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孩子不管其家里多富有,12岁以后都要帮着邻居或父母在家里修剪草坪、送报赚些零用钱。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钱教育己成为学校、家庭、社会难以回避的问题。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美国孩子:“要花钱自己挣”美国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父母和社会观念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求他们。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  相似文献   

3.
自己子女长大后能自食其力,无疑是家长和社会所希望的。以下介绍国外的几种作法,颇有借鉴意义。美国:“要花钱,自己挣。”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就让其认识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修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能力的教育。美国南部有些州立中学还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允许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孩子…  相似文献   

4.
要花钱,自己挣达瑞是一个美国孩子。父母对他生活上要求很严,平时很少给他零花钱。达瑞是个电影迷,他必须自己挣钱去看喜欢的电影。一个8岁的小男孩,还不会做多少事情。怎么去挣钱呢?他不停地思考着。  相似文献   

5.
杨震  云强 《科技文萃》2001,(3):174-175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钱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家庭、社会难以回避的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清 醒地认识到,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  美国孩子:“要花钱自己挣” 美国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父母和社会观念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 求他们。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父母剪草、送报赚些零 用钱,女孩子做小保姆去赚钱。他们以此来表示自己有自立意识。这种观念将一直伴随他们 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我在美国探亲期间,经常同美国人打交道,美国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做法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美国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从小接受金钱教育。美国孩子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他们的父母和社会观念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这样要求他们。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父母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做小保姆去赚钱。他们以此来表示自己有自立意识。这种观念将一直伴随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想花钱自己挣”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不管家庭是否富有,12岁以上的男孩都要通过修剪花木、送报、刷盘子等挣零花钱,女孩则可以通过做小保姆挣钱。有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要求学生必须不带钱到外面独立生活一周方能毕业。家长非常支持学校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帮人割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家长认为让孩子从小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合理使用钱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我们家的主要作法是: 一、教孩子认识钱的用途和来源孩子两三岁时就给他硬币作玩具,让他认识1美分、10美分、50美分和1美元等不同面值的硬币,并告诉他:5美分可以买一个苹果,2美分买一块巧克力,39美分买一盒鸡蛋,很多很多钱就可以买汽车、买房子——让他们知道钱是很有用的东西。大人临上班时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去上班,去挣钱,不上班不劳动就没有钱。”公司举办“家庭同乐日”,我们把孩子带去,向他们介绍父母的工作、收入等情况——让她们懂得劳动与金钱的关系,懂得“君子爱财,取之  相似文献   

10.
“去公园喽!”孩子们总是欢天喜地地随着家长前往。公园里,家长们的舔犊之情跃然显现,往往舍得花钱。但小孩子的兴趣容易转移,常常是见什么要买什么,见什么要玩什么。当其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哭、大人恼的现象便发生了。 可否给孩子来个“限额消费”呢?  相似文献   

11.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  相似文献   

12.
在发达国家,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列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父母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  相似文献   

13.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玩具、工具、用具等,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  相似文献   

14.
一个孩子问一个亿万富翁:"你是怎样成为亿万富翁的?""一元钱一元钱地挣呗,当你重复一亿次时,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亿万富翁了。"富翁回答道。"挣一元钱并不难,可是怎样坚持一亿次的重复呢?"小孩接着问道。"你可以不去想一亿次,想得太多反而会增加你的心理压力,让你觉得挣一元钱也是那样遥不可及。你挣钱的时候只想着这是唯一的一次。既然是唯一的一次,你就一定要把它挣来。挣  相似文献   

15.
注意减轻孩子的“课外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使不少孩子减轻了课业负担,而家长给孩子的“课外负担”却加重了。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商不低,便一相情愿地培养他们的“特长”。这些家长不顾孩子在学校忙碌一天的现实,不等孩子放学回到家把气儿喘匀和,也不管他们有无爱好或生理条件,就催促他们赶紧去上“特长班”,或学习书法、绘画,或练习踢球、体操,或学习舞蹈、电子琴。孩子好不容易盼来双休日,想放松放松头脑,可家长又花钱在语数外的“提高班”给他们报了名。他们只得强打精神,勉强去学。孩子们不仅要完成老师的“课内作业”,还要挤出时间完成家长的“课外作业”。双重重…  相似文献   

16.
培养一个抗“病毒”的孩子□潘玉虎(幼儿家长)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上的事我首先就做不来,因为我没人家“小头爸爸”那些“狗精神”。以前讲大人是孩子的影子,这话不假,可我越来越感到大人这影子已吸引不住孩子了。首先我斗不过电视,孩子的许多“新思维”想不到都是跟电视学的,古人“孟母三迁”就可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圣人,今天咱能迁哪儿去?成天价到处都是“西洋影、暴力片、兵器玩具、花钱的圈”。习惯上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天真无邪,可实际上这样的孩子一走出家长的“部控圈”,立刻就会染上“病毒”。轻者,经过一阵…  相似文献   

17.
“天下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我总觉得,现在对孩子“抠”一点有好处。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忽视了对孩子的“寒教”。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条件提高了,决不能让孩子吃苦;有的家长认为;我就这根独苗,挣的钱就是给孩子花报。他们对孩子百依百顺,娇惯溺爱,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花钱如流水的坏习们,结果是留了孩子,白了父母。”寥数”,是国商以来就认国了的数目6人的‘自请”;现实更活中就青许分卖到的“寒数”事例。委法自纠亏政长鲁董建华之父乃“担民住大部五*一,因调自国改国…  相似文献   

18.
沙拉 《中华家教》2011,(5):44-45
作为父母,以色列家长的"爱"很特别,相信一定会给您特别的启发。犹太人不养"啃老族"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理财术独步天下,殊不知,犹太家长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不劳无获"的法则。以色列家庭教育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当孩子想要父母满足他们的愿望时,犹太父母会告诉他的孩子:你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你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富爸爸们对这样的教子理念更是鼎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在犹太父母看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一定是好事,再富也  相似文献   

19.
在韩国,望子成龙的愿望可以说超过了中国。韩国人认为孩子都要考上大学,否则,就好像一事无成。进一所好的大学,几乎是光明前途的保证。很多时候,家长们都试图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而不是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量力而行。家长们  相似文献   

20.
一、国外中小学生理财教育述评1.美国理财教育信条是“要花钱打工去”现在,给孩子讲授理财之道已经成为美国中小学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为此,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明白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一般的美国人都没有“铜钱臭”的思想,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