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区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细胞,是链接各类行为主体的重要平台。后疫情时代是规模疫情结束后的一种“非常规时态”,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基层社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待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且自主治理能力不强、基层社区应急管理体系、机制、制度不健全等全新的问题。根据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过程的要素性、阶段性特征,治理主体、制度规范和资源配置共同构成了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要素群”。  相似文献   

2.
运用非均衡治理理论分析F市X街道的社区治理实践能够发现其中存在“低水平锁定”困境:社区治理过程中“供给-需求”非均衡、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有待强化、基层权责非均衡等问题,使得社区治理锁定于低水平状态。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低水平锁定”困境主要归因于居委会、业委会尚未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其具体成因是治理主体角色定位模糊;治理主体自身及之间非均衡;协同环境不良导致协同水平较低。社区治理中“低水平锁定”困境的解决需要通过明晰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降低治理主体非均衡程度,以及优化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协同环境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基层社会法治治理产生了深刻影响,社区法治教育如何在疫情防控下进行是当前亟须考虑的问题。社区法治教育的开展应以“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原则为基础,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构建多主体参与机制,强化开展社区法治教育主体间的耦合关系;在人员及资金等资源上为社区法治教育开展提供充分保障,以完善基层法治建设,推动国家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从传统的单位制和街居制向社区制的转化,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已成为现代社区治理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态势。但是,社区各主体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和“搭便车”的投机心理与行为,未能积极协同参与社区治理。为了促进社区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区协同治理,克服“搭便车”现象,可以通过选择性激励手段,对积极参与社区协同治理的不同类型的主体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物质或精神激励,以激发社区主体建设社区的热情,促进社区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应急治理连接着危机与民生,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重大疫情的暴发,为构建城市社区应急治理机制提供了现实契机。界定了应急治理机制的内涵及新时代特征,从城市社区在重大疫情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了城市社区应急治理机制的功能定位,并从完善制度设计以深化法治保障、融合技术治理以优化社区服务、推进三社联动以充实网格平台、加强组织建设以凝聚社会合力四方面提出城市社区应急治理机制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梅 《东吴学术》2023,(4):78-86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基层治理,表现为社区自治功能弱化,对居民的回应性不足。因此,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政策,都强调社区治理需要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已成为社区治理转型的共识,也是各地进行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主要目标。这一转型过程中,基层的主要创新实践包括:一是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协商平台,使社区中多元主体之间的协同成为可能;二是通过“接诉即办”改革,重塑社区治理的行动逻辑,将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管理转化为上下互动、市民诉求驱动下的治理过程;三是完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建设;四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社区治理,以信息共享推动社区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推动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还需要在法治化、体制机制建设、社区治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做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逐渐转入存量时代,城市发展向城市更新和提质改造转变。基于C市老旧社区改造实践,结合理论对C市多个老旧社区改造中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老旧社区改造中的四大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发现老旧社区改造工作中存在相关主体缺位、主体间权力结构失衡和多元主体间沟通协同不足等问题,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从参与动力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以及运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老旧社区改造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
实地调研安徽省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发现安徽省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现状不尽如人意,社区治理主体、社区治理体制和机制、社区治理行动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社区治理主体建设,加强并完善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社区治理行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综合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大数据引领下的技术赋能和政策供给让高校社区足以打破地理、技术、人员和行政管辖权上的阻碍和限制。构建“一体化智慧社区”既是回归高等教育使命和高校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更是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必然选择。目前,高校“一体化智慧社区”建设还面临后疫情时代存在变数、顶层谋划不完善、社区治理机制不精准、专业化人才储备不充足等问题。通过优化社区治理体系、深化“书院制”改革、规范技术准入标准、打造高水平治理人才队伍,在不久的将来,价值凸显、善治共建、智能友好、功能融合的新时代高校社区将成为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效能的“新引擎”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10.
城乡社区教育治理,致力于城乡空间内社区教育协同均衡发展,走向社区学习公共服务的多元化和协作化。运用技术性治理工具,立足"城乡发展不均衡"根本现状,破解"社区学习供需失衡"核心矛盾,探索多元化社区教育供给机制,协调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力运作,构建社区教育发展公共治理体系,最终达成城乡社区教育善治。  相似文献   

11.
“一站式”学生社区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对新时代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工作、思政课建设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协同理论出发,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协同问题并提出治理策略。目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存在协同育人共识不强、育人资源共享不够、育人机制共治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党委领导实施育人协同、坚持党建引领建立组织协同、进行多方整合实现资源协同、借助科技赋能打造信息协同的协同治理策略。这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探索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21,(5):13-20
社区是我国重大疫情风险防控的前沿阵地与重要堡垒,县级城市所属社区亦不例外。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基于QZ县的扎根研究结果显示:县级城市所属基层社区通过疫情风险防控宣传教育、制度治理与多元参与等方面的防控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也分别因社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基本生活物资所需、走亲婚丧习俗与访友聚会习惯等方面的原因而相应面临社区居民防控意识淡薄、违反社区防控治理规定、易于造成风险防控管理冲突、违法违规聚集等方面的疫情风险防控困境。为此,社区治理者应该采取法治化宣传教育、优化社区规划及其治理规定、建立多元参与的调解处理机制以及加强巡逻和管治力度等方面的举措来应对。  相似文献   

13.
社区是现代社会的细胞,而社区社会组织是社区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温州祉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社会组织也得以迅猛发展,但整体上仍处于培育孵化的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面临管理体制权责不清、类型发育不均衡、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亟需理顺祉区管理体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提升社区社会组织主体能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施分类引导、重点培育。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社区建设既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但也存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多元参与不够、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融入社区治理程度不够等问题。在总结郑州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经验基础上,从社区治理的视角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学习型社区建设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督导评估,开展学习共同体创建,培育终身学习文化、提升信息化学习水平,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同治理的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21,(1):44-47
"三社联动"是集合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对于激发社区活力,整合运用多元化资源,着力培育社区内生的社区社会组织,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度、满意度与幸福感,推进"共治共融、社区善治"目标具有促进作用。文章以邢台市A社区"三社联动"助力疫情防控的实践为例探讨"三社联动"机制的服务过程和效果,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基层政府(街道)职能结构重心由发展经济转向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治理创新成为基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政绩呈现的重要机制。出于绩效竞争或管理任务完成的考量,通常街道会采取集中全力建设少数“明星社区”的策略,导致治理创新“亮点叠加”现象,因而与国家鼓励以创新推动面上治理绩效提升的初衷相违背。W市N街道通过“遴选赛”组织机制,激励所辖社区在治理创新中“逐顶竞争”,推动治理创新由点到面的转变,实现了国家鼓励基层治理创新的目标,推动了社区相对均衡发展。研究揭示了“遴选赛”机制的内在机理,“赛马不相马”,创新单位不设门槛、随机选择、机会均等,运用行政赋权、对比择优、资源吸引以及学习增能等四个机制激励社区;讨论了“遴选赛”机制被选择的原因,即主体的认知、平衡的压力、目标的可达性与创新的持续性等影响街道的抉择;拓展了“锦标赛”机制的理论讨论,进一步打开了基层政府激励社区治理创新的组织机制的“暗箱”。  相似文献   

17.
聚合微观的社区空间内,社区教育旨在推动教育与社区的融合,使得教育赋能社区治理具备实践基础。遵循社会资本内涵逻辑,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有着“互为因果”的有序循环关系,即社区教育的主体增能、组织培育、要素融合等功能属性基于社会资本的“信任合作、制度规范和扩大网络”破解“参与弱、主体不足和资源分散”社区治理困境。基层案例表明:基于“学”“育”和“联”模式实践,社区教育通过学习共同体、社会组织和资源聚焦等载体展现出教育的“柔性力量”,激活和创新社区治理的内容和途径。面向未来,社区建设通过强化学习共同体孵化、培育社会组织和扩大资源供给等策略推动“教育+治理”模式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运行能够满足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教育场景。  相似文献   

18.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创新以来,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成为学界和实践关注的焦点。农村社区安全治理作为社会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伴随着诸多问题和风险,这给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我们仍要看到,农村社区安全治理正经历着重大的"变迁",在变迁中孕育着新的治理模式。为了解决当前社区安全治理遇到的问题,必须建构新的农村社区安全治理机制,这包括构建多元主体联接协同安全治理机制、矛盾化解机制以及农村社区安全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社区兼具学生生活和育人“双重”功能,通过多主体协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多中心治理理论与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存在内在本质的相似性和实现路径的同一性。文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导向,构建“理念—制度—协同—技术”的学生社区管理优化路径,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袁梦 《成人教育》2019,39(3):39-43
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社区治理影响着社区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社区教育是社区治理的内容之一,能够为社区治理提供服务支持。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区治理出现了治理进程的城乡同步、治理空间的物理和网络协同、治理权力的政府与民众互动、治理方式的法治和规约并行。面对社区治理的新趋势,社区教育应该从形式拓宽、空间突破、主体改变、规则健全等方面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