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S市中小学自主办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存在学校部分办学自主权不足、学校治理机构作用发挥不充分、教师和学生等利益主体参与学校治理层次不高、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治理范围较窄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办学自主权难以真正落实、学校内部治理机构设置不合理、教师和学生参与治理意识不强烈、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因此,为真正落实中小学自主办学,应该扩大重点领域办学自主权,健全学校内部自主办学机制,鼓励教师、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完善社会参与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教师参与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但学界关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讨论仍显不足。基于PISA调查数据探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影响效果问题,多层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教师参与学校治理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业表现,但教师参与不同领域的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能力是影响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并且教师能力能够显著调节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为此,首先要树立善治治理理念,鼓励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其次明晰教师参与边界,提高教师参与能力;最后要优化教师参与路径,建立教师参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学生参与学校内部治理有助于学校真正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打造和谐文明校园、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存在学生、学校和国家社会层面的困境.保证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有序和高效开展,可采取以下措施:学生要增强参与意识、提升参与能力;学校要转变观念、规范制度、完善机制;全社会要支持并营造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氛围.  相似文献   

4.
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参与动力,是中西方高校在教育治理中亟需深入探索和突破的问题。基于学生主体与学校场域两个维度,梳理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六大动力因素:主体态度、参与需要、自我效能、参与制度、民主沟通和信息反馈。以辽宁省8所高校在校生作为调查样本开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六大动力因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生参与行动的实现需要学生主体和学校场域的共同作用;不同学业阶段、不同政治面貌的学生在动力因素选择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学科背景下的学生在大学治理信息反馈方面的动力选择有显著差异。为激发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动力,高校应创建良性治理环境,营造基于身份认同的参与型校园文化氛围;维护学生权力,完善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制度;开辟民主沟通渠道,构建公开评议和意见反馈并行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是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环节,它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各利益主体观念、目标与行为的冲突导致教师参与治理意识薄弱、参与能力不足及参与机会缺失等问题。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推进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核心在于各方利益主体为教师参与学校治理提供条件,赋予教师参与学校治理的权力,如此才能解决教师参与学校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多元主体参与共同治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强调学生公民作为主体参与社群事务,帮助学生在参与社群中养成公民资质。本文对美国学校公民资质教育理论、实践以及相关文献展开研究,对学校公民参与社群管理相关案例进行了梳理,对参与探讨地方公共议题、参与关注特殊群体,以及参与社群事务管理等案例进行了阐释。我国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在参与社群中为人民服务,对一系列志愿活动项目进行服务学习式的转化,从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7.
现代学校制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制度,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学生参与学校治理实现了学校制度的公正与自由,促进了学校制度的人文关怀,增强了学生对学校制度的信任。公正、自由、关怀和信任都是现代学校制度基本的伦理价值,学生参与制度建设从根本上保障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合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校发展的主体也是学生,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策略探究,需把学生作为主要对象,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并根据他们不同的意愿、不同的需求去探寻治理策略。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人格和个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建证新的治理组织和治理制度,最终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新型学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校治理概念包含着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型。高校治理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是高校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问题。这种平衡需要一定的制度进行规范。本文认为,多元参与的治理模式,有助于减轻学校管理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群体利益冲突和学术原则缺失等相关问题。高校法人制度、学术权威制度和学校问责制度,是新的高校治理模式中必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政治民主化不断推进,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参与式管理理论分别为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指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制度等也为其提供了法律依据,国内外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也为该问题提供了较好的实例借鉴。高校和社会各界都应关注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这个问题,从而使学生参与管理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实证研究——对武汉4所高校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管理中,参与管理是体现大学民主管理、促进大学内各群体和谐相处的重要方式,学生参与管理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民主管理的一个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赞同学生参与大学管理并有较高参与兴趣,但实际参与率比较低,学生对参与学校管理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有限。为促进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学校要多提供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在参与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要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和制度创新。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管理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对比中美高校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实践经验的异同,能够为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参与途径上,中美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管理学生事务,以学生代表身份参与学校各级会议,以个人身份向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提出建议,美国部分大学的学生代表在学术评议会上具有投票权.参与领域上,中美学生主要参与了教育教学、后勤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事务.在人事管理事务上,美国大学赋予了学生更大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对此,我国应坚持和发展学术自由理念,推进大学信息化和法制化建设,加强学生领导力和治理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3.
大学章程之于大学犹如宪法之于国家。完善和制定大学章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自主办学能力、协调校内外利益相关者的制度保障。从目前大学章程的建设过程和文本来看,学生作为学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事关自身权益等重大事项方面仍存在着缺乏参与、缺失维权途径等问题。加快健全和完善大学章程,尊重和彰显学生权益,进一步明确学生参与范围,保障学生参与学校治理的畅通途径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校发展的主体也是学生,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策略探究,需把学生作为主要对象,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去体验和思考问题,并根据他们不同的意愿、不同的需求去探寻治理策略。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其人格和个性,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建立新的治理组织和治理制度,最终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的新型学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组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通过NVIVO12软件对51份公办高职院校章程文本进行质性研究。章程中列明的高职院校学校层级内部治理主体主要有学校党委、校长、学术组织、民主与监督组织、社会参与组织、咨询审议组织,各治理主体配置相应权力并制定其运行规则。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呈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专家咨询”的基本特征。章程文本反映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组织制度存在如下问题:章程高度趋同,缺乏针对院校自身特点的制度设计;章程重要条款缺失,难以保障制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最高学术机构地位不明确,学术权力难以保障;学生民主参与权限模糊,监督权力被忽视;社会利益相关方参与不足,高职特色不突出;咨询审议权未受重视,缺乏科学决策的制度保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策略:突出章程的学校特色,做到共性个性统一;健全学术权力制度设计,保障学术话语权;吸纳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突出职教校企合作、服务当地的特色;加强咨询审议机构建设,保障学校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大学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学生可通过协商民主机制,将自身的诉求与大学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管理者的目标平衡与融合,通过制度性渠道与程序参与大学治理,实现大学治理结构的优化。我国大学与学生关系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权利,构成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法理基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增强大学相关决定的正当性以及被接受性,提高治理效能,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客观限度,大学应根据事务性质、学生参与能力、参与意愿等因素,确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方法和范围程度。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内涵学校治理是指学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重大决策的结构和过程。治理结构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权力结构,治理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权力再分配过程。学校治理结构包含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部分。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学校与政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群体相互作用的规则及其制度安排,是一种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结构体现在大学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配置,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一种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学校治理是对传统学校管理方式的超越,其典型特征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治理,即共治。政府的宏观统筹、学校的自主治理、社会组织的参与、以多中心治理为目标取向的学校治理模式,它融合多元力量,各司其职,共同治理,发挥多元共赢的作用。虽然治理理念在学校发展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学校治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学校治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现实性问题,倡导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学校,是实现以多中心治理为目标取向的学校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微观政治研究是西方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研究的新领域,尽管微观政治在学校治理中无处不在,但是国内对采用微观政治理论来探讨中小学(幼儿园)中家长参与学校治理的研究并不多。以微观政治作为理论框架,梳理西方家长参与学校治理中的微观政治内涵、微观政治运作过程和微观政治运作策略,并以当前我国学校治理中家长参与不足现象为例,从阿恩斯坦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以及意识形态冲突产生后的权力协调和权力转化维度探析家长参与学校治理中的微观政治运作,为我国家长参与学校治理以及家校合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参与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核心议题和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维度之一。对学生参与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三条道路不断推进:一是以学生参与帮助疏离的学生提高学业成就;二是把学生参与作为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三是通过学生参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从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学生学业参与的相关研究在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需要进一步深化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