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主要分析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认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促进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严亮华  王思民 《科技广场》2009,(12):215-217
地方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着眼点,其专业建设应与当地经济紧密联系,走特色发展道路,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高等教育办学多样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区域中心是历史形成的一个个区域性高等教育基地。高等教育区域化发展,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发展,又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和高校的双赢。美国的高等教育区域化不仅起步较早,而且运作较为成功。该文尝试探求它们形成的历史,并从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地域的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布局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客观现实正影响和推动着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分析区域经济与高等教育现状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今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经济差距是造成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失衡最主要的原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各省区人均财政收入是影响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首要原因,经济落后的省区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本地区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探析——以秦皇岛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区域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区域经济水平决定其发展规模。当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时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阻碍级济发展。高职教育应当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相适应,才能实现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萍萍  郑栋 《科教文汇》2010,(8):200-200,208
新经济增长理论使高等教育由社会边缘走进了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本研究首先以高等教育职能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区域竞争力等理论作为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依据;且以宁波大学与当地企业形成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为实证分析;最后,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合作模式是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基于各自的偏好立场进行博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浪潮中,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越来越凸显其双赢功能。本文立足于当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分析了我国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政府宏观调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定位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为实现我国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了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敬波 《科技与管理》2005,7(2):145-146
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是地区与全球教育交流便捷的国际合作平台。在分析了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基础上,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经济在社会整体发展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近几年,河北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环首都经济圈的发展中,河北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源、科技能力、理论创新和区域文化形成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河北高等教育在为环首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通过政策扶持、高校改革、提升研究能力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等途径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