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浅析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科技期刊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这使得期刊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成为必需.从论文的投稿、审稿到编辑、排版、校对,甚至期刊的发行和读者阅读、检索文献,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在编辑部的整体工作流程中,编辑处于作者、读者、审稿人和编委群体之间的中枢区域.针对编辑的特殊位置,探讨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如何处理好与作者、读者、审稿人、编委的关系,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亮红 《培训与研究》2008,25(6):113-116
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是学报编辑人员的政治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高校学报编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对做好本职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须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和对作者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当好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与中介;在工作中要形成忧患意识、差错意识和创新意识;此外,还须把对编辑工作积极的评价转化为敬业的自觉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做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4.
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是学报编辑人员的政治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体现,高校学报编辑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对做好本职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学报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须本着对社会负责、对读者负责和对作者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当好沟通作者与读者关系的桥梁与中介;在工作中要形成忧患意识、差错意识和创新意识;此外,还须把对编辑工作积极的评价转化为敬业的自觉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做好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5.
学术质量是高校学报的生命.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高低与编辑意识的强弱密切相关.编辑人员所具有的编辑意识是指在学报编辑活动中,编辑从事编辑工作的主导意识,即编辑人员所具有的观念和指导思想,也就是引导编辑做好选题策划、审稿编稿、出版发行的思想行为.不断增强和优化编辑人员的编辑意识,是全面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周立波是可亲的人民作家,也是可敬的人民编辑家.他的编辑思想和理念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他认为,编辑要有服务社会的担当意识、服务人民的读者意识和服务作者的育人意识.周立波的编辑思想和理念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期刊编辑工作中,审稿是一项重要环节。审稿工作是期刊编辑按照期刊设计的意图和要求,对文稿的最初审读和检验。审稿所要检验的是文稿的思想、内容及其表现方法等,是一项思想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创新能力是期刊持续发展的动力。文章对在新形势下,期刊编辑如何做好创新工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杨贤江是我国早期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中国近代出版史上一位出色的编辑家,《学生杂志》因他的努力而闻名大江南北。杨贤江的编辑工作与革命工作是相得益彰的,与时俱进、以读者为本并坚持正义是他编辑思想的主要表现。杨贤江的编辑思想和实践对今天的编辑工作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网络技术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改变了学术期刊传统和固有的编辑出版方式.网络技术在编辑手段、与作者的交流方式、出版效率等方面都给编辑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强化网络意识,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提高终身学习能力,积极应对网络带来的挑战,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编辑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编辑的主体意识集中地体现在编辑意图中;编辑的主体意识与编辑的思想意识、审美意识、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编辑的主体意识决定了编辑的能动作用,编辑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作者队伍和引导读者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职教刊物应为职教人建设精神家园,打造理论高地,引领职教理论与实践发展。职教刊物编辑应对刊物、作者、读者负责。要负"三责",职教刊物编辑应对职教刊物、作者、读者有感情,有政治意识和质疑意识,有文字功底和编排能力,有静下心来坐住冷板凳的耐力。  相似文献   

12.
张昀 《甘肃教育》2021,(4):62-63
网络的发展和期刊的发展紧密相连,也和期刊编辑的工作密切相关。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加快了教育期刊编辑来稿处理的速度,缩短了约稿与组稿的时间,使得编辑和作者的沟通更加便利,有效提高了审稿的效率,提升了编校工作的质量。因此,教育期刊的编辑需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熟练掌握网络办公技术,使之成为自己工作的有力助手,进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读者与编辑出版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编辑服务的对象。编辑的读者意识,是指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需要、兴趣、动机、情绪及能力、认识水平、层次结构和变化规律与认识过程的抽象概括。编辑读者意识的培养,一是加强对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的学习理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深化对读者在编辑工作中的作用的认识。编辑的读者意识体现在: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尽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要求;要在提高读者上下功夫;重视读者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高校学报编辑模式,使编者,作者,读者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电脑和网络成为最重要的编辑工具,整个编辑工作流程更趋简便,更符合现代化的要求,也使高校学报编辑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光盘版和网络版成为高校学报的重要出版形式。  相似文献   

15.
论期刊编辑的版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编辑在期刊运营过程中是否具有版权意识对期刊能否得到良性的发展非常重要。首先,编辑必须在明确期刊社的相关权利的基础上,把好审稿关,尤其要注重审查作品的独创性。其次,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要注意维护作者的保持作品完整权。再次,在当今期刊数字化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编辑更要具有版权意识,在和作者签定合同时应知道懂得如何规避侵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构建编辑与作者的和谐关系,科技期刊编辑需构建和谐的编辑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自我和谐建设;注重培养和提高协调审稿专家、作者、读者以及编辑同仁和谐相处的能力,善于与作者及审稿专家沟通;树立“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公平公正对待每篇稿件;善于换位思考,尊重理解作者。唯有如此,才能与作者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从而增强科技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茅盾不仅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出色的编辑家。表现在他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意识,追求鲜明的期刊个性和强化读者意识,成功进行期刊商业化运作三个方面。在大众文化迅速普及的今天,茅盾的编辑思想对文学期刊及报纸副刊编辑的改革,编辑如何深入社会底层,深刻地把握时代脉搏,体察人文心态,恰当运用编辑技巧与方法,把握作者、读者及所编期刊的关系都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素养的一些做法,以供参考和借鉴。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学习掌握编辑学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编辑相关的学术活动,提高编辑加工能力及审稿能力,积极协助专家审稿,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并善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出期刊编辑工作的新思路,努力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的编辑人才。  相似文献   

19.
编辑、作者、读者是编辑过程中的三个基本关系。编辑工作是组织、处理稿件的过程.稿件为作者创作,编辑组织加工稿件的目的是满足读者的需要。可见,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本文试对期刊的编辑、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以利于更好地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期刊的办刊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编辑活动中处理好编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编辑质量的重要因素。编辑要善于发现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树立受众意识,满足读者不同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