族电影发展的基本出路。以期获得他族的广泛认可,进而自立于世界民族电影之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蒙汉族人群上颌前牙不同位点的唇侧骨壁厚度的异同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20例需要拍摄CBCT的蒙汉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民族分为蒙古族组(60例)、汉族组(60例),分别测量蒙汉族患者唇侧骨壁不同位点的厚度,比较两组不同位点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蒙古族患者于位点1处的骨壁厚度大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患者于位点2处的骨壁厚度大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古族患者于位点3处的骨壁厚度大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据的统计学差异对于牙齿种植及前牙美学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银制器皿作为蒙古族重要的生活用具,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蒙古族银制器皿装饰图案更是千姿百态,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蒙古族银制器皿图案主要有龙纹、盘肠纹、云纹、犄纹(又称鼻纹)、“卐”纹(万字纹)等.而每个图案所象征的意义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不相同.这与蒙古族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对自然崇拜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蒙古族银制器皿图案及其象征意义的探析,能够更深入了解蒙古族的自然崇拜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及审美追求.而蒙古族图案的形成与发展是蒙古族人民几千年实践经验的积累所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蒙古族民俗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黑龙江这片幅员辽阔的黑土地上,居住着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翰尔族、锡伯族等48个民族,这些民族长期生活在三江流域,大、小兴安岭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使一些能够适应这种环境和方式的运输工具和交通工具逐渐产生。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各个民族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传统图形反映了民族与地域文化,折射出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符号所指的内涵.本文运用符号学原理分析蒙古族传统图形语言,通过对蒙古族部分具有代表性符号的解读,揭示符号的意义及其所蕴含的独特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不仅塑造了蒙古民族刚毅、执著、率真、豪放的民族性格,而且还有表现蒙古族情感细腻,善良多忧,深沉内在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9.
《集宁师专学报》2019,(1):48-51
作为亚洲内陆国家蒙古国经历从独立建国到政治改革的过程,国内的民族结构比较简单,民族语言具有特殊性。主要民族除了蒙古族外,还有哈萨克、图瓦、查腾人、鄂温克族等,这些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总体上蒙古国民族关系比较和谐,因历史及政治原因,蒙古国的民族都属于跨界民族,并且与中国境内的民族都存着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多元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家庭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一方面受民族整体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丰富了传统文化.此研究从文化人类学视野对蒙古族家庭美德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对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家庭美德及其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分别讨论了背景变量的文化,中介变量的文化和行为变量的文化与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关系,认为蒙古族家庭美德的内容无一不是与其自然、社会背景发生联系,无一不受到家庭文化、宗教习俗、价值观等中介变量文化的影响,无一不通过语言、交际、活动等行为文化来得到表达和传承.蒙古族家庭美德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影响并孕育了家庭美德,而家庭美德反过来反哺和丰富着民族文化,二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与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