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台新闻采访中同期声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电视台的很多记者在新闻采访中不善于运用同期声,报道平铺直叙,画面配解说.殊不知,善于运用同期声,合理运用同期声,会使所采写的新闻更加生动.主题更加突出,受众更容易接受,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视性也更强.  相似文献   

2.
<正>电视新闻与传统的平面新闻进行比较,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可以做到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同步。媒体人在电视新闻中若将声音的作用发挥好,可以弥补单一画面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观众的收看兴趣。同期声指的就是记者在电视新闻的采访、录制过程中所同步记录下来的声音,这些音频信息能让观众最大程度地贴近新闻事件,是电视新闻里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根据对象的不同,通常可将同期声分为人物采访同期声和环境背景同期声两种,其中又以人物采访同期声最为重要。在新闻拍摄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同期声将不同人  相似文献   

3.
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最常使用的新闻语言,可以有效解决电视新闻有影无声、声画错位问题,让电视新闻更加精彩。如何正确运用同期声,发挥它的独特魅力?本文作者将几年来在采访中积累的一点心得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同期声,是指在新闻类节目中拍摄画面的同时录下的新闻事件现场声或采访声,声源为画面内的物体或人物,可分为现场环境声、人物采访声等。其价值在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或许正因为同期声的价值,同期声的运用渐渐出现了另一个苗头:不胜负荷。如何给同期声“减负”?除了删减过于冗长、与解说重复的同期声,笔者以为,还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5.
曾小洪 《声屏世界》2004,(12):48-48
同期声运用得好,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得不好,不但不能增强新闻现场感,甚至会产生破坏主题、画蛇添足的负面效应。目前记者在运用同期声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把同期声拍摄当作“顺手人情”。有些记者在采访时,本来采访的素材已足够了,生怕冷落了人家,就说:“某某领导,您也说上几句吧!”于是这位“领导”就对事件来个离题万里.不着边际的“深刻的总结”。  相似文献   

6.
潘钰良  吴晓音 《视听纵横》2003,24(6):112-114
同期声是电视新闻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且越来越受到业界重视,应用得好,可以提升新闻的价值和整体宣传效果。在电视新闻实践中,现场采访同期声比现场效果同期声更为常见,也更为重要。甚至可以这么说,能否采访到重要新闻事件中重要人物的同期声,已成为衡量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意识强弱、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现场采访同期声究竟能赋予新闻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王前 《记者摇篮》2009,(4):14-14
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方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记者的采访提问可以决定一篇报道的成功与否,电视新闻采访则更是如此。除了通过提问来搜集新闻素材,还可以让采访对象声情并茂地同期声来阐述事件、说明问题,而有效的提问则是新闻素材搜集和采访对象声情并茂同期声的关键所在。新闻采访中提问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新闻写作素材的搜集,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采访报道中,同期声可以提升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更好地搭配新闻元素,加强新闻节目的表现力。然而分析实际情况可知,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中的问题较多,媒体人员未掌握同期声的应用技巧,很难提升新闻采访与编辑质量。本文研究中,重点分析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与编辑中的应用技巧,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视同期声越来越多的被电视记者运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毋庸置疑,运用好同期声,能使电视新闻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详实,画面更加丰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采摄新闻的过程中,乱用同期声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整个节目质量。当前,地方台电视新闻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0.
白锡治 《新闻传播》2012,(6):252-253
相当一段时期以来,电视新闻同期声采访让被采访者"照稿念"的现象有增无减。新闻采访的这一怪现象居然还很有生命力——一些图省事的记者将让被采访者"照稿念"这一做法当做快快结束采访的"捷径",乐此不疲地运用它。正是这种令电视受众看了反感的"照稿念",给新闻的真实性打了折扣。在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今天,有必要将电视新闻同期声采访"照稿念"的现象剖析一下。以求这种"图省事"的做法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尽快"消失"为宜。什么是"照稿念"?笔者认为所谓"照稿念"是指在  相似文献   

11.
冉涛  刘蕾 《新闻前哨》2005,(12):66-66
广播给受众的是声音,由于声音的易失性,使广播新闻往往很快成为过耳秋风。这可能就是广播新闻最大局限性。但是,笔者认为如果能用好用活广播录音这一武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好录音同期声是广播新闻扬长避短的一把利剑。 一、突发事件录音的运用:博采众长 求同存异 突发事件新闻性很强,如果记者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自然有丰富的录音同期声可以运用,但在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保证记者立即在新闻现场,就必然有一个补充采访的过程。 2005年6月,石首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的一个染料车间发生爆炸,造成了人员伤亡。记者赶到现场,事故已经发生了两个多小时。由于企业采取回避态度,并且对事件真相进行隐瞒,说只造成了1人死亡,3人轻伤。并且以保守商业秘密为由阻挠记者深入采访,记者无法到现场求证,只好先听其新  相似文献   

12.
吴雁 《新闻传播》2005,(11):41-43
同期声原本是指与画面中人物同步出现的声音。它包括记者在现场报道、提问、采访的声音;被采访对象叙述事实、提供情况、表达观点的声音,以及新闻现场的效果声。同期声作为电视传播系统的基本元素,不再是电视画面的一种点缀,而是和所有表现主题息息相关的一个有效的信息文本,作为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它的运用使新闻内容更具真情实感,同时给受众以充分的信息感受,增强了新闻的准确性、权威性和说服力。可以说,同期声从它诞生起,就成为电视新闻传播中最具魅力的声音,它以来自现场的真实的声音减少了传播过程中把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伙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笔者认为,报纸现场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注重“同期声”。现实生活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同期声运用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不管新闻中各类人物有否必要,都请其出镜大讲一通,既无端耗费了前期采访的时间和设备、加重了后期压缩处理的负担和难度,更使电视新闻屏幕充斥着大量水分,降低了一档新闻的整体质量,限制了在有效时空内扩大信息量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正确地运用电视新闻同期声,是当前电视新闻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当前电视新闻同期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几点。被采访人物的同期声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这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运用同期声渲染气氛,烘托新闻的主题,是一种常用的手法,笔者认为,同期声运用适当得体,能使整条新闻更具活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尹敬 《新闻传播》2013,(12):187
同期声以其特有的方式,增加了电视新闻的纪实性以及感染力。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合适的度,那么如何把握好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度,使其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成为一个值得不断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作者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同期声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同期声在电视采访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信息播报质量与采访、编辑过程中同期声运用效果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介绍了县级融媒体采访、编辑中运用同期声的意义与方法,以期在提升新闻信息真实性,满足观众求知欲的同时,令观众对信息产生共鸣,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8.
电视同期声采访的运用包括两方面含义,即用同期声反映什么内容和同期声的使用位置。前者,同期声应该表达关键信息、体现主题、反映人物心声。后者,同期声可以放在新闻开头、中间、结尾,以体现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有源音响,包括记者现场、人物访谈和采访现场的各种音响等。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信息、表述观点的重要表现形式。电视新闻同期声能够直接、客观、生动地记录新闻事件,反映新闻报道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电视  相似文献   

20.
时下,在这一片热热闹闹的新闻改革中,有一些地方让人多少感到些许“浮躁”,有“舍本逐末”之嫌。 其一是“同期声”采访的滥用。 在一些记者的概念中,广播电视新闻的现场感很重要。而体现现场感的唯一手段似乎只有“同期声”采访。于是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分情况,一律拿起话筒就提问。在多数情况下,由于准备不充分,认识不到位,问题提得比较“拙”或“虚”,而被采访者的回答也显得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