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完形填空题是集词语辨析、词的用法及搭配、语法、单句理解、语篇理解的考查于一体的综合题,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理解、逻辑推断能力及语感。它既考查学生基础能力的运用,又考查学生根据所给内容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综合判断和分析概括的能力。答题时,要做到单句理解与语篇理解的统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的统一。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做题过程中的疑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2.
[考查角度] 中考阅读题中,词语题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②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或指代的意思,③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④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⑤理解词语的准确运用,⑥理解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⑦理解词语的表达顺序,⑧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在词语理解题中,有时会突出对成语的考查,如成语识记,语义理解,实际运用等。  相似文献   

3.
正完形填空题是集知识型试题和能力型试题为一体的综合型试题。它集词语辨析、词的用法及搭配、语法、单句理解、语篇理解等的考查于一体,既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测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完形填空题不同于单项填空题的主要之处就在于它能比较客观地测试考生在短文所提供的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近几年高考的完形填空题在命题设计上出现了重大突破,一改过去对语法,句式关系及固定句型的考查,而侧重  相似文献   

4.
在阅读练习中,常常会出现“文句中某词语能否删掉?”、“某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等的问题。其目的是考查同学们对语句的理解,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述的能力等。下面针对这两类题的解答方法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考“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不仅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题量较大,而且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词语运用。《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对该考点的表述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要求为“表达应用E”级。具体考查两个层面的能力:(1)正确理解词语,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正确使用词语,即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需要注意的是:考查不仅有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近年各地试卷此题的考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2010年高考也可能出现综合考查的命题,或者在语言运用题中穿插考查。不管命题形式是否会出现变化。大家一定要坚持扎实复习,做好语言积累,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分类型讲解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向险峰 《湖南教育》2006,(11):33-33
一、完形填空的特征 高考完形填空是一种立意新、要求高的综合性语言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英语基础知识解题的能力,特别是短文阅读的能力。它集词语辨析、词的用法和词语搭配、单句理解、语篇理解的考查于一体,既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查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背景知识的迁移能力、语言的深层剖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分值比重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练习中,常常会出现"文句中某词语能否删掉?"、"某两个词语能否调换位置?"等的问题。其目的是考查同学们对语句的理解,品味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述的能力等。下面针对这两类题的解答方法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8年高考英语命题特点与2009年备考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8年高考英语命题特点 1.突出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008年的英语试题更加注重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对语篇、语境的整体把握和深层理解。今年的单项填空难度较往年都略有降低,考查内容均为中学教学中的重点,没有偏题怪题。题干简短,但语境自然完整,句意清晰明了,重视语言的真实性,利于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境进行理解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了解完形填空题的题型功能、考查目标、考查内容、试卷特点对解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首先来解读完形填空题。考查目标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综合运用词汇、语法的能力,着重考查对语篇的理解和对实词的运用。涉及阅读理解能力、词汇辨析能力、词汇的搭配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篇能力等。考查内容从涉及文章内容的范围分有2类,语篇题(含逾越句子层次)和句子题;从考查的角度分有3大类:上下文关系类,词语理解和搭配类,语法知识运用类;从考查的具体内容分则有更多类型:①细节理解型,既考查对词汇、语法知识的理解,又考查对文章细节内容的领会。准确理解文章关于人物、事物、现象、观点的具体叙述,依据材料本身进行判断。②线索理解型,即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设空,文中有暗示,有的题在前,暗示在后,有的暗示在前,题目在后。③逻辑推理型,即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设置环节、设置因果关系、设置逻辑障碍。④文化背景型,即针对材料所在地特别是英语国家的史地知识、文化背景、生活常识、人文状况等出的题。⑤语言搭配型,主要是动词、名词、介词的搭配,还有习惯用法。⑥语言形式型,指语法知识运用,这类题一般在20题中有1~2道。⑦词语...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阅读理解题是各地中考乃至高考的英语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阅读理解题的考核内容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所给材料,理解其中词语、句子或片段含义的能力。有时也可能涉及到对全文意思和篇章结构的理解对一些问题做出推理和判断。阅读理解的考核中包含了对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考查;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背号知识、各种常识、科普知识和一定的分析及逻辑推理的能力;要求考生  相似文献   

11.
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综合性的题型,它集词语辨析、词的用法及搭配、语法、单句理解、语篇珲解的考查于一体,既考查了考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检测了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它不仪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具备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今年北京海淀区中考试卷 ,第Ⅰ卷“基础知识及运用”的第二部分 ,由去年的“填空简答题”改为“语言运用” ,分值也从 1 0分增加到 1 5分。我以为 ,名称的改变反映了命题者对考查内容、能力的认识更加明确、深化。三个小题 ,都是活的语言运用 ,摒弃了静态的、概念化的语文基础知识考查。第 8题 ,要求根据表意的“着重”点 ,运用关联词语重组句子。这比简单地辨认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能力层次显然高了一截 ,考查了复句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第 9题 ,要求思维上“展开联想和想象” ,语言上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 ,综合考查了多项能力。第 1 0…  相似文献   

13.
孙依璇 《高中生》2011,(2):40-41
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高考英语考查的核心。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完形填空题要求同学们能够通篇考虑,注重关联。理解语境.灵活运用,对同学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突出语篇、强调运用的完形填空题,旨在考查同学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学们只有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依据大纲要求,目前各地中考语文命题的趋势是普遍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阅读题中的词语理解题就是考查这种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张凯 《现代教育》2005,(5):46-48
新修订的考试大纲规定,《大学语文》(本)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四个方面。其中词语解释题和两篇古文阅读题是对考生语言能力的考查,共22分,占试卷的1/5强。因此,考生应从战术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正确运用熟语,特别是根据语言环境正确选用近义成语,是检测考生理解和运用词语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成语考查题难度一般不大,考生失误原因多种多样:或以今义去理解古义,或不知熟语特定的意思,或错误理解熟语中的典故,或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诸如此类.因此,辨析成语运用正确与否,关键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此外,还要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固定搭配、适用范围、成语的语体风格及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17.
阅读理解着重考查考生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在中学英语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考考纲》阅读理解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英语能力题占分比例逐步提高,而阅读理解题占分比例逐步提高,而且阅读理解题是每次考试中分值最大的一类题,考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也正反映了考生运用英语进行理  相似文献   

18.
刘步春 《考试》2011,(9):17-18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对于修辞的考查,较少单独设题,而是将其融入到其他考点中,综合考查考生对常见修辞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考查方式也并不限于一般的语言运用题,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也常涉及到修辞方法。本文就语言运用题中常见修辞方法的考查方向试作探究。  相似文献   

19.
就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而言,出现了6道考查语言连贯能力的试题。分布在第一卷中的4、8、9题,第二卷中的32、33、34题,分值是总分的22%。6道考查语言连贯能力的题,考查角度各自不同,下面我们依次分析并解答(注:试题略)。第4题考查关联词语填...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学科现代阅读题中都出现了词语和句子的品味题,这些题虽然出自不同的篇目、不同的语境,但要求却是一致的,就是要结合语境反复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既符合《语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要求,又能够一针见血地考查出学生对词语探幽发微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