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大量佉卢文、汉文资料和考古资料论证了尼雅遗址的废弃是政治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废弃时间大约为公元45—376年。  相似文献   

2.
《钢和泰藏卷》地名研究评述牛汝辰敦煌所出《钢和泰藏卷》,正面是汉文佛经,背面则是藏文与和阗文文书,皆为于阗派往沙州曹氏使臣们所写,对我国西北史地、交通与民族的研究具有极重要之价值。使团有两个吐蕃贵族而供职于阗者,其中Rgyasam并为使团首领,藏文文...  相似文献   

3.
朱丽双 《家教指南》2011,(2):108-113
笔者近年整理并翻译与古代于阗有关的藏文文献,其中包括伯希和(P.Pelliot)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藏文文书P.t.960《于阗教法史》(Li yul chos kyi lo rgyus)。这份文书内容丰富繁杂,包括于阗建国传说、于阗的守护神名号、于阗的菩萨名号、于阗的著名佛寺、于阗佛法灭没经过,等等。笔者的工作主要是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IDP提供的彩色图版对文书重新做转写,同时利用这些年学界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在每段转写之后附以汉文翻译和详细的词汇注释。本文为这份文书的译注之二,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毗沙门和舍利弗决海,于阗由海子转成桑田;二是地乳王子和耶舍大臣建立于阗国的经过。  相似文献   

4.
《医理精华》(Siddhasara)是一部约成书于7世纪中叶的印度医典。它曾被译成藏语、于阗语、阿拉伯语和回鹘语等文本,其中的于阗语文本就出自敦煌藏经洞。本文阐述了《医理精华》的作者、性质、内容、各种文本以及研究情况,特别提示汉文资料是研究《医理精华》的一个新视点,可以揭示它在中印医药文化交流史中所具有的价值。并以“八分医方”和沙糖的药用为例,利用敦煌汉文医学文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朱丽双 《家教指南》2011,(4):113-118
笔者近年整理并翻译与古代于阗有关的藏文文献,其中包括伯希和(P.Pel l i ot)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藏文文书P.t.960《于阗教法史》(Li yul chos kyi l o rgyus)。这份文书内容丰富繁杂,包括于阗建国传说、于阗的守护神名号、于阗的菩萨名号、于阗的著名佛寺、于阗佛法灭没经过,等等。笔者的工作主要是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IDP提供的彩色图版对文书重新做转写,同时利用这些年学界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在每段转写之后附以汉文翻译和详细的词汇注释。本文是这份文书的译注之三,包括于阗的八大守护神、于阗的八大菩萨、于阗的灵验伽蓝以及于阗二部僧伽持见之情况等。  相似文献   

6.
一已有的研究和存在的问题在伯希和、斯坦因自敦煌搜去的一批古藏文文书中,有一些不属于吐蕃统治河西时代的,而是其后沙州归义军节度使、甘州回鹘和于阗国相互交往或官府使用的文书。由于8、9世纪吐蕃分别统治过这些地方,皆曾使用藏文,所以在吐蕃统治结束后,藏文仍然通行,尤其是三地之间彼此交往,不论用于阗文,回鹘文,汉文都有一定困难,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语言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利用胡语文献、汉文文献的对勘和历史语音演变规律,探讨于阗文书《甘州使臣向于阗王庭的报告》中的dfim、吐蕃文书《审定沙州蕃汉各族官吏位阶状》中《蕃汉对译词表》中lungrje、古代突厥文Terkhin碑中lumǒisi、回鹘文写本Or.8212—179中lawxan ǒigěi与汉文“龙家”或“龙王”的对音或意义关联。同时,文章也对龙家在第二突厥汗国时期、漠北回纥汗国时期、河西陷蕃时期、归义军初期、甘州回鹘早期的活动有所论及.并认为“龙家”一名的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域诸族与中原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8.
汉语文理想化依次有三步。(1)完善计算机字符集,制定并推广《字母汉文构词注音方案》,简称《字母汉文方案》(含“第一批字母汉文当用词汇表”),修改国家语言文字法,实行汉字和字母汉文混用的语文政策,用汉语音标逐步取代汉语拼音。(2)发展普通话:逐步引进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和古汉语并使之与汉语普通话相互适应。(3)编制并推广“理想词汇”,及时将“理想词汇”收入词典。  相似文献   

9.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了许多稀世的古代遗书卷子。它除大量的汉文写卷而外,还有许多是用吐蕃(藏)文、龟兹文、于阗文等诸多种文字书写而成的。为研究我国和中亚各国的历史,增添了许多新的资料,大大丰富了它的研究内容。近读《西北史地》1987年第2期所载王尧、陈践两先生的论文《归义军曹氏与于阗关系补证》,收益颇多。王、陈两位先生在文中公布了P.t1284号吐蕃文书中的第三封  相似文献   

10.
令人神往的梦幻都市 尼雅遗址位于今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北一百三十余公里的沙漠深处,此处正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国所在。《汉书·西域传》有“……王治精绝城,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的记载。唐玄奘赴印度取经返回时,也曾路经这里,而他所描述的精绝国,早已衰败而无人烟了。本世纪初,英国人斯塔因(M.A.Stein) 曾三到尼雅,收集了七百多佉卢文木简和五十多汉  相似文献   

11.
回鹘文佛经大多译自汉文,及至元代,由于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始有部分经典依藏文本译出。从吐鲁番、敦煌出土的回鹘文佛经经典看,回鹘之翻译技巧大致有三端。其一,专有名称,直接采用外来术语。相对而言,译自汉文的回鹘文佛籍所含印欧语言成分反多于汉语,而译自藏文的回鹘文佛典,所含印欧语甚或汉语外来词却多于藏语词汇;其二,回鹘文之佛经翻译,常常以一种文字为底本,同时参考其他文本,如以汉文本为底本,那么,藏文本甚或梵文本同时被用作参考;其三,注意借鉴佛经藏文、汉文译本的翻译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将彝、汉语文和古籍记载内容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彝汉语文,彝汉文古籍记载内容有相同、相通、相互关联和相互补充之处;而最古老的、原始的文化内涵,却留存于彝语文及其用以记载的古籍当中,是中华万年文明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和考释了敦煌壁画中的于阗装饰佛瑞像.新发现海眼寺瑞像实际有两种,属于装饰佛的为海眼寺圣容像.首次对固城瑞像进行了系统考释,提出固城瑞像主要是过去诸佛之瑞像,在敦煌具有"背光中密布千佛(或鳞片)"特征的瑞像均为此种瑞像.于阗装饰佛瑞像在形象上受到了于阗国土装束的影响.莫高窟第98窟于阗国王李圣天像之服饰实际上是汉族帝王冕旒衮服与于阗王传统装束的混合形式.于阗装饰佛瑞像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于阗王、佛一体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文献中出现了大量"太子"称号,所指既有于阗太子,也有曹氏太子。敦煌文书关于"太子"的记载中,部分有明确的"于阗太子"称号;部分我们根据文书中的人名、于阗"天子窟"、于阗使者、于阗僧人等信息,可以推断相关"太子"称号为于阗太子。受到于阗"太子"称号影响,归义军政权也称节度使的儿子为"太子"。敦煌文书中,曹元忠应该有三个儿子被称为"太子",曹延禄至少有两个儿子被称为"太子"。  相似文献   

15.
发现于新疆策勒县的C8号至C11号唐代汉文文书考释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释了20世纪末发现于策勒县北沙漠废墟的4件唐代汉文文书,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考证出佛经残页为《僧伽吒经》,并指出其为古于阗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其次对《曲伦致魏将军状》中的用词及职官进行了考释。最后对2件税粮籍账中的小、青、广禾等名词提出了新的见解,并能通过对籍账的研究,发现唐两税制在于阗畅行无阻,运行正常;同时,贞元七年(公元791年)于阗可能未陷于吐蕃。  相似文献   

16.
藏族地区城镇小学语文教学目前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一是以藏语授课为主的小学模式(藏族小学),即把藏语文、汉语文分别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全部使用藏文版教材,用藏语授课。二是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小学模式(普通小学),即把汉语文、藏语文分别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全部使用汉文版教材,用汉语授课。或者,语文课仅开设汉语文,不开设藏语文,其他所有课程均使用汉文版教材,藏语作为辅助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7.
佤族是中国云南省西南部的一个民族,是西南地区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佤族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主要聚居于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本文以汉文史籍的记载为中心,来探讨历史上汉文语境中所见的佤族历史与宗教,从而客观地反映出历史上汉文化语境中的佤族。  相似文献   

18.
英语和法语同属印欧语系,它们之间互相吸收融合、互相影响发展,渊源很深,两种语言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法语的词汇.旨在通过它们的关系和异同帮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中国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第二外语法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文化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其基本要素,因而,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上必然有所体现,对词汇的解释也必然能体现民族或文化之间的差异。英汉语言分属两大不同语系,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之间由于地理、民俗、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表达同一概念的词汇,在各独特的文  相似文献   

20.
敦煌写本有汉文、藏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这里所要论列的只限于汉文写本,其他文种的写本有待于专家来谈。同时,这里所论列的虽然限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写本,但也适用于吐鲁番出土的和历代传承的相近时期的写本。至于本文所说的“整理”,则包括辑、录、校、注、译等方面,后者目前所见主要是汉文对外文的翻译,而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成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