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要义,高校是进行孝道教育的主阵地.本文从孝道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入手,以文化自信为切入点,探索高校进行孝道教育的逻辑理路,并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孝文化自信意识、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深入挖掘孝文化自信底蕴、尊重大学生文化主体地位三个方面入手,对高校重视孝道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国传统道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社会的多元价值理念冲击着传统的孝道观,大学生的孝道观淡薄,需要根据大学生孝道观存在的问题,实施孝道教育,以传承和发扬优秀的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与核心。德育则是其根本内容:其初伸之以孝道,其终则要成贤成圣;在主张灵活多样教育方法的前提下,更突出强调父母与子女血缘亲情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传统孝道式微有历史原因,也有当代对孝道教育的缺失及现当代西方文化冲击等原因。弘扬传统孝道,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去糟取精,传承借鉴,结合国情民意,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孝道,党员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孝道,精华与糟粕并存,对国人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传统孝道的内容特点入手,保留传统孝道孝养老人、敬养老人的优秀传统,摒弃传统孝道中父子尊卑主从、所有和被所有的关系,以及传统的祭祀观,并结合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成员减少、亲子冲突严重、子代依赖性强、代际关系失衡、人情淡化等特点,重新从“养亲”“谏亲”“显亲”等几个方面构建传统孝道在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价值,使得现代独生子女家庭朝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百善孝为先"。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农村传统孝道开始弱化并面临着严峻挑战。究其原因,有社会经济模式发生变化的原因,也有社会道德滑坡和教育缺失的因素。但因为"孝"最初是属于血亲家庭道德规范的范畴,因此从家庭维度,特别是从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家庭居住方式、家庭感恩教育方面来探寻农村传统孝道弱化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孝道”思想产生于殷商时期,其最初表现为对祖先的厚葬和祭奠;周代进一步发展并开始由对死人的祭奠过渡为对活人的尊敬;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大师分别赋予“孝”许多新的内容,“孝道”思想遂渐趋成熟,逐渐成为维系家庭伦理的准则并进而上升为安邦治国的根本。《孝经》一书也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不仅对殷周时期的“孝道”有所扬弃、继承和发展,而且囊括了先秦儒家学派论“孝”的全部内容,充分反映了儒家的“孝道”观。认真研究并吸收其积极成分,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养老敬老是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内涵,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农村养老问题尤为突出。社会现实要求人们重新考察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弘扬孝道的合理内涵,对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文化中,葬礼是人生四大礼仪之一,葬礼是死者无法亲验的习俗内容,它体现的内容不仅是生者对死者的一种孝道和仪式,而且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本文选取的河南省新郑市的丧葬习俗,意在通过丧葬的仪式来探究内涵的宗教因素,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是宣扬孝道的。蒲松龄的孝道观与儒家传统的观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悖之处。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对小学数学课程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提出了要求,而孝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无疑属于思政元素之一。本文指出了当前小学生存在的不尊重父母的普遍现象,进一步提出小学数学德育融合存在的困境,通过挖掘亲情教育中的孝道文化与小学数学的融合的案例,针对德育的不足,从案例中提炼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其他教师和小学从事课程思政教学给予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孝道观到今天都很有启发意义,千年思想传承至今,可见孝道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探究孔子的孝道观,探索现代孝道发展的新方向,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3.
孝道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一直遵奉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规范,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又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当代高校德育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传统孝道在新时期的德育内涵,充分认识传统孝道对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将"孝"引入大学生德育,切实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在他的巨作《聊斋志异》中充分体现了他对"百善孝为先"思想观念的推重。《聊斋志异》以孝开宗明义,对孝道进行了反复弘扬,甚至通过描写因果报应来宣扬孝道。为了弘孝他还总结了十二种行孝的方式。蒲松龄之所以如此大力宣扬孝道其原因有二:第一,蒲松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第二,现实生活中蒲松龄本人就是个行孝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议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500份涉赡养纠纷判决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赡养权益保障面临孝道观念淡化、法律调控有限、精神赡养难实现、经济因素制约、子女养老压力大等困境.建议:重整孝道文化,宣扬新型孝道;完善赡养法律,增加惩罚条款;完善调解制度,注重精神赡养;提供政策支持,加强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6.
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先秦各家在构筑自己思想体系时必须面对的传统思想资源。孟子正是在改造传统孝道的基础上,走了一条“以孝释礼”的道路,即把主要用来标志贵贱、等级身份的宗法之礼转变为表达血缘情感的孝道之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字学和文学两方面,对孝道的形成进行了阐述以及它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揭示了统治阶级利用孝道维护其统治基础,从而达到对劳动人民残酷剥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符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所著《潜夫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孝道伦理思想,概而言之,包括诸如"以顺志为本,以崇丧为末";"以致养为本,以华观为末";"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等内容,这些思想在当今新农村伦理道德建设中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视广告的普遍性及视听综合属性决定了电视广告是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媒体。电视广告内容中包含的道德因素对儿童的道德影响则有:助人为乐的榜样示范、孝道美德的感染、生态伦理的共鸣、文明行为的熏陶等。电视广告活动具有道德建构和道德消解属性,都会对儿童产生一定的道德影响。  相似文献   

20.
道家孝道思想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认同,再至创造发展的过程.它以"尊道贵德"为原则,以保存纯真情感为内容,宽容地对待子女个体意志的追求.这些光辉思想对建构现代和谐的家庭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