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友们都喜欢叫他“徐记者”,其实徐明只是铁列克特边防连的军械员兼文书,不过称他“记者”也不过分,近两年来,他每年被报纸、电台采用的稿件都有上百篇,因新闻报道成绩显著,部队曾给他记三等功两次。徐明是怎样自学成才的呢?说来话长。1984年秋,徐明离开家乡——江苏常熟,来到西北边防当了一名战士,新兵训练结束后,连队分配他当军械员兼文书。徐明对文书工作很感兴趣,因为编黑板报,顺便就把黑板报的稿子加工,往报社投。可是,1篇,2篇,  相似文献   

2.
在驻疆某师,提起政治部主任陈作明,都称他是“实心眼”主任。这里撷取的是他务实求真抓报道工作的三件事。抓实“宁可一篇稿子不见报,也不能加水分写失实虚假的报道。”这是陈主任时常提醒报道员洛守职业道德的警言。一次,战士小张写了篇某连长兄弟般爱兵的通讯。文中说连长每月为战士家写信30多封介绍其成长情况,并为贫困的战士家寄钱接济。陈主任审稿后不大相信。他是个细心认真的人,经了解并非报道中说的那么“突出”,其中的数字也有出入。于是,他严肃地指出了这篇报道中“水分”多的问题,并给小张辩证地分析报道先进人物不能一…  相似文献   

3.
近读吴昊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题目叫《谈“记者的朋友”》,觉得其中有些话颇为“有的放矢”,或者说,确是针砭了一些时弊,有人看了会不大痛快的。文章写得叫有些人看了痛快,有些人不痛快,这应该算是成功了。文中说,记者的朋友多种多样,有真朋友,也有假朋友。“对于那些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对一切拍着记者的肩膀称朋友的人,试验其真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如何对待记者所写的批评报道,特别是批评他所领导的那个单位、那个企业以及他本人的报道。如果能持正确态度,采取正确措施,那是真朋友,相反,只欢迎记者去表扬他、  相似文献   

4.
“狼牙山五壮士”是怎样报道出来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1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通讯《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文章记述了发生在一个多月前的一个真实故事,在反“扫荡”斗争中五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和老百姓转移,把两千多日伪军引上了狼牙山的主峰棋盘陀。在消灭了一百多敌人后.五名战士砸碎了手中的武器,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11月7日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的。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等签署的训令中,正式称这五名战士为“狼牙山五壮士”。  相似文献   

5.
(一)1993年10月,一位初学报道工作的战士小张,找到我抱怨说:“不认识编辑就是上不了稿,真没办法,要是像你认识那么多编辑就好啦。”我问他“因何发这样的感慨?”他说“7月初,我团战士柳青在长途汽车上抓住了七个掏包歹徒,这么好的新闻,我邮给了六家报纸,居然一家都没用,你说这不是因为没关系么?”原来,小张是在8月初投的稿,他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下抓歹徒的过程和结果。我给他解释说,别怨天尤人,你这篇稿子写作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来抓歹徒的事迹就经常见诸报端,你又把它变成了“旧闻”,当然见报的可能性就小了。并不是编辑…  相似文献   

6.
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博客中一张部下为其撑伞的照片遭网友痛批。针对网友称其“习惯被人伺候”的指责,廖新波在博客中解释说部下“动作是很自然的,并没有巴结之意”,而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敬重。他后来还在另一篇博文中称:“这些评论确实是非常好的礼物,你专门去问卷都没有这么真实的评论和这么多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7.
1999年夏季,国内多家报纸发表或转载了梅白 所写的《毛泽东笑谈郭小川》(下简称“笑谈”)一文,其中有杜撰的嫌疑,联想到当前一些回忆性的著作常有类似的毛病,很有必要予以讨论。 前些年梅白写过一篇回忆毛泽东在湖北的文章,曾使得长期担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的王任重读后难以抑制其义愤,乃以“满篇谎言”为题,批评了他伪造史实的行径(见《新华文摘》1989年第6期)。 王任重发表批评梅的文章已多年,未见他出来为自己辩白。去年,他又抛出“笑谈”,说他在庐山上想到他的知己、诗人郭小川和他的“彭大叔”(指彭德怀)…  相似文献   

8.
3月7日,人民日报在12版头条刊发了《“磨”出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文。这篇报道虽然从位置上来说是在当天“两会特刊”的最后一个版上,但并没有因此而“埋没”它的光芒,相反,被多家主流网络媒体转载,并被众多网友纷纷点赞,称其“都是干货”、“很解渴”。研读这篇报道,可以看出其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9.
济南军区某海防团战士杨文俊,是官兵们公认的“战士剧作家”。8年来,他先后在报刊上发表50余个大小剧本,30余篇新闻稿件。他创作的《最后的军礼》,成为某要塞区业余演出队常演的“压轴戏”!1991年小杨带着江南泥土的芬芳入伍来到渤海前哨。火热的军营生活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决心要用手中笔,去讴歌连队的新人新事。连队一位战士强忍着婚姻受挫的痛苦,自荐当了饲养员,并干出了成绩。这使小杨很受感动,写出了话剧《猪肥猪馆瘦》。该剧在连队演出后,深受官兵们欢迎。后来,他把这件事写成通讯寄给了《解放军生活》编辑部,很…  相似文献   

10.
凌华  杨汉祥 《军事记者》2005,(10):60-60
某部一个战士写了篇批评有关领导干部的稿件.尽管他在稿后署了笔名.但报纸采用时在其笔名前加上了部队代号.结果不少认识他的人包括有关领导看到后都知道此稿是他写的。为此,这位战士后来的处境一直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11.
近来,对著名学者余秋雨的各种批评已经成为中国文坛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新千年伊始,青年学者余杰的新作《想飞的翅膀》出版,对余秋雨的批评再度升级。余杰在新作中的《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一文中称余秋雨为“文革余孽“、“才子加流氓”,批评矛头直指余秋雨在文革中的所作所为。余杰自称别人的批评没有批到点子上,没有真正的力度,“我觉得我自已这篇文章比他们一本书的分量都要重。”本刊特约撰稿杨瑞春日前对两位当事人进行了独家专访另外,余秋雨先生独家授权本刊发表他就余杰的批评致余杰先生的一封公开信。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13.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4.
就象雪峰上一株小小的雪莲,三年前,某团的吴天文是个极普通的人。但是,当日历翻到1985年11月的时候,这株小小的雪莲发出了耀眼的光,团党委决定为他报请二等功;《新疆日报》、《喀什日报》评他为优秀通讯员;《乌鲁木齐晚报》聘请他为特约通讯员。身旁的战友们亲热地称他为“边防线上的小记者”。就连小吴自己也难以相信:自己也竟能在《解放军报》、《文汇报》上崭露头角了。谁都知道,成功来自永远进取的耕耘,可谁能想到,仅有三年,小吴在千里边防线上跑了十多次,苦是难以想象的。1983年时,小吴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娃娃兵”,来到了军营,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好些事又使他感动不巳,渐渐地,他萌发了写稿的念头。起初,一篇、二篇,上百篇稿件寄往报社,却连一篇也未见报。他第一次感到:世界上没有那么容易做的事。  相似文献   

15.
人们称江苏省泅阳县新袁镇人武部部长刘述敏为“秀才部长”,是因为他不但把基层人武工作干得红红火火,连年得先进受表彰,而且他的一支笔也过得硬,是位“老新闻”,迄今他已在各类报刊上稿2200篇。刘述敏在部队时就是位小有名气的“上记者”,在部队7年时间平,他出黑板报、写广播稿、写各种材料,样样都来。正因为在部队的磨炼为他以后从事报道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功底。1986年他被县人武部挖去当报道员。到人武部后,他一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认真自学业务书籍与马列理论,不断提高业务与政治理论水平.一边注重多写多练笔。到人武部第…  相似文献   

16.
金一南的《苦难辉煌》一路颂扬、一路飙升之际,杨奎松的一篇《“辉煌”莫建沙滩上——对(苦难辉煌〉一书的正误与批评》的书评,曾让学术圈外一些读者多少有恍然大悟的惊讶:原来这本书竟然有“不可理解的错‘抄'‘不可接受的误‘读”’“不可理喻的编造”“不可容忍的剽窃”四大软肋。当然,也有的读者对杨奎松的批评很愤慨,认为他“尖刻”,是“学霸”。一场“笔墨官司”到现在也没有收场。  相似文献   

17.
在报刊、广播中常有混淆武警与“军”之别的说法。如称武警部队的车为“军车”,称武警战士为“军人”或“解放军战士”,等等。这是一种误解。顾名思义,武警即我国武装警察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省雷山县,很多人都认识张希才,或者从报纸上熟知”张希才”这个名字。 张希才是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人,苗族,现在县魔芋加工厂工作,任厂工会主席。翻开他的履历,他的头衔可多着呢!酉江镇科技办公室主任、科普宣传站站长,敬老院院长,县魔芋厂工会主席。在任副乡长时他积极发动群众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绿化环境,群众亲切地称他为“绿色乡长”;因为他爱好新闻写作,且无论他走到什么地方采访,总是一袭土布衣和草鞋,高高挽起的泥脚杆,人们誉他为“草鞋记者”。 15年来,他共采写新闻稿件 1100多篇, 1985年 …  相似文献   

19.
去年年底的一天晚上,济南军区后勤某部汽车队礼堂内掌声一片。战士报道员江辉胸前挂上了金光闪闪的一枚三等功奖章,战友们都向他没来羡慕的目光,江辉动情地说:“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李队长的‘激将计’!”原来,队长李富华在去年新兵上交的《入伍决心书》中发现,江辉写的决心书语句流利,情意并茂,很有特色,觉得他是个搞报道的“料子”,应该加以培养,就安排小江加入了队报道组行列。谁知,江辉写了几篇稿件,在当地报刊上“辉煌”了一阵后,即认为大功告成,就予以“封笔”,非但没成为‘甘B道迷”,却沉溺于武侠小说中去…  相似文献   

20.
(一) “理解万岁”,是老山前线战士面对祖国亲人喊出的肺腑之言,现已为人们广泛引用。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人际关系,人们都注重理解。新闻批评要正确、有效地开展,同样需要各个方面的理解.作为新闻界来说,首先要有对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的理解。常听到一些新闻工作者叹息“批评难,难批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批评者与被批评者之间缺乏真正的理解,也是其中之一。医生理解病人的疾苦,把良药苦口裹上糖衣,变成“良药甜口”,动手术前也要先打麻药。我们现在的新闻批评,绝大多数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改革探索中遇到的新情况、出现的新问题,目的是为了“治病救人”,帮助协调关系,改进工作。要减少批评的阻力和困难,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就有必要把“理解万岁”引进新闻批评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