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正电视剧中常出现这样的情景:医生对心脏停止跳动的病人进行"电击",主人公奇迹般地醒来,场面既紧张又感人。"电击"是如何救活主人公的?首先要知道,心脏跳动是靠自身电活动指挥的。当发生严重电紊乱时(如室颤),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 心脏疾病是使人类致死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及时了解病人心脏状况以进行诊治是临床医生长期追求的,也是医疗仪器研究设计人员长期奋斗的目标。但是,许多病人心律失常发生的频率很低,特别是在心脏疾病的早期,需要一定的诱因才能发生,靠作心电图检查扑捉的阳性率较低。临床医生希望有一种可以连续、长期监测心脏活动情况的仪器。由这种需求,出现了心电遥测和监  相似文献   

3.
《内江科技》2014,35(8):123-124
<正>人们对心脏的急需程度排在第三位,紧随肾脏和肝脏之后。单在美国,每年就有大约3500人在排队等候,这对器官移植和生物工程都提出了极大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心脏移植,研究人员正努力通过组织工程,在实验室里培养出新的心脏来。这种工程心脏与目前的用钛合金和塑胶制造的"人造心脏"不同,它用的是病人自己的干细胞,不会被病人的免疫系统排斥,从而有望解决困扰全世界的移植器官的缺陷问题。器官:从科幻到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革新》2013,(11):58-58
有一次,心脏外科的一起手术发生了意外,病人死在手术台上。心脏手术本就具有高风险,医生认为这是正常死亡,但死者的家属认为这是由于医生的不负责任,拒绝将死者的尸体移出手术室。手术室主任非常恼火,他郑重告诫家属":必须将死尸移出手术室,不然会  相似文献   

5.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病人接受不同性别供体心脏移植的后果存在较大区别。接受同性心脏的病人,术后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的几率较低,一年内存活率比接受异性心脏的病人高20%。  相似文献   

6.
胡瑶 《金秋科苑》2008,(23):32-32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病人接受不同性别供体心脏移植的后果存在较大区别。接受同性心脏的病人,术后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的几率较低,一年内存活率比接受异性心脏的病人高20%。  相似文献   

7.
刘妍 《科学生活》2007,(11):90-91
心脏是人体中惟一一个片刻不可以休息的重要器官。当人的生命开始在母体胚胎里孕育时,心脏就夜以继日地开始工作了。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2007年9月30日是第七个世界心脏日,此次活动的中国区主题是"健康家庭,和谐社会",为保护心脏、愉快生活而又一次向全社会作出呼吁。  相似文献   

8.
心脏静如台     
当你正在家里写作业时,突然你的写字台不停地晃动起来了,你还能把字写好吗?如果你是外科医生,你要在病人的心脏上进行手术,而病人的心脏却跳个不停,你的手术还能进行吗?显然不能。但现在,科学家宣布,医生很快就能够在跳动的心脏表皮上动刀了!  相似文献   

9.
《科学生活》2011,(9):40-41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而心脏疾病则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世界上需要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是全世界每年捐献出来的可供移植的心脏还不到2000个,许多患者因此而失去了生存机会。为了挽救生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研制可代替心脏功能的人造心脏。从1960年代开始的“全人工心脏”计划,正是为了拯救心脏病患者而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文化》2007,(3):47-47
下次去医院探望病人,带只狗一起去可能有助于病人恢复健康!美国心脏医学会近日研究显示,小狗能对心脏病患者带来安抚作用,改善他们的病情,比单单只有人去探病效果还好。这项成果支持了"宠物疗法"用于急性心脏病患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美国科学家最近称,他们通过给"脱细胞化"处理后的尸体心脏注入活细胞,成功地使这些心脏恢复了跳动。这种心脏"复活术"如能用在人类身上,  相似文献   

12.
新知     
《科学与文化》2007,(5):18-19
人工呼吸有碍心脏急救?大多数人都在电视上或现实生活中见过急救心脏病人的场面:一名行人突然用手按住胸口,表情痛苦地倒在人行道上。这时  相似文献   

13.
1907年,两名外国学者在人的右心房临近上腔静脉处,发现了一条长15毫米、宽7毫米、厚2毫米具有特殊结构的组织,称为窦房结。这就是正常心脏昼夜平均搏动12万次的策源地。1967年,有人详尽地剖析了数百名心律不齐病人的资料后指出,窦房结或其周围心肌组织的病变,可以导致心脏搏动的形成和冲动传递发生障碍,从而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并伴随  相似文献   

14.
据加拿火国立卫生研究院(CIHR)网站6月21日讯:位于多伦多圣马克医院的科研人员发现,心脏电击除颤器的使用时机决定了被抢救病人的存活率。如果在对休克的病人实施完人工心肺复苏10秒钟之内使用心脏电由除颤器,会大大提高抢救的成效,相反,如果间隔时间超过20秒,那么抢救的成功率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5.
梁利槐 《知识窗》2006,(2):52-53
性格莫名其妙发生了变化 最近西方媒体称,美国女公民西尔万娜·佩斯卡把给她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医生告上了法庭.医生感到很震惊,因为手术做得相当成功,病人的感觉也不错,她还有什么不称心的呢?  相似文献   

16.
英国医学专家研制出一种与充气睡袋相似的装置“休克毯”,它可将心脏病人的血液从腿部挤压到上身,增加心脏和脑部的血液供应,帮助挽救生命。这种休克毯类似于充气睡袋或汽车安全气囊,当病人心脏病发作时,将休克毯裹在其腰部及以下部位,使它在30秒内迅速充气、膨胀,就可挤压病人腿部,促使血流向身体上部流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I0009-I0010
<正>[导读]阿伯泰邓迪大学的科学家正在实验室中培育微型人类心脏,这种由干细胞培育而成的微型心脏直径只有1毫米,每分钟大约跳动30次。他们培育这种微型心脏是专门为了找到心脏肥大的治疗方法,心脏肥大会使心肌变厚、变硬,使心脏难以抽取全身血液,甚至能够导致病人猝死。  相似文献   

18.
美国医生最近做了一宗罕见的心癌手术。他们取出病人的心脏,切除所有的癌细胞,然后再把心脏放回病人的胸腔里。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宗成功利用“自动移植”的方式来治疗心癌的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19.
心脏起搏器是一项最近几年开展的心脏起搏技术,它具有恢复心房及心室电机械同步的作用,用于治疗严重心动过缓防止在缓慢心率基础上发生或反复发生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危险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在高原地区该项技术尚未广泛开展。通过我科对4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护理实践,了解病人对此治疗技术缺乏相关知识,针对影响因素,作好术前心理护理,病人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加强心电监护,观察起搏各项参数,做好用药指导,以确保有效起搏。  相似文献   

20.
心绞痛,是冠心病几种类型中的一种。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突然发生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及时救治可缓解病情,转危为安。由于此类病人发病急骤、危险性大,宜先行家庭救治。心绞痛的发生,主要因供给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有了病变,使管腔变窄、血液通过置减少、缺氧而引起的心肌细胞的代谢障碍所致。病人往往因劳累、激动、吸烟、受寒、饱食等而发病。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上肢、左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