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兴起的新兴阶层"耐普曼",在当时的苏俄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议,这种争议的实质是"新经济政策"的本质问题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伴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终止,"耐普曼"阶层最终消亡。"耐普曼"消亡以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逐步定型,苏联社会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逐步固化和僵化,苏联的社会阶级、阶层关系也逐步固化和僵化。  相似文献   

2.
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兴起的新兴阶层"耐普曼",在当时的苏俄就引起了激烈的争议,这种争议的实质问题是"新经济政策"的本质问题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伴随着"新经济政策"的终止,"耐普曼"阶层最终消亡,"耐普曼"消亡以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逐步定型,苏联社会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逐步固化和僵化,苏联的社会阶级阶层关系也逐步固化和僵化.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必修二的中心和主题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其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课全景展示了苏联从十月革命建立政权到苏联解体的历史全貌,着重探讨了苏联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在教学中,应当把这段历史与世界近现代史发展大势联系起来,深刻思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苏联以及人类世界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一、抓住教材主线,突破重点难点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往往习惯于按照背景(原因)、过程、影响或意义组织教学。长此以往,会导致课堂教学中心不明确,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  相似文献   

4.
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对我国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模式及其特点 ,蕴藏着诸多危机因素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由于苏联所进行的屡次改革没有奏效 ,造成了这些危机因素不断演化 ,逐渐形成全面的社会危机 ,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5.
从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区隔理论角度来看,鲁迅的观影行为引领了当时都市新兴小资产阶级中的先锋群体的习性与趣味。看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的行动,体现了鲁迅社会轨迹的变化。鲁迅的观影行为,不仅局限于"看电影",他还通过写作传播自己的电影趣味和价值观,特别是对左翼电影理论的翻译和对左翼电影的支持,彰显了鲁迅作为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的习性,也与上海活跃的文化市场所形成的知识分子场域相关。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对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解体的原因的研究一直以来成为热点。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失调无疑成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因此,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态各方面分析苏联在和谐社会建设上面的失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为我国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苏联"同路人"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苏联出现的“同路人”文学樗着当时苏联文学的最高成就,鲁迅积极译介“同路人”文学,并对这一文学多有论述。鲁迅对“同路人”文学的态度有时也很复杂,这与他对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文学的态度相关,“同路人”文学的现代主义艺术质素,其对陀思孕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艺术的师承,是鲁迅亲和“同路人”文学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苏联特别重视利用电影艺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美学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年轻一代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过决议,在肯定它所属的艺术教育科学研究所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强调指出:今后要特  相似文献   

9.
《命运的捉弄》是一部经典的苏联电影,以往有很多学者从题材、主题内涵及时代背景等角度去解读该片,却极少有人关注本片中极具特色的音乐。本文正是从"影视音乐"的角度出发,解读《命运的捉弄》中的歌曲是如何与电影画面和电影情节进行有机融合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影视音乐分析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中等专业教育是苏联整个教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为苏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大批的中级专门人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被人们称为20世纪的"历史之谜",不同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分析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不同。文章从苏联的"政治合法性"角度出发,就苏联的经济绩效、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危机"来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苏联剧变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主要是由其对内政策失误造成的。但苏共在处理国际和党际关系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的对外战略,使苏联长期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恶化了苏联的国际环境,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国内的经济建设,在苏联剧变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在贯彻集体领导,尊重苏联法律的存在,以及改善全苏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较之斯大林时期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勃列日涅夫把握不住历史提供的绝好机遇,迎合苏联社会"在册权贵"的需要,一味从马克思主义书本中讨生活,窒息新经济体制改革,死抱住计划经济不放。在经济整体停滞,社会危机日益显露面前,以进入"发达社会主义"的臆想自我陶醉,最终把苏联引进死胡同。  相似文献   

14.
苏联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是苏联人民在共产党及其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按照天才领袖和导师——列宁的计划和指示进行的。共产党遵循列宁所指出的道路,动员了苏联人民的强大力量去实现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造,保证了社会主义的胜利。这一胜利,已由1936年通过的苏联宪法以立法手续固定下来。苏维埃国家的宪法,巩固了社会主义的胜利,同时也表明我国进入了新的时期,即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并由社会主义逐渐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通过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逐渐过渡而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已做为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奋斗和建设的首要纲领性任务规定在苏联共产党党章之中。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红色经典",在苏联本土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遭遇,译介到中国后,由于中国社会现实环境的变化,这些"红色经典"作品同样经历了坎坷命运,这是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文章通过对苏联"红色经典"在中国的冷热境遇的分析,探讨苏联"红色经典"如何在当代中国增殖和诞生新的意义,使其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重建中国现代文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苏联成立后,被世界视为"共产主义"的现实代表.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美国却将最初描述法西斯主义的"极权主义"标签贴在了苏联身上,将苏联视为同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一样邪恶的极权主义国家.二战后,杜鲁门政府就是以反对苏联扩张极权主义为由对其推行遏制政策,并为美国社会普遍接受.但事实上,共产主义与极权主义属于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二者有着本质区别."莫斯科审判"的影响以及对"共产主义"的误解,使美国将苏联视为"极权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七十多年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与进步,这就证明苏联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然而,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同时经历了一条相当曲折的发展道路,加上目前国内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国际上长期存在的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潮再度泛滥。他们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历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培养献身于社会的高质量的“具有广泛专业知识的专家”,苏联的高等教育作了一系列的改革,舒鲁叶夫在题为《苏联高等教育的发展——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谈到:“我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系统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它已经用共产主义思想培养出好几代忠于祖国,能担负经济和文化发展极重要任务的专家。这些专家的劳动,在共产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探求我国高等院校中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途径和措施,现把收集到的有关苏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不少作家由于对现实的不满与忧虑,不同程度地在文学中表现出向宗教寻求拯救倾向,作家们借宗教道德理想表现对人生对世界的忧思,力求寻求能联系全人类的一种精神。苏联作家的"宗教情结"在20世纪下半期现代社会中具有新的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具有全人类性、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31年至1949年,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转折意义的一个时期,是中国电影在探索中走向成熟的时期,并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这期间,受到苏联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的深刻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影戏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