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0年夏天,沈从文陪着金介甫在北京四处参观。到处都能看到郭沫若和茅盾等人的题字,他直言不讳地说,这些字写得不好,"他们还需要多练习"。金介甫感觉到,那个骄傲的沈从文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2.
正"北漂"改变了沈从文的一生。刚到北京时,沈从文除了想看看大千世界的热情和"读好书救救国家"的信仰外一无所有。他到处蹭吃蹭住蹭课,有段时间住在储煤间改造成的"窄而霉小斋"里,每天只能吃馒头咸菜甚至"三天两天不吃东西",不得不经常去一些学校阅览室取暖。比穷困潦倒的生活更可怕的是,沈从文找不到工作,也考不上大学,投出的稿子都石沉大海。走投无路之下,沈从文给一些作家写信求助,他的"北漂"之路因遇上  相似文献   

3.
高兴 《北京档案》2012,(10):48-50
历史上的北京文人之所以那样从容自在,或因其精神气质与皇城古都的阔大空间相匹配,是"庄严宽大的北京城"使他们猛然地"扩大了胸腹",但北京除了巍然挺立的宫殿城墙、既长且宽的通衢大街之外,还有幽静轻松的文化园地。有人曾说"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是北平,北平顶好的地方是公园",北京公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一、公园:文人心态的一种空间映像沈从文一贯被视为京派作家。1930年代的沈从文在文坛正式挑起了京海之争,他对北京和上海的情感反差一直延续到晚年。1950年代的沈从文在《物质文化史》中  相似文献   

4.
在一间到处都堆放着各式各样图书的卧室,我见到了一位满头白发、半身瘫痪的八旬老人。他,就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沈从文,湖南省凤凰县人,是一个只有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自一九二二年从湘西一个偏僻的山城,独自走到北京,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这个具有苗族血统的作家,不仅早已蜚声三十年代文坛,被视为自从新文学运动开始以来所出现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而且从那时开始,便超越国界,走向世界,为越来越多的读者和研究者所关注。近年来,国外学术界掀起“沈从文”热。沈从文先生也应美国有关方面盛情邀请,以高龄而赴美讲学,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在国内,沈从文的作品相继出版、再版,受到文艺界和千百万中外读者的高度关注。胡跃邦总书记对沈从文的学习、工作、生活状况非常关心,要求有关方面解决他所遇到的一  相似文献   

6.
1928年胡适就任中国公学校长。1929年秋,经徐志摩推荐,胡适聘沈从文教授“小说习作”等课。选修他课的学生中有张兆和先生。一天张兆和忽然接到沈从文的求爱信,此时张兆和除了对沈从文上第一节课一开始说不出话的印象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因而没有反应。沈从文仍在写着信,张兆和一时无法接受,只好去找胡适,并坦言:“我顽固地不爱他。”而且还传出一则笑话,张兆和拎着一盒蛋  相似文献   

7.
随笔     
1934年冬,已经离家在外漂泊10年的沈从文因为母亲病重,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溯沅水而上,赶回凤凰。行前,沈从文向妻子承诺,将一路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于是他白天写黑夜写,船上写岸上写,月下写灯下写,留下了《湘行书简》。 沈从文是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靠一支笔在文坛上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但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幽雅文字带给他的不都是荣耀,更多的是耻辱和磨难。 沈从文一生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1939  相似文献   

8.
2003年11月,文学大师沈从文的次子沈虎雏偕夫人一行四人,为编纂《沈从文全集》,核实“沈从文年鉴”,不畏严寒,从北京千里迢迢专程来湖南保靖县档案馆,查阅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父亲沈从文在保靖的有关史料。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和学者,沈从文先生早已名播中外,为世人所景仰。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其实,从1928年他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创办《红黑》月刊算起,沈从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近20年。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沈从文先生是从办《红黑》月刊开始他的编辑生涯的。早在1923年左右,沈从文因给《京报·民众文艺》投稿,结识了当时担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是享誉中外文坛的一名多产作家,也是一位成就卓越的文物研究者。他来自美丽的湘西凤凰古城,年仅14岁就投身行伍,浪迹川、湘、鄂、黔四省边区。1923年,他来到北京,不久开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曾含蓄地承认:《边城》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诱而又逃避的结果。沈从文婚外恋的对象是诗人高青子,他们的关系深深地伤害了妻子张兆和。沈从文也很痛苦,他跑到梁家向林徽因倾诉,请她帮忙整理一下自己"横溢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翻译家,被称为语言大师的梁实秋先生逝世了。他晚年居于台湾,而对大陆长相思,毋相忘,缅怀之情,溢于言表。就在台湾当局开放犬陆探亲前夕、他离开了人间,终于未能见到一别近四十年的女儿,未能见到梦怀思念的沈从文,冰心等旧友,未能重游他撰文怀念的北京、青岛……。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沈从文对于生活的态度截然不同。从莫言的小说之中,我们能发现鲁迅与沈从文对他的影响。在文中主要就以鲁迅小说和沈从文小说为中心,探讨了他们对于莫言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23年仲夏,未满20岁的沈从文,毅然放弃“军旅”生涯,怀着上大学、当作家的美好理想,孑身一人,从千里之外的湘西匆匆赶往北京。不巧得很,当他几经周折,备尝艰辛到达仰慕数载的京都时,这里所有高校的入学考试都已宣布结束。无奈,他只好借宿在湖南会馆里,企图靠卖文度日,以待翌年的入学考试。然而他的文章,在当时竟没有一家报章杂志愿意采用,据说一位很享盛名的报纸副刊编辑,还“当众说着刻薄讽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佳 《新闻大学》2004,5(2):37-40
提起沈从文,人们往往想到《边城》,想到《湘西》,想到他不朽的作品和他在中国文坛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沈从文与《大公报》这份闻名遐迩的百年大报,特别是《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不解之缘,却较少为人们问津。本文试图梳理沈从文编辑、支持《大公报·文艺副刊》的这段历史。 沈从文与《大公报》的缘分不仅仅在于一个多  相似文献   

16.
田燕 《兰台世界》2012,(22):18-19
沈从文(1902—1988),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在长期的文学求知和创作过程中,伴随着孜孜不倦的知识追求,他从一名普通图书管理员做起,以个人的亲身体验与深刻感悟,提出了针对图书馆发展建设的真知灼见,与图书馆结下了深厚隽永的浓郁情结。一、求知阶段:一名勤奋的图书馆常客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古城,15岁时他入伍当兵,度过了五年军旅生涯,其中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  相似文献   

17.
怀念从文     
巴金  西泠 《出版参考》2005,(1):32-33
沈从文的身边,一直围绕着诸多关心他的老朋友,巴金也是其中的一位。在他的文字中,不仅充满了对这个“文运”不佳的知识分子的人生感慨,也饱含了对自我精神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出版参考》2008,(2):M0002
沈从文,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相似文献   

19.
香港出版家蓝真回忆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在香港出版时一段往事:1978年秋,当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职的钟允之从北京来电对我:沈从文教授多年来弹智竭力编著的《服饰研究》现已杀青,日本书商闻讯,急忙赶来北京,欲以重金洽购此书版权。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物质文化史专家.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在艰难的人生生涯中不断地更换职业角色.不管从事何种职业,他都与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本文重点阐述沈从文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