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28页例4。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解下列方程  相似文献   

2.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通过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寻求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从而求得问题的解答。由此可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列方程题应用题的重点。那么,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确定好题中的等量关系呢?下面就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中的几道例题为例,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从第六册教学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开始,专设“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的应用题,为高年级学习列方程解答应用题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到第八册又设“简易方程”一个教学单元,这一单元从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开始,突出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并且由解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扩展到列方程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由含有一个未知项的方程扩展到含有两个未知项的方程。这些知识为第九册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奠定了基础。第九册第二、三单元的分数应用题,是以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五(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十一)册第54页例4。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规律,学会列方程或算术式解答此类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试图让学生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迁移规律探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形如x×(1+(n/m))=a的应用题,在试探、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统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第七册应用题教学浅谈林永刚小学数学第七册中的应用题包括: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租两次归一问题等。这几类应用题条件多、数量关系复杂,特别是在列综合式中,既要弄清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和步骤,又要把全部解题过程用一个完整的式子表这出来。对此,学生...  相似文献   

6.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要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与算术方法思路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往往感到困难。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从而找准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布列方程,并不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不同思路解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一系列具有承前启后、循序渐近的基本练习,使学生逐步熟练掌握运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韦Fang 《陕西教育》2000,(2):32-32
连乘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与第六册连乘应用题形式不同,它是为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归一”应用题做好铺垫的。其特点是:单一量是不变的,未知量随着两个已知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懂得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并在分步解答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借助  相似文献   

8.
例4(义教小学数学第九册Pl_(22))是稍复杂的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即“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求这个数”相应的逆向思考应用题。用列方程解答可化逆为顺,思路较顺,体现了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优越性。教学时,可以学生原有的相差关系为认知原型,通过比较、诱导、启发,促使认知技能的迁移,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出等量关系,巧列方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的一个飞跃。在小学代数初步知识教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可进一步拓展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许多用算术方法不易解答或无法解答的应用题。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简易方程》教学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 (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 (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求未知数 x,列出含有 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 )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3页例1、例2,练习二十一的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会用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2.通过比较,沟通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难点:分析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1.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九册小学数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这一册教材总的编排是:在第八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小数乘除运算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小数四则计算能力;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应用题方面,在已学的基础上总结应用题的解答步骤,进一步教学解答三步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提…  相似文献   

12.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继续,也是列其他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初中一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这一内容,在初中代数课本中分散在第一册第三章。第二册第五、八章,第三册第二章各章中,由于列各种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分析,思考方法和步骤是一致的,所以为了打好基础,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中的应用题,类型多、变化大,数量关系复杂,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小学数学前九册应用题的概括和总结,抓好本册应用题的总复习非常重要。通过总复习,要使学生弄清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及解题方法,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两步应用题教学要点丁元清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中的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学过一些简单的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扩展了两步应用题的范围,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思路,提高解题能力,为以后学习列...  相似文献   

15.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中的重点内容。 由于学生对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比较熟悉,刚开始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容易产生负迁移。所以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有的学生列出与算术解法完全一样的特殊方程(即未知数X单独在等号的一边,而另一边则全是已知数)。因此,本节的重点应放在分析等量关系和列方程这个关键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6.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引进代数知识的一部分.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可以使某些题化难为易,能促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安排在第八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中进  相似文献   

17.
生乙:李老师:x2x337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九册第二单元113~11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2.通过学习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难点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呈现信息,提出问题1.师:谁愿意把你的年龄告诉大家?(板书:生甲今年12岁)请和他一样大的同学举手,有没有比他大…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第八册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节中的例题知习题,其解答程式与算术解法的解题步骤有着根本区别。怎样帮助小学生理解解答的思维方法,掌握设未知数和列代数式的要领,找到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现就自己的体验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列代数式的基本训练与布列方程的准备。一道应用题所列的方程,犹如一台整装好了的机器。方程中有关数量的含未知数的表示式是它的部件,依据等量关系布列的方  相似文献   

19.
复习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 13 9页至第14 2页。  复习目标 :   1 进一步认识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   2 进一步明确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并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3 懂得归一应用题与归总应用题的联系和不同之处 ,能较熟练地列综合算式解答。  复习重点 :进一步明确连乘、连除应用题和归一、归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 ,理清解题的思路。  复习关键 :真正理清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 :投影片、插板。  教学过程 :  一、回忆知识 ,沟通联系。   1 提问 (讨论 )。   ( 1)这个学…  相似文献   

20.
“简易方程”是小学《数学》第八册的第一单元,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过的运算定律及几何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以及初步学会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生由学习数字算式到学习方程,这在他们的认识上是一个飞跃。教学方程的初步知识,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