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尹邦云 《出版广角》2015,(5):106-107
图书发行员在出版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培养一批能征惯战、立见成效的优秀发行员,成为各出版社的一项重要工作。图书发行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推销工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这需要图书发行员自身努力学习、不断提升,更加需要出版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矩阵营销     
"除非把东西卖出去,否则什么都谈不上."这一直被视为销售业的真理.独立出版商所做的任何营销决定都是为了推动整个销售过程.图书的出版、发行、定价和促销也是为了吸引人们购买图书,从而获利.  相似文献   

3.
市场与政策共同催生联合体 发行体制改革是联合体诞生的直接动因. 1982年以前,各出版社将所出版的书籍统一交由新华书店总店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总发行,而不能委托第三方或自办发行.1982年实行"一主三多一少",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图书发行行业(但仅限于零售业),出版社也从此取得了自办发行权和本版书的总发行权.1988年"三放一联",即放开渠道、放开购销形式、放开折扣,联合经营,极大地活跃了图书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4.
周筠 《现代出版》2000,(2):38-40
当今 ,各家出版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图书发行工作更成为各社工作的重中之重。关于图书营销策略的讨论也广泛见诸报刊。但是 ,从笔者在各种大型图书订货会上了解到的情况来看 ,强化发行人员的“懂书”意识 ,比起各种营销手段的运用 ,似乎更有必要。对于出版物的文化层次偏高的大学出版社 ,强调发行人员应当“懂书”就更有必要了。某次 ,在订货会上 ,笔者看到一家南方的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本MBA(工商管理硕士 )考试的英语科目的辅导用书 ,恰好笔者正在准备MBA考试 ,需要好的英语辅导书 ,便向该社发行员提出几个笔者感兴趣的与MBA…  相似文献   

5.
"把书卖出去,把钱收回来",这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硬道理. 现在,众多出版社感到迫在眉睫的问题是既不能把书卖出去,又不能把钱收回来.不少出版社的库存月月增加,退货率年年上升,30%以上的退货率越来越司空见惯,同时,来自书店的回款越来越艰难,回款周期越来越长.于是,出版社尴尬地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  相似文献   

6.
"宴"者,<夜宴>也.冯小刚第一次执导大片,不少人以先睹为快,据说票房已经过亿;意想不到的是,根据电影出版的同名图书,却遭遇到了滑铁卢.上海书城工作人员透露,此书上架一个月来,只卖出了可怜的四本.出版社仰天长叹:"连发行费用都收不回来."  相似文献   

7.
一、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发行体制根本改革的目标是……使货畅其流,书尽其用,更好地贯彻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需要"(见1982年《关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理顺出版社与书店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图  相似文献   

8.
切实加强图书发行与选题关系的研究,努力促进发行队伍的编辑化,是进一步扩大发行,实现出版社社会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方法。对多数出版社来说,它的90%以上的经济收入都是依赖图书销售取得的,出版社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靠图书发行来实现。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许多出版社都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一方面加强了发行队伍的建设,不断地把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充实到发行队伍中来,使发行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是制定了多种多样的能激励发行人员积极性的政策,使他们多发书、发好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我们天津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各家出版社在发行图书时,与新华书店或图书经销商之间一般都采用先发书后付款的交易方式.为了真实地反映出版社图书整体销售情况,出版社对于上述的销售业务作会计账务处理时要先记入"应收账款"账户,待书款到位后再予以冲销,转入"银行存款"账户.但是,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竞争方式的多样化和图书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出版社的图书发货后,书款往往不能及时收回,造成出版社的资金难以到位,有时甚至要影响出版社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已经引起各家出版社极大关注.本文对此略谈几点意见,与出版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0.
一、注重图书策划,优化"三农"选题 <人民日报>曾经报道:为农村出书,帮农民致富,重庆市"两元钱实用知识丛书"发行200多万册.纵观当今图书市场,卷轶浩繁,然而,多数不过是过眼烟云,昙花一现."两元钱丛书"偏偏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处,营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局面,何以至此?首先是市场定位妥当.此套丛书,以不增加农民读者负担、靠规模赢利为指导思想,在书价普遍提高的图书市场,反其道而行之,坚持"一书一题,每册图书不超过两个印张,定价不超过两元钱",从而在图书供给与广大农民读者普遍较低的经济承受力之间,找到了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自办发行意识的深入人心,发行部在出版社的重要位置已毋庸置疑.这在不少出版社对发行部人力、物力的巨大投资上可见一斑."发行"有其这样的字面意义:"发"即发书;"行"即行不行,即发了书后行不行.具体而言,行不行的考察依据有两点:一是退货行不行;二是回款行不行.如果两者都行,发行部应该不会存在大问题了.针对这样的发行理念,出版社在发行方式上有过不少尝试,而现在最普遍的发行方式正是我要提到的"业务员负责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机械工业出版社为进一步深化出版社的营销策略,在"编印发联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员营销"策略."出版社的书好,服务更好"是对出版社采取"全员营销"策略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地方科技出版社的图书发行员,从编辑岗位轮岗到发行已经有8个年头了。8年的不断重复,似乎也完全习惯了作为一个自办发行粗放式管理下的卖书郎的身份。然而在与市场打交道的这些年里,越来越体会到出版社传统的自办发行模式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地方科技出版社的图书发行员,从编辑岗位轮岗到发行已经有8个年头了。8年的不断重复,似乎也完全习惯了作为一个自办发行粗放式管理下的卖书郎的身份。然而在与市场打交道的这些年里,越来越体会到出版社传统的自办发行模式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著名出版家小赫伯特·S·贝利在<(图书出版的艺术和科学>一书中写道:"出版社的活动和决策深受一群才华横溢的作者所影响,他们被看作是出版社的力量和源泉."可见,优秀作者的能力构成直接决定着图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教辅图书无论在图书零售市场还是系统发行市场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蛋糕.据统计,2001年我国大陆566家出版社就已有528家进入教辅出版领域,近两年来这一数字又有所攀升.教材教辅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许多出版社对教辅图书的出版情有独钟,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三农”书发行不畅是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遇到的共同性问题。“三农”书的发行基本上是通过新华书店这个主渠道,而基层新华书店目前只设置到县一级,这给分散于广大乡镇农村的农民购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很多农民经常反映市场上买不到实用的“三农”书,反映在出版社则是有不少的积压书;而同样是这些“三农”书,通过作者下乡作技术服务去销售,往往相当畅销。因此,以现行的图书发行机制发行,并不能真正满足广大农民对“三农”书的需求。作为“三农”书发行“正规军”的新华书店,普遍存在着对“三农”书市场的变化不适应,对“三农”书市场和…  相似文献   

18.
图书发行渠道是否畅通是关系到出版社生死存亡的一件大事,在出版业进一步走向市场的今天,探讨成熟出版大国的图书发行得失显得更有意义。 图书发行,就是把图书从出版社的库房转到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手上,从他们那儿转到消费者手中,实现产品到资本的转变。这一过程直接与批发和零售的需要相关。无论哪种分销商,他们的资金和库房面积都是有限的,出版社必须适应购买方的需要,而不要期望他们来适应出版社。 一般来说,美国的图书发行有以下几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开辟发行渠道是出版社图书发行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图书发行畅通与否,关键在于发行渠道畅通与否,要做好图书发行工作,必须抓好发行渠道的开发,加强渠道的建设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在出版界,长期以来有"一般图书"和"文教图书"的提法."文教图书"是指教材、教参和教辅,"文教图书"之外的,都是"一般图书".笔者认为,这种大而统之的分法欠科学,应该对"一般图书"重新定义;明确什么是"一般图书",对非专业出版社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笔者认为,与"一般图书"相对应的,应该是"特殊图书".什么是"特殊图书"?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特殊群体的、具有特定内容的、通过特殊渠道发行的图书."特殊图书"相对于"一般图书"而存在,是一个大概念."文教图书"是"特殊图书"的一种,是小概念.因为它基本上是老师和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用书,一般不通过新华书店的柜台售出,而是相关部门专营或一定渠道批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