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班主任是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尤其是低年级班主任,面对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无论是心理上的适应,还是学习习惯的养成,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所以.低年级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出现使更多的特殊孩子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一起享受学习和同伴交往的乐趣.但是特殊学生因其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很好地融入普通孩子的环境中,在学习过程中也容易感觉到困难.目前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也难以照顾到每个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陪读人员的辅助可以使孩子更好地融入普通学校的环境中,也为学校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接纳特殊学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黄海琴 《教师》2014,(24):124-125
正所谓家庭教育中的接纳,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就像我们无从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同样无从选择自己可以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从我们把孩子带到人世间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用期待花开的心情去等待和陪伴孩子的成长。在情感上、在教育方式上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把孩子当做独特的个体去教育、去指导和帮助。把家庭教育看做追求家庭幸福的重要部分,努力从自身出发,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人人平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科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达到智能发育正常、人际关系调适、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同一、具有统一协调的行为、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等目标而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原则、切实解决日趋严重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就“学校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一、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形成心理教育的群体力量   在对学生的心理调查或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教师…  相似文献   

5.
教学自述曾听一位心理辅导工作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无条件地积极接纳每一个学生,是作为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最高境界。”就是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并以此作为我对待学生的基本原则,促使我和学生在平等互助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李尧 《教学与管理》2013,(3):136-137
一、强化措施,激励学生敢于说话低年级学生从以游戏活动为主幼儿教育进入正规化学习教育阶段,既给儿童带来了好奇心与求知欲,也给他们带来了焦虑与不安,对学习新环境、新任务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有的学生虽然在家里性格开朗、能说会道,但一进入学校却不愿与他人谈话和交流,甚至一言不发,心理上存在着胆怯、犹豫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研究和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身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之中,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则是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加上父母给予他们太高的要求和期望,一旦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或者满足父母的期望,这些孩子就很可能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种消极,脆弱的心理情绪还得不到及时且有效的疏导,最终还很可能造成悲剧的出现。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认为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还应该对他们的心理情绪多加关注,而这样也才能够实现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本文主要站在一个初中教师的角度,就"初中学生自我心理调节途径与方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这个话题可能有人觉得是无稽之谈.其实非常重要。目前职校学生的心理辅导虽还没有普遍、规范地开展起来。但已受到了高度重视.并正在努力付诸实施.而其教师的心理辅导却几乎还没有受到关注。究其原因,或者可能认为教师是成人。且是已为人师表的成人.因而其心理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或者认为,教师即使存在心理问题.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情.应当由自己去处理.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好学生。而事实上.职校教师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面临这个问题.学校应当建立起面向教师的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马杭与武进湖塘中心区相连,经济发达,在马杭小学就读的流动人口子女人数很多,初中生源不是问题。另外,马杭及周边还有许多俗称的“外来工学校”,他们的毕业生学习基础差,流动性大,收进来后学校压力很大。但是不接纳他们,很多家庭面临孩子无人照管的困境。是无条件接纳,还是挑选一部分优秀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我们是经过思想斗争的。1、部分教师内心的担忧、抵触首先考虑成绩,其次考虑管理。谈起那些外来工学校的学生,教师内心就认为是不文明、习惯差。毋庸讳言,对外地人”很多教师有天然的不接受情绪。出于经济、工作等原因,部分孩子被送到“…  相似文献   

10.
龚莉 《考试周刊》2013,(70):178-178
<正>现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由于家里往往就一个孩子,父母、婆婆爷爷、外公外婆对孩子很溺爱,家庭对孩子的娇生惯养造成很多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很多孩子进入中学后不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管理。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习惯上就可能跟不上进度,时间一长,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就会受到影响。自信是指一个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它是一个人性格  相似文献   

11.
由于诸多的原因,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有一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心理和性格的扭曲,这些孩子心理不健康,自卑、脆弱、易怒、冲动。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特别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如何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如何接纳这样的学生,当今在职业学校就提出了引入“人性化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目前大多数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提高高中心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无条件积极接纳学生,保持有原则的价值中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巧用心理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活情景,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是人生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它为人的一生奠定基础,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近几年来,部分学校的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问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的学校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学生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一、心理教育理念应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以尊重、接纳和理解的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心理发展上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随着角色的变化,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心理的适应问题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指导和帮助。否则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小学生的心理正常发展。一般来说,小学新生在入学适应上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帮助与指导。一是学校正规课程的适应;二是学校规章制度的适应;三是学校情绪生活的适应;四是学校  相似文献   

15.
杨高云 《湖南教育》2003,(22):19-19
高一新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学习任务增重,压力增大,家长的期望值增高。学习环境的改变,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外界的影响,自身的适应能力,常常引发学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中产生的每一种心理问题,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职责。1.“失宠型”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对策。不少学生在初中时是所在班级或所在学校的佼佼者,备受教师的宠爱和呵护,养成了一种优越感、成就感。进入高中,高手云集,学习课程难度加大,学习量增加,他们不再是“天之骄子”,不再有众星捧月,不再时时受到老师的关注。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失宠感,理想与…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改革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中职生作为青少年的一个群体,其家庭心理教育不容小觑。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匮乏的心理教育知识以及不和谐的家庭氛围等都会造成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要改变思想观念,肯定孩子价值,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孩子责任意识。重视对孩子心理教育以及建立良好的情感依恋。良好的教育可以有效改善中职生心理问题,促进中职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志芳 《成才之路》2020,(6):142-143
离异家庭的日渐增多使得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上升到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爱和疏导离异家庭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须用真心、爱心、耐心和细心引导、鼓励、帮助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合理施教,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文章对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一、对教师的心理问题重视不够随着形势的发展,独生子女、单亲孩子、留守儿童等受到了很多关心,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很大重视。按照上级要求,从大学到小学,各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心理教师,并加强了对心理教师的培训。一些教师通过学习取得了级别不同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一般来说,通过观察发现、心理辅导、家校沟通、开展活动等,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救助与纠正。但相对来说,对教师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影响学生的言地和学习质量。在教师身上的任何心理衰弱的因素,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一个家长心理的健康至多影响一两个孩子,而且孩子不只一个家长,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还可以得到其他心理健康家长的促进或补偿性影响。而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班主任教师,心理如有缺陷会影响一个班级甚至几个班级。在生活实践中我们不发现,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接受了教师的某种心理影响,终生都打着这种影响的烙印。为此,我们认为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会造成学生心理,品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失衡发展。所以,保证教师心理健康就显得极为重要。它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对教育产生的作用决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具体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的形成,还有教师本人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构成其心理健康的直接动力。社会和学校是外因,是条件,教师本人则是内因,是根据,二是构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客观条件和主观依据,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过程中,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初中生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社会的负面因素给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各种影响,会使一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这无疑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面对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时,必须全方位了解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