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有多个数量,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解题就容易了。一、巧转条件例1五年级原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后转进几名女生?分析与解: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总人数也在变化,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可以把原来“女生占715”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1-715)”,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531)”。这样先求出后来全年级的人数,再求出后来又转进的女生人数。列式为240×(1-715)÷(1-1531)-240=8(…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思路,而且要追求解法的优化。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怎样在应用题教学中追求解法的优化呢?一、换个角度,解法优化例1光华小学六年级原有学生240名,其中男生占712,后来转进几名男生。这样,男生占总人数的35,问转来几名男生?这道题,抓住“男生人数”这个方面想,很难解决。换个角度,从“女生人数”思考,问题便能化难为易。从题目里可以看出,男生人数在变化,而女生人数没有变。根据女生原来占总人数的1-712=512,后来转来几名男生,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  相似文献   

3.
刘德宏 《青海教育》2002,(11):38-39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目中有多个数量,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解题速度就快了。现举例予以说明。一、巧转条件例:五年级原有学生240人,其中女生占715,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后来转进几名女生?解题思路分析: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总人数也在变化,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可以把原来“女生占715”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1-715)”,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531”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1-1531)”。列式为:240×(1…  相似文献   

4.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题目中有多个数量 ,而且数量关系比较复杂 ,解答起来比较困难。如果能掌握一些巧解方法 ,解题速度就加快了 ,现举例说明。一、巧转条件例 1 五年级原有学生 2 4 0人 ,其中女生占 71 5 ,后来转进几名女生 ,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 531 ,后来转进几名女生 ?解题思路分析 :这道题女生人数在变化 ,总人数也在变化 ,只有男生人数没有变 ,可以把原来“女生占 71 5 ”转化为“男生占全年级人数的 ( 1 -71 5 )” ,把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1 531 ”转化为这时“男生占总人数的 ( 1 -1 531 )”。这样先求出后来全年级的人数 ,再…  相似文献   

5.
例1.某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7,从外地转进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全班原有学生多少人?【分析】“从外地转进6名女生后”,女生由占全班人数的73变为占全班人数的12。这时女生的人数在变,全班的人数也在变,而男生的人数却是不变的。男生不变,就要把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分率转化成占男生人数的分率;男生人数不变,就要用男生人数作单位“l”;男生人数不变,就要先求出男生的人数。从“某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7”来看,全班人数占7份,女生人数占3份,男生人数占(7-3)份,故原来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7-33。从外地转进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  相似文献   

6.
例1.某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73,从外地转进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2。全班原有学生多少人?【分析】“从外地转进6名女生后”,女生由占全班人数的73变为占全班人数的12。这时女生的人数在变,全班的人数也在变,而男生的人数却是不变的。男生不变,就要把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里已习惯列算式解应用题,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不仅 不习惯,而且觉得既繁又难.其实,这是由习惯带来的误解. 对于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基本上不能显示列方程解法的优势, 而有一些复杂的应用题,就可以比较明显地显示出用列方程解答 的优越性. 如小学中常见的一类题目:S 例1 某班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35,又来了2个男生 后,男生占总人数的23,问:原来全班多少人?? 分析1 小学常用的算术方法思路:注意到整个过程中 女生人数未变.原来男生占总数的35,则女生占总数的25,因…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归类整理二、复习提要“应用题”由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和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五个部分组成。用一步计算解答的应用题叫做简单应用题,复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量关系。训练学生看到有联系的两个条件,就可以提出若干个可解答的问题。如看到“六(1)班有26名男生,28名女生”这两个条件,即可以提出:(1)六(1)班共有多少学生?(2)女生比男生多几人?或男生比女生少几人?(3)女生是男生的几倍?或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  相似文献   

9.
某些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往往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给解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解答这类应用题,通常要先统一单位“1”,然后再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例1.华舍实验学校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9名,且男生人数的2/5与女生人数的1/2相同,求六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名?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有这样一道题;“新光小学六年级有128人,已经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占。而达标学生的:是女生,达标男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以前学生接触到的是整数、小数四则混合应用题,现在学生乍一接触分数应用题,总是觉得不好接受,解答起来难度较大,而这类题在教材中又占相当比重,如何提高学生对此类题的解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题多解、由繁到简、由浅入深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答问题,拓展解题思路,增加学习兴趣。 一、教师提问,学生先分步解答,然后师…  相似文献   

11.
有些应用题,一个量的变化能引起与其相关联的量的变化。在解答这类题时,如果能找出题中的"不变量",以此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就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例1.上学期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5/9,这学期有:21名女生加入数学小组后,男生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2/5,求参加数学小组的男生一共有多少名?  相似文献   

12.
有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从份数入手分析,还能找到最佳解法。例:六年一班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这时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上学期全班有学生多少人?眼一般解法演找不变量,转化单位“1”由于本学期转入女生6人,因而全班人数随之发生了变化,“38”和“49”的单位“1”不同,不能直接建立数量关系。但是,从题意中不难找出男生人数是个不变的量,因此应把男生人数看作单位“1”。由“上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8”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8÷(1-38)=35;又由“本学期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9”知,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9÷(1-49)=4…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8~59页例2、例3。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地用归一法、分数知识进行解答。2.提高学生分析、转化、探索能力。教学重点:理解用分数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思路。教具准备:投影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沟通联系根据下面条件回答问题: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几比几?2.黑兔只数与白兔只数的比是2∶5。兔子的总只数可以看作几份?其中黑兔只数可以看作几…  相似文献   

14.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如果出现不同量的单位“1”,可以利用“不变量”,转化不同量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清楚,从而找到解题方法。例学校田径组原来女生人数占13,后来又有6名女生参加进来,这样女生就占田径组总人数的49。现在田径组有女生多少人?马小虎是这样想的:田径组原来女生人数占13,可以把田径组原有人数看作单位“1”,又来6名后,是把现在田径组的总人数看作单位“1”,于是就列出6÷(49-13)=24(人)。只要一检验,便会发现答案不符合题意。因为原来田径组的人数与现在田径组的人数不一样,单位“1”的量就起了变化,这是两个不同量的单位“…  相似文献   

15.
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问题,是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问题,它决定着解题方法。怎样认识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呢? 有的教师认为,在有分率句子中的“是”、“比”、“占”、“相当于”等词语后面的量,即是表示单位“1”的量;也有的教师认为,题目中哪个量都可以看作单位“1”的量。试看下例: 某班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3/4,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按前者的观点分析问题,其思路是这样的:根据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3/4,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全班人数就相当于女生人数的(1+3/4),也就是女生人数的(1+3/4)是42人,女生人数为42÷(1+3/4)=24(人);根据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  相似文献   

16.
[题目]某班的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3/7,后来又转来1名女生,这时的女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4/9,该班原来有学生多少人?  相似文献   

17.
有些应用题的倍数(或分率)的后面还附带有一个具体的数量,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凑整转化的方法来解答.例1.五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有23人,其中男生是女生的2倍还多2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怎样凑整转化、合理变通呢?我们可以这样想:假设男生减少2人,则男生人数就恰好是女生人数的2倍.这样,总人数也应减少2人,即23-2=21(人).然后,根据“和”“倍”规律,分别求出男、女生人数.  相似文献   

18.
在解答复杂的分数(含百分数、下同)应用题时,经常会遇到标准量不一致的情况。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标准量的“转化”训练,使他们能够找到一个解题所需要的标准量,以此与题中的已知条件相对应。如果说找准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那么进行单位“1”的转化则是解答复杂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了。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训练的。 一、换一个量作标准且的练习 1.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 2.男生比女生多25%,女生比男生少。3.女生比男生少20%,男生比…  相似文献   

19.
[题目]学校科技小组原有学生若干人,其中4/7是男生,后来又有7人参加,此时男、女生人数正好相等。原有男生多少人? [分析与解]男生占原有人数的4/7,则女生占原有人数的1-4/7=3/7,即男生占4份,女生占3份。后来又有7人参加,男、女生人数正好相等,显然后来的同学中男生少、女生多,有四种可  相似文献   

20.
在给学生写任课教师寄语时,我常会挑选一些名言警句送给他们,其中引用频率较高的有:深挖自己立足的地方吧,在那里一定有泉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知识如同沙石下的泉水,你挖得越深,泉水就越清澈……在数学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与学生一同“挖井”。以比的有关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出示一个关系句“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然后鼓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看能想到哪些问题“。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2倍。“”男生占总人数的25。“”女生占总人数的53。“”女生人数×23=男生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