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教育实践中,"后进生"是一个着实令人头疼、焦虑的问题.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转变育人观念,以情育情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以心唤情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关键.宽容教育是转化学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语文作文教学是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除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与方法外,还应在心理、性格、人格、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育文"的同时,重点做好"育心"的工作,这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本文试从三个角度就作文教学对学生"育心"方面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与纽带,是学好语文的根本方法.让学生读得文通字顺、琅琅上口、入情入境、自然生疑,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永远充满活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地.  相似文献   

4.
以"情"为基础,重视"感"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最大特点。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呢?在课堂上,我们  相似文献   

5.
当今,很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学生早已厌倦了条分缕析和空洞说教,他们渴望一种心与心毫无隔阂的交流,情与情自然而然的融通灵动的语文课堂。这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教语文就是让学生"披文以入情",在这种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处于吾之心"的境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章是情感的结晶。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情融心,让学生感悟作者的真情。文章从"优化朗读,渗透情感""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领会情感,适当泻情""品读感悟,升华情感"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引导学生感悟真情。  相似文献   

8.
语文作文教学是师生间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除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与方法外,还应在心理、性格、人格、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育文的同时,重点做好育心的工作,这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本文试从三个角度就作文教学对学生育心方面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体验,是学生学习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想、阅读教学的内在动力。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体验,达到"心"的参与、"情"的共鸣,让体验成为语文教学的绿色通道?一、在选择中体验学习的自由选择,对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会选择,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学会选择,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可  相似文献   

10.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其整个过程都应该贯穿着、渗透着"情",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着集智育、德育、美育、情育于一身的特质。我们在重视智育、德育、美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情育"的功能,因为有"情育"的语文教学才能走进学生心里,缺少"情育"的语文教学是没有色彩没有灵魂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善于用语文的深情蜜意浇灌学生的精神家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选入的《小巷深处》(第6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情育"熏陶、感恩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鉴赏能力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使学生开拓视野,陶治情操,增长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能力;并对改变 语教学现状和提高学生实际水平有很大作用。语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培养;一方面进行朗读训练,增强语感,培养学生对学作品感受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作品,培养其鉴赏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不论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为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宝贵的素材。要通过对教材名篇的审美情感分析,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好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走出"重基础轻思想"模式,以读为线,引领学生多悟、多发现,提升文化品味,促进人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4.
崇高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的美学范畴,语教学需要这样的情感美育。教师从鉴赏作品人手,引导学生对意境、语言及风格进行体味,把握崇高美在作品中的显现,让作与读的情感在崇高美的震撼和感染下产生共鸣,这是语教育所能体现出的独特的人关怀。  相似文献   

15.
高品位是国家教委对《大学语文》课教学定下的一个基本目标原则,在当前的教学实施中,它面临着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和当代大学生审美接收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新问题。高品位目标的贯彻应分为学习认知(引导)和比较内化(提高)两个阶段。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加强精讲,在充分把握原作的基础上,重视教师、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尊重读者个性,搞好启发式教学,强调引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最终实现高品位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文学之于语言教学的作用及地位不言而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人们常常将优秀的汉语作品作为引读对象进行推介,而忽略了英文小说汉译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文章以英汉小说翻译为例,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英汉翻译小说的运用及审美经验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摆脱纯知识教学的束缚,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强化语言品味训练,提高学生兴趣,语文课才能讲出语文"味"来,语文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俞平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特色的散文作家。他是个文化感极强的人,身上较多地留存着我国古代名士的气质和风度。在他的散文中洋溢着浓厚的古典趣味,构成了其散文一道独特的风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应用文写作教学虽然在高职基础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学生和教师的心目中已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其教学也陷入一种极为平庸的状态。在大学教育"立人"理念的指导下,将人文精神培养引入应用写作课堂可行也势在必行,应用文写作教学可以从文化历史观念、智力状态以及审美心态三方面入手,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塑造领域发挥自己的一份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应用写作教和学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要让语文课真正成为语文课,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是关键。在新课程理念下,在课堂上要通过创设情境、抓住言隙及追问敲打等策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言语智慧,使学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使语文课充满浓郁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