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文章对古今中外美学对象观进行了宏观梳理与评析,在此基础上为当代美学确定了一个新的对象即审美现象。并且通过与各种观点尤其是“审美活动说”的比较,详细阐述了“审美现象说”的涵义及其合理性。进而论述了新的美学对象观之于美学的意义,特别是为与之关联更为密切的生活美学提供了建构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对王国维“古雅说”的研究中,传统的看法是以“古雅”为“风格”“技巧”“功力”或“艺术形式美”作为“古雅”的主要内涵,这些观念并不能反映“古雅”的本质,“古雅”是指以艺术符号的形式美为审美对象,以人在符合创造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为审美内涵的一种审美范畴。“古雅”说揭示了艺术活动的符号性质,县有重要的美学意义。阐释王国维“古雅”说的独特观念,使它在中国古典美学和西方美学的对话和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意义,这是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位奇才,他不仅在小说、戏剧理论上有卓越的建树,而且关于美的本质也有杰出的见解.在人类探索“什么是美”的问题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金圣叹的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被当代美学家们称之为“审美态度”的思想.有关审美态度的问题,朱狄先生在《当代的方美学》这部著作中给予了说明:“审美态度”的理论在当代西方美学理论界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乔治.迪基把这种理论概括为这样的一种观点:“只要审美知觉一旦转向任何一种客观对象,它立即就能成为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4.
美学浅谈     
人类的审美实践有悠久的历史 ,从西方的古希腊以及到中国的先秦时期就早已开始 ,并且对审美现象进行经验总结。 1870年德国人鲍姆嘉通发表“埃斯惕克”(美学 ) ,这时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古今中外对美学的看法 ,对美学的研究范畴 ,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有诸多不同的说法。我国古代论者如“诗家之景 ,如蓝田日暖 ,良玉生烟 ,可望而不可置于睫眉之前也” ,“文贵远 ,远必含蓄。……远则味永、文至味永 ,则无以加”等说法 ,也是对审美心理距离的一种认识。艺术表现和创作要进得去 ,出得来 ,齐白石曾指出“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则媚俗 ,不似…  相似文献   

5.
王朝闻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他从艺术实践、艺术欣赏出发,探讨审美规律,并将之与人的审美生存紧密联系起来,加速了当代美学研究的深化,切入到美学与人的生存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在审美关系研究、审美研究对象开拓、审美特性确立、当代生活艺术化尺度等美学问题上都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研究审美机制,就是研究一个事物为什么成为主体的审美对象,它和主体构成了什么关系时,才被主体肯定为美的事物,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和审美意义。对审美机制的研究主要有以突出主体作用的“唤起说”,以强调客体作用的“客观说”和重视对象形式结构与主体情感心理结构之间异质同构的“同形说”。后者是以美国美学家阿思海妯为首的完形心理学流派审美机制论的核心论点,是一种建立在完形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比较有建树的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表述?西方美学一直把关和艺术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核心所在,现当代中国美学侧重于审美关系的研究,审美幻象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对象,当代中国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审美制度.  相似文献   

8.
王元化说:“文学创作过程就是作家的心理活动过程,如果不揭示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就永远无法揭示文学创作的秘密,从而就会导致有害于创作的各种机械论继续在文艺领域内驰骋。”这里所阐明的道理,对于美学研究也同样适用。可以说,也正是从这一观念出发,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人们在美的欣赏与美的创造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审视包括审美经验在内的,有关审美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能力,以及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方面的内容,使美学研究不断地向人们的内心世界深入,是当代美学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向,也是美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蓬勃发展的主潮流。事实上也正如皮朝纲同志在其《审美心理学导引·引言》中所指出的:“近几年来,随着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审美心理学也越来越受到美学界和文艺界的广泛注意。”是的,随着人们的研究视野与研究领域的拓展,美学理论正在大步地向心理研究转移。至  相似文献   

9.
审美与文化     
当代美学进入了美的消解和美的泛化的双重困境。用“审美文化化”建设美学的缺陷在于没有认识到审美与文化深刻的内在矛盾。作者认为,审美与文化深刻的矛盾正是文化发展更新的机制。审美对文化的批判是美学的当代使命,其中心是建设具有审美人化特征的新文化,即“文化审美化”。要把对人的审美培育作为美学研究的核心,任何美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属只能是对人本身的塑造,美学就是美育之学。因此,只有以人的审美塑造(培育)为中心,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建设,才是当代美学研究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0.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在研究对象关系上含混不清,导致学科建设基础不稳。通过分析美和美育的本质意义,来探讨教育美学和审美教育学的对象及其异同: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以“美的教育”为对象,即美育活动及其意识现象;不同之处是,审美教育学中的“美的教育”即审美教育,教育美学的对象则还包括“美学的教育”和“教育的美”。  相似文献   

11.
“妙悟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学说。这个学说由朱光潜和宗白华先生引入近现代美学。形成了现代美学“妙悟说”,从而标明了“妙悟”在审美中的地位和作用。“妙悟”在审美中居于本源性的基础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这个思想,是朱光潜和宗白华先生留给我们的重大启示之一,对于中国当代美学的建构具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审美主义的内涵及其在西方现代美学中的两种路径,即感性的、主体性的审美主义和主体间性的审美主义。最后,笔者对中国现代存在审美主义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对刘小枫先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中关于中国审美主义的一些说法进行了商榷,并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现代美学的启蒙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13.
当代声乐美学应属传统美学研究的范畴。流行乐坛特别是流行歌曲可谓当代声乐美学的典范。透视流行歌坛,将会很快介入当代审美文化的中心地带,而从流行歌曲所表现的“真”“伪”与“智”的含量及关系来看,它不仅是重要的哲学问题,也是理解当今流行歌坛的关键与根本。  相似文献   

14.
“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或者说“人的对象化”和“对象的人化”,是欧洲十八世纪后期以来一直引人注目和争论不休的美学命题。严格地说,这个命题在西方哲学和美学史上至少有二千五百年的演变过程。早在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和拍拉图的学说里就已成为“感觉论”和理念论”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也已明显地蕴含着这个命题。这是因为人的审美意识只能萌发并建立在审美关系中,审美主体和客体,即人和对象的关系,是任何美学思想不能回避的第一个命题。尽管古代美学家没有提出“人化的自然”、“人的对象化”这些概念,但却不可避免地必须接触这个  相似文献   

15.
试比较钟嵘“滋味说”与司空图“韵味说”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文论中,对诗歌“味”的探讨和研究由来已久。南朝钟嵘提出了“滋味说”,这一说法触及到诗歌创作中如何超越形式层面而追寻更深层的意蕴问题,但其论述仍不够全面。而真正完成这一使命的是唐代的司空图,他在其诗论中提出了“韵味说”。对此二人关于诗歌“味”的探讨和比较,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味”这个古典文论中的诗歌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关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183;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关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关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关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17.
梁宗岱是现代文学京派文学批评的重镇。1944年,他创作了长篇美学论文《试论直觉与表现》。在此文中,他批判了克罗齐的“直觉即袁现”说,并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审美批评出发,将审美创造过程分为受感、酝酿、结晶和表现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深入地揭示了审美期待的表现、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体验的回味及审美传达的整体过程.深化了中国现代美学在审美创造论方面的研究,其理论创新思维对当代美学的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味”成为美学范畴历史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滋味”说关注诗歌的审美作用、关注审美主体,其审美创造与审美趣味观同接受美学的观念契合等具有时代意义的美学特征,认为“滋味”说的诞生,树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纯文学标帜,促进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摄影美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的性质是由其研究的内容决定的.要确定摄影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就要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摄影美学主要是研究摄影艺术的,不是研究摄影技术的.摄影美学不研究摄影艺术的一些具体问题,所研究的是摄影艺术的审美性质、审美价值、审美创造、审美鉴赏以及审美标准.总而言之,摄影美学是研究摄影艺术的审美问题(美学问题)的一门社会理论学科,即是说,摄影美学是研究摄影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20.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促成了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和美的本体向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的转变,并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深化了对审美活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它使美学由形而上的思辨研究开始主要转向具体经验的研究,形成了以经验归纳和心理分析为特色的新范式,为美学注入了“观念联想”、“审美同情”等新观念。它结合时代特点,对美、崇高等传统美学范畴给予新的阐释,注入新的内涵,以诸多原创性理论丰富了西方美学,并影响着近、现代美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