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品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幽默是小品的生命.赵本山小品言语的幽默生成有其独特的偏离方式.本文尝试从语用学合作原则的角度,运用零度偏离理论,对其进行实例分析,探讨赵本山小品言语幽默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言语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本文对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断进行分析,结合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及veatch的背景与常规理论对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了探讨,揭示其小品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在概念合成理论四空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幽默言语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3.
小品是一种题材广泛,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概念整合网络能清晰地展现出小品中幽默言语的动态形成过程,有助于大众对于小品幽默言语的欣赏,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小品幽默言语研究新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节选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真假老师》中部分对白为语料,以例证的方式对其幽默言语进行解读,从关联理论下的三个方面来诠释《真假老师》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以期抛砖引玉,引出更多对小品的认知解读,从而提高小品语言的幽默度,提升观赏者幽默语言的艺术修养,并为喜剧工作者创作小品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赵本山小品语言机智诙谐、灵活新颖,使得人们在观看其小品时,不由自主地被其幽默所逗乐。赵本山小品的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失为研究的对象。这方面的研究确实很多,但大部分都只对其语言特色加以描述,而未对其幽默的真正原因加以分析。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利用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ohnL.Auste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赵本山小品幽默的真正成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幽默形式,喜剧小品是当今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文章从语用学的视角运用关联理论来解释2007年春晚小品《回家》的幽默语言,以萨克斯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和“相邻对”为依据,将小品中的语言划分成小的语言对话单位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幽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观众更好地欣赏小品提供一个新的语用学视角。结果表明:关联理论确实能够充分解释言语幽默现象。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幽默的分类、幽默的机制,从语用角度探讨了幽默小品文中的会话含义、关联、认知语境与幽默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娣 《海外英语》2014,(3):228-229
该文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小品《想跳就跳》中的幽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分析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是语用预设具有共知性,合适性,可取消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可以用来恰如其分地分析幽默,同时可以提高对小品幽默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喜剧小品作为独有的艺术形式,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和表演者丰富的肢体动作,为观众所喜闻乐见。本文拟从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出发,分析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的经典台词,阐释该小品取得幽默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小品是语言的艺术,其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作品的魅力所在。然而从对小品的艺术分析来看。对其表演方面的研讨较多,而对小品语言的剖析和阐述比较少。论文尝试以评价系统理论为基本框架,选取小品界有代表性的赵本山的作品《不差钱》为分析语篇,看一看在小品表演中,表演者如何通过语言制造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喜剧小品,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是广大群众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言语幽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目前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研究文献,多是分析总结其在语音、词汇、修辞格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利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尝试性分析小品《扰民了你》的言语幽默,探讨中国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在模因论视域下的特殊语用现象.通过引入乖讹理论发现,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生成实际是在语言模因发挥作用下的一个乖讹-消解的过程,即:发现不和谐及不断消解不和谐的过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模因视角下言语幽默制笑策略,藉此期望能为言语幽默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赵本山小品意味深长,家喻户晓,打造了一张中国喜剧小品的王牌,被誉为赵氏小品,幽默是赵氏小品的灵魂。赵氏小品中存在着大量的对逻辑规律的进行违反的现象,使其语言获得了深沉的幽默,逻辑规律的违反是指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对逻辑的四条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超越或背离,通过对逻辑规律的变异而又辩证的妙用,能产生幽默,既令人发笑,又耐人寻味,这是赵本山喜剧小品幽默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幽默言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对幽默言语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对中国某个具体相声演员的幽默言语研究却很少。对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片断进行分析,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和威奇的背景与常规理论对赵本山幽默言语的生成进行探讨,揭示其幽默背后的语言机制,提出了新的赵本山幽默言语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小品《不差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剧小品,是幽默的荟萃。以往对于幽默的研究,主要从语用学方面,研究对象主要是多个简短的幽默语篇,也很少有对某个小品的分析,而本文将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中的幽默话语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促成其幽默的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赵本山的小品《策划》为例,通过对幽默的认知分析,提出了小品言语幽默的生成和解读机制,挖掘了小品《策划》言语幽默的隐性含义。  相似文献   

17.
小品话语是一种有准备的、加工过的语言,属于非真诚言语交际范畴,遵守幽默原则,这是小品话语幽默性的内因。与普通幽默相比,小品话语幽默的特殊性在于满足受众的语境认同,这是小品话语幽默性的外因。小品话语幽默性的实现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是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人类语言交际的理论,此理论被公认为认知语用学这一领域的奠基石和主流理论.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汉语电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语言幽默的生成,发现此汉语小品幽默语言是由于认知中的最大关联和交际中的最佳关联不一致而产生的,此小品语言还通过适时的"明示",让观众无需付出较大努力便取得最佳关联,从而达到幽默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0年辽宁春节晚会上赵本山和弟子以及毕福剑再次携手演绎的小品《就差钱》,其幽默性和娱乐性丝毫不亚于央视春晚的《捐助》。本文就是分析小品《就差钱》幽默语言中典型运用顿跌和语音飞白的表现手法,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和品味赵氏小品的幽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关联理论出发分析小品《我就是这么个人》中的对白,探讨幽默的产生与明示——推理的关系,以及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反差对幽默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解读言语幽默的产生缘由,并希望能为大众欣赏喜剧小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