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我的第一篇习作被印成铅字到现在,我坚持笔耕不辍地写报道已有12年。其中分别参加了军报举办的第五、十二、十三届新闻函授,目前共发表作品300多篇。如果要问我写新闻报道有什么“绝招”或“捷径”的话,总结这些年的“爬格子”经验,我的体会是:写新闻报道需要“三勤”。  相似文献   

2.
秦殿杰 《新闻记者》2007,(10):88-88
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军事组在总结建军80周年报道笄的体会时,说到一条经验是重视向别人学习——“学人家”。他们总结说,“学人家,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有一种胸怀,任何为我所用的或比我所长的都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3.
民兵预备役报道面窄、事少、见稿率低,极易产生为难情绪。笔者从报道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想搞好人武系统的宣传报道,首先要练好基本功,“磨”好“多刃剑”。一是要锻炼多种形式搞报道的能力。有一次,我采访到一个军工企业家,他从两个人、一个小作坊起家,靠科学管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仅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这个“小作坊”建成了年产值过千万的大企业,出席了全军成才标兵表彰大会,受到国家和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我写成了报告文学,起名叫《禀赋》,在济南军区《前卫报》等报刊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反响。初战告捷,给了我很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4.
重大突发性新闻,最高规格的盛大报道和重要的政治事件报道是考验一名记者整体素质的最高舞台.2004年雅典百年奥运就是这样一个最高舞台。作为北京晚报体育部一名记者,很幸运能够到前方去采访,体验了奥运会这样如此盛大的体育盛事.既锻炼了自己,又学到很多东西。我的体会是,对报道如此盛大新闻事件.记者必须有无限的爱国热情.必须对事件有极大的兴趣和工作热情。其次,就必须具备高度冷静。重大事件报道,没热情不可能干好,  相似文献   

5.
从神五、神六到神七,我有幸三次参与载人航天报道.每次飞行都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一个新跨越,而每次报道对自己都是一个新挑战.回顾三次报道,最大的体会是,报道好载人航天并不轻松,它呼唤激情,更呼唤理性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记者的意识─—首次采访两会的体会李勤人生有许多“第一次”。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两会采访,主要担任政协文教卫组的报道,侧重于文艺。就人民日报的两会报道而言,文艺不是重点。但我以为机遇难得,这种大型的会议报道,锻炼和检验的是记者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从题目...  相似文献   

7.
《军事记》编辑部约稿,让我谈谈如何关注基层抓难点问题的体会。说实话,我真有些发怵。原因有二:一是军报有一批善写基层报道的前辈同行,读他们采写的基层报道,问题准、兵味浓,感觉很过瘾;二  相似文献   

8.
茹希佳 《新闻实践》2005,(12):46-47
今年,笔者跟随中央新闻采访团参加了两次大型的新闻报道。一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采访团,另一次是知识型技术工人邓建军先进事迹采访团。在这样大型的、集束式的新闻采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报道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具有可亲、可近、可感、可悟的效果。 挖掘鲜活因子 由中宣部组织的大型新闻采访团,报道的主题都是当下社会关心的话题或是近期备受关注的新闻人物。因此,采访团一到当地,就会得到当地方方面面提供  相似文献   

9.
罗玉蓉 《新闻前哨》2002,(11):26-26
开展批评报道,是增强党报战斗力和权威性的重要体现。在开展批评报道时,哪些可以选择哪些不可以选择,有没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呢?通过黄冈日报舆论监督专刊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党报所选择的批评报道,既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又要是党和政府正在着手解决,且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使批评报道能够起到帮助领导部门改进工作、解疑释惑,增进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联系,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只有从这个结合点出发,才能达到批评报道应有的效果。从事批评性报道时应注意以下一些原则:——以建设性批评为主。把批评报道的…  相似文献   

10.
用心采访用心播讲──六集录音报道《戈壁深处柳园人》采制体会李宏6集录音报道《戈壁深处柳园人》是4年前播出的一组普通节目。它被评为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节目一等奖,之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前不久,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将其收入教材,特邀我写一篇采制体会文...  相似文献   

11.
我的几点体会汉源县委报道组周邦和从1958年《四川日报》刊登我采写的《彝家山寨荞麦香》第一篇新闻稿以来,我搞报道已有37年了。一些体会或许对业余通讯员有所启示。新闻采访,是为新闻报道而进行的专门的调查研究活动,要采访成功,必须做到:一要刻苦学习。新闻...  相似文献   

12.
我是海门县厂播电台驻麒麟乡的记者,在近几年的实践中体会到,驻地记者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本地区范围的新闻线索,搞好报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经常深入基层,到第一线去发现新闻  相似文献   

13.
11月5日至16日,我有幸随山东代表团一起赴京,参加了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作为这次必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盛会的目击者和参与报道者,我体会到做一名合格记者的辛苦与不易,更感受到如期完成报道任务的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在今年夏天持续两个多月的抗洪救灾报道中,我采写的24篇稿件在新华日报见报,其中关于革命烈士周宜顺的报道和镇江云台山滑坡等稿在社会上引起较强烈反响。回顾抗洪报道的全过程,我觉得有两个“离不开”:一是离不开编辑部与记者站上上下下的密切配合、支持;二是离不开自己的实践。这里谈一点个人的实践体会。 6月12日,我到句容县采访丘陵农科所所长赵亚夫。那天,烈日  相似文献   

15.
从事新闻摄影工作这些年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使我深感到要当好一个摄影记者,非自己建立起一套能很好地适应完成摄影报道要求的情况线索基础工作不可。近几年来,国内外形势发展之快,情况变化之大,使我对这个问题的体会也就越发深刻。从何入手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去年11月23日《新华日报》“党的建设”专版登载了笔者采写的经验报道《传道授业的壮丽画卷》,全文2700字,并加了短评。这篇报道从初稿到见诸报纸,先后修改4次,其中凝聚着编辑同志的心血,使我受益非浅。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文章不怕改,多改出佳作。这篇报道的源头是,8月上旬,在南通市委召开的党建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7.
1998年5月10日,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莎吉木汗·英明因公殉职。国家人事部、计生委和自治区党委、政府追授莎吉木汗·莫明为“模范公务员”和“革命烈士”,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关于在全区开展向莎吉木开·莫明同志学习的决定入我参加了自治区计生委组织的莎吉木汗事迹报道组,采写的报道荣获“全国人口专业报好新闻二等奖”。通过这次典型报道,我体会到:一、宣传典型,要深入调查,抓住最动人。。弦的鲜活事实。采写重大的典型人物,记者不能满足于已有的上报材料,而要像蜜蜂辛勤采蜜一样,深入到群众中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报纸广播电视上正确地开展批评,是记者的一项光荣职责。记者应当紧紧扣住时代的脉搏,紧紧配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扎根于群众之中,搞好批评报道。从1981年9月至1984年11月,三年多的时间,我在人民日报发表揭露性批评性报道约四十篇左右,占我所写报道的三分之一。同时采写了二十余篇内部情况。有的报道和内部情况,有比较大的反响。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  相似文献   

19.
曾超 《新闻采编》2004,(4):26-27
“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怎样对待信息线索”、“怎样才能捕捉和判断信息线索中隐含的新闻价值”或者说“怎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发现容易被忽略却又极具报道价值的信息”?2003年七、八月间,我利用假期时间到广西《南国早报》社的实习让我对上述看似空泛的理论问题有了亲身的体会。实习过程中,对我触动较大也让我反思的是自己由一个市民的咨询电话中发现了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最终采写出的一则小社会新闻《可以和老屋留个影吗?》,以及由此引出的后续反馈报道。  相似文献   

20.
叶辉 《新闻实践》2014,(4):24-25
人物典型报道是光明日报的传统特色.近几年,我先后报道了一些人物典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典型是怎么发现的?我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