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5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的一群平均年龄20岁的应届毕业生首演了维克多&;#183;雨果的自由戏剧《千元赏金》。故事围绕格拉比欧为帮助热杜瓦一家,展开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舞台上精彩的道白、幽默细腻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2.
2002年被称作“雨果年”,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隆重纪念已经辞世116年的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诞辰200周年。中国从年初到现在已经举办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今年7月5日,雨果著名的《千元赏金》剧本将首次搬上中国话剧舞台,该剧由中国著名戏剧导演陈执导,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演出,目前该剧正在紧张地排练中。预禺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独特的戏剧是观──话剧小剧场演出。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转型期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和观众审美情趣的转变,话剧艺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小剧场艺术却悄然兴起。自198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第一部小剧场剧作(绝对信号)以来,小剧场艺术一直在顽强的坚持和发展中。1988年和1993年,由民间发起组织了中国南京小剧场会演和中国小剧场戏剧展演暨国际研讨会,《母亲的歌》、《周郎拜帅》。《特殊军营》、《中国梦》、《娥》、《天边有一簇圣火》、《留守女士》、《火神与秋女》、《泥巴人》、《热线电话…  相似文献   

4.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22-223
上海淮剧团全年演出118场,其中下乡演出34场,学生场28场;事业收入3330000元,其中演出收入1740000元,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全年新排大戏3台,复排大戏2台,新排小戏6个。现代戏《家有长子》演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并参加了江苏省淮剧艺术节展示演出,获集体荣誉奖。辛亥革命献礼剧目《小裁缝》演出后也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肯定。小戏《杂木上梁》进行了重点修改,在¨月初参加了第4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决赛,获“观众最喜爱节目”奖。  相似文献   

5.
作为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所举办的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活动内容之一的中国地方戏曲欣赏讲座《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日前举办。由此,这一自“中国文化年”开幕以来当地侨界参与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弘扬中国传统戏剧的活动降下帷幕。在中国地方戏曲展演期间,近3000观众兴致勃勃地观看了5个场次的演出,其中近一半为法国观众,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戏剧的了解,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中国戏剧之美学与哲学价值更是赞佩不已。中国地方戏曲讲座使法国观众与中国演员得以面对面地近距离交流,许多法国观众认为,通过戏曲讲座不仅对中…  相似文献   

6.
德国戏剧一如德国人严谨内敛的特点,往往不动声色之间便撼动人心。作为第六届戏剧奥林匹克参展剧目,德意志剧院《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日前在国家话剧院剧场首演,再度让中国观众见证德式戏剧的震撼力。首演翌日,该剧导演迈克尔·塔尔海默不顾纾解巡演的疲惫,便在与观众交流中阐释其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7.
几个月之前,福建省举办了第20届戏剧会演,先后在全省9个地市上演了31台新创作剧目,历时45天;规模之大、剧目之多、观众反应之强烈均为届会演之少见。获得优秀剧目奖的历史话剧《沧海争流》、整理改编的传统高甲戏《金魁星》、歌剧《阿美姑娘》等,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紧接着,于1996年12月下旬,从第20届戏剧会演中精选出来的14台剧目在福州市春加了’96福建省新剧目展演。使福州前观众美美地过了一把渴望已久的戏瘾。在新剧目展演的过程中,省文化厅召开了座谈会,从北京专程赴闽的戏剧界专家们和福建省的戏剧工作者们一道.就福建…  相似文献   

8.
1998年9月至10月,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举办了’98国际戏剧邀请展,其中有~出来自英国的戏格外弓外瞩目,这就是英国大卫·格拉斯剧团访华演出的《失去的孩子》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汉森和格瑞泰机器”。该剧之所以令人关注,其原因之一,当时恰逢英国首相布莱尔夫妇访华;其二,这是一部不借助语言的形体戏剧,对广大的中国观众来讲还是一个新鲜事儿。10月8日,该剧的首场演出在中央戏剧学院剧场举行,观众中有许多是中国戏剧界的专业人士。该剧是根据格林童话改编,然而,节目单除了对剧团的介绍外,对剧情却只字未提,这对观众的理解力无疑是…  相似文献   

9.
朗费罗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现代诗人。他的诗谱成的曲子已经广泛流传。凡是有文化的人,几乎都能把朗费罗的《生之赞歌》、《乡村铁匠》、《楼梯上的古钟》、《长庚号的毁灭》、《造船》这些诗歌诸记在心中。一首优秀的诗篇,我们越是经常阅读,就越会喜爱它。如果是一篇散文,我们读第二遍时就不会象读第一遍时那样引人入胜了,而且当我们读了两三遍后,它就再也不会有任何魅力了。但如果是一支古老的歌曲或是一首谙熟的诗歌,情况就不是这样了。每个人都会有一本他爱读的诗人的作品集,他随身携带着,而且随时做下标记。今天那些深受欢迎的诗人中,朗费罗是最纯朴  相似文献   

10.
对剧作家王仁杰的关注和认识,是从《节妇吟》开始的。在1988年的首届中国戏剧节上,《节妇吟》演了两场.我看了两遍。见到王仁杰,是在首届曹禺戏剧学奖的颁奖活动中。他创作的《董生与李氏》继《节妇吟》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曹禺戏剧学奖前身)之后,获得了首届曹禺戏剧学奖。对王仁杰仰视的结果是除了他那一口说不利索的普通话之外,印象模糊。此后.接触王仁杰的机会逐渐多起来.在戏剧节上,在艺术节上,在各式各样的研讨会上……因此,我对他的了解也日渐深入。  相似文献   

11.
柏林上演莎翁名剧全本《哈姆莱特》柏林“绍布纳”戏院首次上演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全本),全本的《哈姆莱特》就连莎士比亚生前也从未演出过。从早上六点到中午十二点一刻,观众可以欣赏到真正全本的《哈姆莱特》。演员们没有即兴的台词,但他们精采的对白,使演出比迄今在德国舞台上上演的《哈姆莱特》更接近莎士比亚的原著。由米夏埃尔·格鲁贝尔导演的这出戏剧,由于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显得更加美妙绝伦。著名演员布鲁诺·甘茨饰哈姆莱特,尤塔·兰珀饰奥菲利娅。  相似文献   

12.
正当女主角米尔德丽德与前警官迪克森带着猎枪,驾车前往爱达荷州寻找嫌犯时,主题曲《夏日里最后的一朵玫瑰》响起,电影《三块广告牌》在这里戛然结束。该影片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英国Film 4公司联合出品,尽管无缘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但主角精湛的表演、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开放式结尾,都给业内和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获得了一致好评。故事开始于一桩悬而未决的案件,米尔德丽德的女儿安吉拉在路上惨遭奸杀。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的"第四届国际戏剧季——华彩亚细亚"在京开办,该季特邀亚洲五大知名剧团为北京观众献上精彩演出,包括新加坡顶尖双语剧团"TOY肥料厂"剧团的《咏蟹花》、韩国美丑剧团的《赤道下的麦克白》、越南青少年歌舞剧团的《玩偶之  相似文献   

14.
《奥尼尔戏剧作品全集》及由特拉维斯和杰克逊编辑的《奥尼尔书信集》在尤金·奥尼尔诞辰100周年之际问世,这是对这位美国戏剧家的最好纪念。书信集向人们揭示了奥尼尔在积极扩大戏剧的表现力、改革戏剧的同时,日益增长的对戏剧的失望情绪,从他的书信中还可以看出他的个性强烈、言词尖刻,很难与剧院合作,但个人的理想鞭策他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艺片翘盼春天 通常认为,文艺电影片与票房之间总有隔膜。但《桃姐》《晚秋》《观音山》等影片却为文艺片确立了新的票房标杆。以事实证明文艺片与市场并非天然绝缘。由许鞍华执导,刘德华、叶德娴主演的文艺片《桃姐》,登陆内地影院后备受观众欢迎,仅4天票房便突破了3600万元;截至4月8日,其累积票房已经6800万元,由此打破华语文艺片首周票房纪录。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一个13岁的男孩把他的老师为学校演出而创作的戏剧手稿藏了起来。他无意中保存的这部手稿竟是作家乔治·奥威尔写的一部著名的戏剧原稿。这出历史短剧名为《国王查理二世》,讲的是国王在他父亲被处决后逃亡法国的故事。这部手稿已于1988年12月15日在伦敦索思比拍卖。奥威尔的这出戏剧是1932年他在伦敦市区外海斯镇私立霍桑中学教书时创作的。后来在他的第一部作品《巴黎伦敦落魄记》出版时,作者将名字由  相似文献   

17.
正《住货车的女士》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艾伦·本奈特的经典之作,20年间曾无数次被搬上英国戏剧舞台。为了永存这一经典剧目,让世界观众一睹英式喜剧的魅力,导演尼古拉斯·希特纳携舞台剧《货车女士》原班人马重新打造了电影版《住货车的女士》。当年在《历史系男生》(2006)中参与演出的青涩少年们更是一呼即应,悉数前来,扮演了医生、小贩、社区居民等角色;加上英国瑰宝级演员玛吉·史密斯女爵的参演,使得该片大热,自2015年上映以来斩获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演的法国当代喜剧《居里夫妇》1999年4月16日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与观众见面的多半年来,这出戏已进行了三轮四十场演出。以喜剧形式出现在舞台上的居里夫妇的形象,不仅在该剧中引起了中国普通观众的兴趣,同时,在知识界。戏剧评论界也备受关注。《居里夫妇》原名《舒兹先生的勋章》,是法国作家让·诺埃尔·芬维克创作的。芬维克大学时学习现代文学,后当过记者,做过广告设计,也写咖啡喜剧,并为法国著名独角喜剧演员Coluche导演喜剧小品,1988年成为专业作家《居里夫妇》989年9月首演于巴黎的马居罕剧院,1990年获得…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春,承德话剧团排演了六场历史话剧《帘卷西风》。该剧是著名编剧孙德民对他的山庄戏剧《懿贵妃》进行的再度创作。《帘》剧严格遵循西方传统的戏剧理念,讲求舞台动作和戏剧冲突,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突现性格,与《懿》剧相比,《帘》剧结构更加紧凑,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这也表明作者编剧技巧与理论认识的更加成熟、深刻。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阿契尔说过:“如果不懂得戏剧结构的特殊艺术,即使对人的本质与命运有着最深刻的洞见,也不能借戏剧这一载体有效地表现出来。”显然编剧孙德民深谙此道。时而波澜不惊,却决…  相似文献   

20.
赵兴勤 《寻根》2009,(4):69-71
《顶灯》(或称《滚灯”),是多种地方戏时常上演的一个剧目。江苏省柳琴剧团也擅长此剧的搬演,曾带此剧赴日本、奥地利作文化交流演出。演员的精湛技艺,每每使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此剧目虽然流传甚广,然“顶灯”之渊源,却鲜有论者论及。韩健畅先生的《顶灯小考》(《当代戏剧》2007年第3期,以下简称“韩文”)一文,对“顶灯”之技来龙去脉作了较为清晰的表述,恰在某些方面弥补了这一缺憾,读后令人受益匪浅。但是,细细推敲,仍似有未尽之意,笔者拟就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