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懂而不会、会而不能"到"懂而会、会而能"体现了学生日趋完善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受内因(自已学)与外因(教师教)共同推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自然离不开解决问题,更离不开高考.当下,全国的高三师生都在紧张有序备战2013年高考.此刻,若能充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并尽可能消除之,对改良高考复习、提升高考成绩无疑是大有裨益.下面,笔者就高三数学复习中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
由久暂章法切入分析文学作品,可以有"由暂而久"、"由久而暂"、"暂久暂"、"久暂久"四种不同的时间设计.而新诗中形成"由久而暂"结构者较为常见,因此就会造成"时间定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久"时间对"暂"时间形成对比或调和的烘托,而且此"暂"时间不仅兼具个别性与代表性,形象独特、情意丰富,并且置于诗末方才出现,更是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凡此种种,都让这个"时间定格"益发鲜明而独特,美感极为强烈.  相似文献   

3.
辞章乃由"意"与"象"结合而成,而此"意"与"象"两者,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如是由"象"而"意",即为"读"(鉴赏)的过程;而是由"意"而"象",则为"写"(创作)的过程.因此读与写是分不开的,而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先针对辞章的内涵(词汇、意象(狭义)、修辞、文法、章法、主题(主旨)、文体、风格等),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加以统合,再举"意象"、"章法"与"主题"(主旨)为例予以说明,凸出读与写双向互动之情形,以作为语文读写研究或教学之参考.  相似文献   

4.
你是否花费时间为"自我完善"而忙碌、而忧虑?如果是这样,可要注意,不要为了随处可见的"完美"而扼杀了自己的个性.用下面这个故事证明我的观点.   ……  相似文献   

5.
太极推手"用意"与"懂劲"是技击的基本道法,是推手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由用意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只有游刃协调掌握"用意"、"懂劲",才能有信心去追求,精益求精,达到神明、神化之境.  相似文献   

6.
浅析《论语》的"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丽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1):41-43,62
<论语>中用"而"的地方多达300多处,作者从句子构成的角度将<论语>中的"而"分为"动 而 动( 宾)"、"主 谓 而 不 动"、"动 而 动"、"动 而 动 之"、"动 宾 而 动 也"、"动 而 者……也"、"主谓 而 主谓"、"而已中的'而'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八大类二十多小类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为进一步研究古代汉语"而"的语法作用作了铺垫,具有一定的资料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子曾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人最高的道德境界应如水,水利于万物而不与其争高低,甘居下游奉献而不求有回报."人往高处走",故低处是"众人之所恶",而偏偏"水往低处流"--这才是"上善",才最接近于"道"."厚德"才能"载物",最高尚的道德才可以包容最广大的东西.孔子讲"水有五德",它守法、正直、明察、有志、善于变化,它集德、义、道、勇于一身,它的美德常使君子遇而必观.  相似文献   

8.
胡俊 《文教资料》2008,(28):197-200
余光中称诗人是"自作多情"的,能使万物受而知报,领而知还.本文将余光中诗歌的研究成果分为三类:"乡愁诗"的研究、"传统与现代"的研究、"诗艺"的研究,提取主要观点述评之.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教学,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增进,关乎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是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之一.当前古诗文教学中"背而不诵"、"译而不悟"、"学而不用"等弊端需要我们正视,多元"诵读"、重在熏染、强调累积则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及新课程指向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气"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也是美的本体,艺术表现了"气",也就是表现宇宙、人生的真谛,即表现了美.根据"气"的运动、变化、性质的特点,艺术采用"虚实相生"、"动静相衔"、"刚柔相济"等方式来表现美.艺术因其所表现的仁义道德与"气"相融合而具有价值.艺术欣赏就是感知"气",并让生命与"气"交融而体验生命的自由.  相似文献   

11.
张世成  孙建生 《物理教师》2013,34(8):40-41,43
"口子",是指有容积的器物通往外部世界的地方.学生是生命的个体,是正在生长的个体,是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生命.为了激扬生命的发展,我们不应当把学生看做是等待灌输的、只有一个入口的容器,而应当看做是积极探索世界的行者.生命的发展需要汲取充满活力的知识,因此,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应当给知识留道"缺口"、安装"接口"、打开"窗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缺口"而走得更远,因为"接口"而走得更稳,因为"窗口"而走得  相似文献   

12.
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凡彬 《职教论坛》2005,(28):15-18
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律法规缺失、刚性规范不足是主要原因.这方面的立法多半是以"决定"、"意见"、"通知"、"办法"等形式而不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效力层次太低;而且往往只有规范的内容而没有规定法律责任,使其变成了口号式、宣言式文件.如何完善之,一是进行法律编纂,提升规范的效力层级,二是完备法律规范之结构.  相似文献   

13.
孙平 《文教资料》2008,(30):55-56
本文主要分析和讨论了<论语>中的"易色"和"乐"的意义.我们认为"易色"中的"易"应理解为"改变,更换",而不是"轻视、简慢"的意思;"色"应理解为"气色",而不是"女色、容貌"的意思.同时我们也分析了<论语>中"乐"字的读音与意义,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  相似文献   

14.
意境说的重点,在于强调"境",强调对于客观事物的再现.意境说所要求的"余味"、"言外之意",不是作者有意的寄托、含蓄,而只是因写"境"真切而让读者流连忘返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一、"设而不求"解应用题 在解应用题时,有些与题意有密切联系的未知量,只需设出而不必求出,就可达到解题目的.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称为"设而不求"."设而不求"是一种变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题技巧.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6.
“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音词"然而"来源于代词"然"和连词"而"组成的语素序列。在上古汉语中,"然.而"的语境有四种类型:(甲)"S,然.而VP1者+VP2也";(乙)"S,然.而VP也";(丙)"S1,然.而S2";(丁)"S1,然而S2"。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审视,这四种类型可以视为"然而"词汇化的四个阶段。甲式是"然.而"语素序列的原始形态,丁式是"然而"词汇化的终结,中间两式则是过渡。从"然.而"到"然而"的演变,正是在这四种语境中逐步酝酿完成的。语境中语义关系的变化和"然.而"后续成分的改变是促成这一演变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吴建明 《教书育人》2008,(12):17-17
现今的学校管理工作只能择其主要方面加以考察、把握,进行"有为而治",对其他则"无为而治".<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借鉴这样的理念,我认为现在学校的管理工作应该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即"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应该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8.
"简单明了教数学",这应是指课堂教学简单而精彩、简单而扎实、简单而开放.在本次研讨会的课上,有不少设计巧妙的亮点.如"数学广角"一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颇具匠心,可借鉴性强.  相似文献   

19.
薛宝叙是与贾宝玉、林黛玉鼎足而三的重要人物,也是红学研究中争议最多的复杂人物.宝叙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宽以待人,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学识;她"鲜艳妩媚"而"不觉奢华","才、学、识俱佳"而高唱"女子无才便是德",有"金玉良缘"而"总远着宝玉",这些矛盾性格在宝叙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而真实;宝叙鲜活的形象与她的身姿一样丰满而迷人.  相似文献   

20.
依托对"故事"与"诗"的固守和兼容,王安忆构筑了自己的小说艺术,而通过"故事与诗的交汇",王安忆更部分地实现了其"现代"而"古典"、"艺术"而"通俗"的小说艺术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