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特色小镇引入智慧旅游是新时代发展城镇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双重需求。探索智慧旅游与生态特色小镇建设内在耦合关系,分析江华瑶族自治县智慧旅游与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着经济基础、信息技术与人才缺失等发展要素的挑战,从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提升产业文化内涵、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探究智慧旅游与文化生态小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特色产业与特色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生命与灵魂。知识产权是打造特色产业、凝聚特色文化、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源性制度。与特色小镇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元素包括地理标记、专利、商业秘密、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特色小镇的知识产权布局应与特色产业规划、特色文化IP相融合,建立特色小镇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工作体系和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评价机制,打造特色小镇为区域知识产权高地,以知识产权支撑特色小镇的特色发展和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域旅游的发展为皖北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思路,皖北特色小镇好的旅游资源禀赋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在全域旅游视角下思考皖北特色小镇建设策略,应遵循以下几点启示:发挥旅游业带动作用,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放大资源观,提升皖北特色小镇吸引力;紧抓文化产业,丰富皖北特色小镇文化内涵;强调主客共享,推进皖北特色小镇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对特色小镇建设有着重要影响,能够增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性,使特色小镇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特色小镇建设是以小镇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为基础进行特色建设的发展模式。因此,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加强重视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采取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的方式。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合理处理地域文化中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采用空间技艺、取缔造景等表达方法展示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能够增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性,对地域文化发展意义深刻。本文从地域文化的构成要素入手,着重分析了地域文化对特色小镇的影响及地域文化在特色小镇中的表达方法,并探索了地域文化与特色小镇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型大学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转型发展模式的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是地方政府新型城镇化发展平台的创新。"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的特殊意义在于,地方本科院校因建在小镇而具有"新型"特质,小镇因地方本科院校的融入而具有"文化"特色。从知识溢出视角看,"新型大学"与"特色小镇"互为知识溢出源,产教城融合和校政企一体是"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实现的重要途径,建筑物空间布局融合、高校学科专业与地方产业融合、园区社区与高校融合,是"新型大学·特色小镇"建设模式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21,(5):66-70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种具体体现,对乡村面貌的优化、城乡各产业的融合、乡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了解乡村振兴视域下安徽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现状,提出安徽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坚持以文化为基调进行选址开发,融合乡村传统体育、旅游等元素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坚持以体育为核心延伸产业价值链,形成"体育+"发展新模式,让乡村产业借助体育发力进行转型。注重塑造小镇特色和农业特色来吸引客流,促进农民再就业。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小镇聚集功能带动体育消费,提高农民经济再收入。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文化与旅游将进入深度融合期,扬州应借助评审工作促进文旅融合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助推国际文旅名城建设。扬州文旅融合小镇的评审工作,应做到定性与定量评审相结合,制定体现扬州地方文旅特色的评审指标体系,建立评审专家库与实施第三方评审,健全动态调整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8.
特色小镇建设有助于聚集各方面要素资源,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并且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希望通过文化旅游和农业等方面打造特色小镇.基于此,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特色小镇品牌培育展开研究,对特色小镇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建设特色小镇的优势及广州市从化区特色小镇建设的产业定位,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9.
从休闲旅游视角研究文创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出发,通过旅游资源优化、文化深度挖掘、功能复合叠加、强化整体效益等措施,提升特色小镇的层次,打造区域空间,驱动产业培育,协同城镇建设发展多样化,这可以为为环巢湖流域乃至整个安徽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特色小镇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供给侧改革、实现农村经济与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各地纷纷以特色小镇作为把手推动城镇化建设,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以安徽省"三瓜公社"特色小镇为案例,探究特色小镇产业融合的路径.同时聚焦目前小镇发展问题,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相关建议,推动当地小镇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特色小镇建设是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亮点,但是特色小镇在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单一、现代元素缺乏等问题。依据特色小镇的现状提出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的对策:政府政策的支持、建立小镇产业链、促进特色小镇的产业链集聚、吸引其他产业的融入、绿色环保以及智慧特色小镇的营销理念;等等。以此促进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特色产业源自对小镇特色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小镇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小镇建设的核心,全方位影响小镇发展。文旅型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建设现状、发展策略等方面具有典型性,文化原点的横向拓展与纵向深化是产业建设的基础,文旅线路的多维度打造是产业建设的脉络,产业平面的立体化建构是小镇资源利用水平的集中体现,"点-线-面"立体发展策略是文旅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是我国特色小镇深化实践的新思路。以金华婺窑小镇为例,研究其立体发展过程,能为我国文旅型特色小镇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3.
巩义市自2016年以来,树立了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转变.同时确立了特色小镇在整个转型升级中综合载体的作用,美丽乡村旅游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有效带动了精准扶贫,促进了全市乡镇建设品质升级.本文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巩义市旅游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巩义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的原则和特色模式,以期能为巩义市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力等方面提供有益启发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对九华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进行研究,探讨其成功经验与启示。结果显示:九华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充分利用政策支持、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等优势条件,推动产业升级,拓宽产业空间;助力产业融合,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旅游资源建设,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基于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九华山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强化本土文化内涵,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保障居民利益,促使人口回流;完善治理体系,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水平;培育本地优势品牌,发挥“互联网+”优势。  相似文献   

15.
特色小镇是城乡之间的纽带及乡村产业的支点,是发展经济的新业态、新动能、新载体,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石家庄市特色小镇存在产业功能融合不足、主题规划缺乏差异性、社区功能薄弱等突出问题,应借鉴国外特色小镇促进乡村振兴的先进经验,探索石家庄市特色小镇建设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和创新对策,促进以培育特色小镇引领乡村振兴,带动创新创业,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16.
贵州天文小镇在生产、生活、生态上拥有特殊禀赋,具备开发体育旅游资源的优越条件。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政策扶持、“中国天眼”带动的科技文化资源、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等,为把天文小镇发展成为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增添了多方面保障。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挖掘、人才支撑、硬件支持等条件,走科技文化、民族体育、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之路,既能进一步发挥天文小镇多方资源聚合优势,又能促进贵州体育旅游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掖市自2014年成为国家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后,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将智慧旅游引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更好地提高游客满意度、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文章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智慧旅游视角下该体系的理论创新,并应用于张掖市发展实践,实现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现实和理论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8.
张掖市自2014年成为国家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后,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将智慧旅游引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能更好地提高游客满意度、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文章以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智慧旅游视角下该体系的理论创新,并应用于张掖市发展实践,实现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现实和理论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9.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特色小镇建设是国家城镇化发展新举措,是健康产业升级新尝试,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积极响应国家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区域发展的国家发展战略。高职教育应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谋篇布局,加快与小镇特色产业及地方文化对接,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与针对性,推动小城镇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高职院校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实践探索,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拓展校镇合作空间,发展校镇融合文化,主动深化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辟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各地对乡村振兴模式、路径、方式等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其中之一是以产业导向、产业融合为特征的"特色小镇"模式。文章以特色小镇发展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特色小镇"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原理,揭示产业融合的作用机理和实现策略,并结合邢台市的实际对区域内如何发挥产业融合对特色小镇发展的推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