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佳 《现代语文》2006,(4):72-74
本文在对形容词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语义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将形容词重叠式的特殊语义因素及语用价值贯穿其间,分析了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的语义特征、语表形式及语用价值,并侧重以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为主线,将形容词重叠式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与形容词基式作补语的V"得"述补结构从语表形式、语义指向及语值上表度量的程度进行了比较,并尝试分析此种结构中如动态及已然等模态语义和型式语义因素.  相似文献   

2.
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的名称、定义与划界在语法学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意义上是对立的,程度补语单纯表示程度,而状态补语包含的语义信息则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3.
对现代汉语中"得"字句的谓语动词从价数的不同和语义特征的不同两个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得"字句的补语指向进行分析,根据统计的数字,按进入"得"字句的可能性大小排序,动作动词和关系动词处于序列的最高级和最低级,性状动词和心理动词基本上接近。不同价的动词随着价量的升高,所带"得"字补语的能力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4.
元代汉语的可能补语结构根据“得”的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得”充当可能补语,一类是“得”作为可能补语结构中的中置助词。元代汉语的可能补语结构形式比较丰富,可能补语结构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在元代已经形成较为对称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更"移入带"得"动补结构的语法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八百词》讲程度副词“更”修饰动词短语时指出:“动词后用‘得’引进补语时,‘更’可以移到补语里去。”本文认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更”都可以移到补语里去,而是要受到补语意义、补语结构以及程度副词“更”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留学生对程度补语的两个格式"X得多"和"X得很"的习得偏误,发现留学生对其把握得并不好,偏误率比较高,偏误的原因部分在于现有语法书及教材针对"X得多"和"X得很"的语法注释有失空泛,尤其是在搭配及使用环境方面的解释不够清晰.因此,本文在语料库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考察了"X得多"和"X得很"的使用环境,并对"得多"和"得很"搭配的词语类型、表达的感情语体色彩以及体现的文体风格进行了明确地梳理,以便帮助学生正确、合体地使用这两个固定格式.  相似文献   

7.
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老乞大》里有四类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充当状态补语的成分有三类: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老乞大》里有不少单纯形容词构成“V 得 C”的例子,其中有些可以凭借形式标记确认它们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既有粘合式(动 趋)的动补结构,又有组合式(动 将 趋,动 得 趋)的动补结构;可能补语有“V 得/不得”、“V 不 C”等几种格式,但这两种格式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  相似文献   

8.
成都话里的"倒"和"起"是兼有实词和虚词用法的.一方面它们是趋向动词,可以作趋向补语和结果补语;另一方面它们是动态助词,可以看作一种持续标记.另外,"起"有表动作行为的完成这一独立用法.本文在口语实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力求清楚地剖析它们的语用全貌.  相似文献   

9.
“把”字句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补语即省略式补语,以“得”作为其形式标志.省略式补语和带“得”补语有着内在联系.省略式补语形式上省略,语义上因其含糊性、含蓄性而使“把”字句内涵丰富,主语上带省略式补语的“把”字句因其形式简约、表意丰满、符合中国人言谈习惯而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能带结果宾语的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根据意义可以把结果补语分为三类:状态补语、评价补语和完成补语,并分析了"出"作结果补语的所占比例大于"成"的原因:"出来"表示动作完成,兼有使一种新的事物产生和从无到有的意思;而"成"可表"成功、完成、实现"或"成为、变为"义,所以它不仅能带结果宾语,还可带受事、施事等类型的宾语,这就决定了用"成"字难分辨结果宾语与非结果宾语。最后阐述了结果补语的作用:不仅表示动作本身的结果,还能指向宾语;有的是宾语发出的动作,有的是宾语所呈现的状态;有的补语不但表示宾语的动作和结果,而且还带有强调结果已经达到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卢海 《现代语文》2010,(6):92-94
河南新县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补语可能式的肯定形式有两种:"VC得"和"VC了得",这两种形式的补语直接粘附在述语后头:助词"得"位于补语之后,兼表可能性和确认语气;宾语位于述补结构之后、助词"得"之前。  相似文献   

12.
《百喻经》作为一部寓意性强流传范围广的经书,其中有许多语法现象值得研究。本文只对书中"补语"进行考察,分别从补语的形式类别和意义类别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中古汉语上的历史面貌,为汉语史研究提供点滴资料。  相似文献   

13.
"A/V得紧"是汉语重要的程度补语结构。从共时看,能进入该结构的谓词可分为"压"类、"挨"类、"管"类、"下"类、"催/叫"类、"恨"类以及"渴"类,其中"紧"可用作状态补语,也可用作程度补语。从历时看,"A/V得紧"结构经历了从状态补语到程度补语的语法化过程。此外,谓词的共时分类结果与历时演变的先后顺序大致吻合,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谢氏花 《文教资料》2014,(36):163-165
本文就从结构和意义两个角度对结果补语进行对比,文章发现汉语的结果补语和越南语的结果补语有同有异。汉、越结果补语具有共同的结构形式,充当结果补语成分都是谓词性结构,而充当述语的主要是动词,不同点是:在结构上,汉语的结果补语连接很紧,而越南语的结构关系很松散。在语义上,汉越结果补语都能表达程度意义,而越南语结果补语的程度意义只是结果补语的一种引申用法,或者程度色彩是附加在结果意义上。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话里,可能补语的肯定式用[V得C]的形式来表现,可能补语的标志“得”放在[VC]之间。而北方方言里可能补语肯定式大部分用{VC了}的形式,可能补语的标志是“了”,放在[VC]之后。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探讨北方方言里可能补语的标记“了”的语法化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VC了}的歧义问题,能够对北方方言中的可能补语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X+透"结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透”结构是比较特殊的述补短语。文章主要研究“X+透”中“透”做补语的词性和意义、能带“透”做补语的词、带有“透”做补语的句子结构的特点、“透”做补语的语义指向等。  相似文献   

17.
"下去"和"下来"是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趋向补语.外国学生在初学时对这两个词的选择经常会有一些偏差.如果把握住说话人、动作主体和动词之间的位置和时间关系,就容易正确使用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18.
情态补语是汉语中特有的形式,维语中没有对应物。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情态补语是一个绕不开的难点。本文试图从情态补语句的形式、意义以及训练方法入手,探讨一下这一句型的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怀宁方言中动词词尾"着"字的分析,得出"着"字的三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的进行;表示性状的持续;表示动作的完成。同时,"着"字后可接结果补语、时量或动量补语,并可表一定的趋向义。  相似文献   

20.
翟燕 《现代语文》2005,(11):12-15
结果式"得"字句是指"谓词 得 结果补语"的句子.聊斋俚曲是清代蒲松龄所作的通俗谣曲,语言俚雅参半,大致反映了清中叶以前山东内部方言的基本面貌,是研究后期近代汉语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语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