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1期刊登了唐军文同志的小文《不应有的失误》,指出《天山景物记》里“有时候,风从牧群中间送来银铃似的丁当声,那是哈萨克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饰在风中击响”之句的后一分句主谓搭配不当。对此本人不敢苟同。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认为,“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句子中有时可以缺少某个成分,这个成分如果需要可以确定的补出来。补出来之后句子的主要意思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表达效果多少有些差别”,(见  相似文献   

2.
快乐的铃声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李叔叔家玩。到了他家门口,我去按门铃,“丁丁当,丁丁当,铃儿响丁当……”一首优美的曲子响了起来,真好听。  相似文献   

3.
铃声丁当     
总是想起那次旅行,想起那“丁当”的铃声。由那个小站登上那列老式的小火车,刚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下,一阵丁当的铃声就响起来了……窗外的树木、房屋向车后飞掠而去,哦,真舒服!在列车单调而从容的节奏声中,我渐渐坠入梦乡。忽然,“丁当,丁当”,一阵铃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向窗外一看,小火车已停靠在一个小站上了,三两个旅客拎着行李正向出口处走去。那么快?我有些吃惊。旅程中的一段就这样过去了吗?我可什么也没有做呀!我忽然觉得十分懊悔:难道我就这样来度过我的分分秒秒吗?人生就是一次漫长的旅行,你不…  相似文献   

4.
苏运中同志对中学统编教材《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句的解释提出了意见,并对此句作了语法分析,认为“歌台”、“舞殿”是“状语”,“暖”、“冷”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响”、“袖”是宾语,于是将“暖响”译为“使音响有暖意”,“冷袖”译为“使舞袖产生寒气”(见《四川师院学报》1980年二期)。这样解释,有失句子原意,也打乱了原句的句法结构。我认为,“歌台暖响……”是一组对偶句,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分句的“欣台暖响”是主语部分,中心词是“响”,带上表处所的“歌台”一词,限制“响”发出的地点,带上“暖”说明“响”给人的感受,“歌台”、“暖”应该是“响”  相似文献   

5.
→钢镚与幼儿园老师
  班德在小区的幼儿园里当老师,孩子们每天都会问:“老师老师,你为什么走路的时候会丁当响,我们都不会呢?”那是因为班德的口袋里揣着几十个硬币,只要一有动作它们便相互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  相似文献   

6.
诤友     
圆溜溜的“铜铃”眼,短刷刷的双“马尾”,响丁当的笑声,再加上咄咄逼人的气势,这就是我小学时的一位诤友——金三三。  相似文献   

7.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儿,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间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相似文献   

8.
夏日诗篇     
夏天,是读诗的季节吧!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相似文献   

9.
至爱无言     
海风 《师道》2008,(11):58-59
一天,在校园中无意听到一首歌曲《父亲》。“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耕田的牛,父亲是孩儿背后的大山,父亲是孩儿避风的港湾……”一句句歌词重重地击在我的心坎上,我的脚步再也迈不开。回到寝室,我满怀愧疚之情拨通了家中那个久违了的电话……  相似文献   

10.
一岁月,请再送我那串串风铃(上海卷)那一串串风铃,在千年的微风中轻轻地摇响……它由“风”编织而成,它汲汨罗江水成长。它曾摇响在南山东篱下,它曾摇响在天姥山脚,岱宗绝顶,浔阳江头,它也曾摇响在古道、栈桥、杨柳岸,溪亭、孤舟、桃花林。现代人是幸福的,那被历史微风轻轻摇响的风铃声中,流淌着多少灵动的故事,演绎着多少令人怦然心动的情怀;我是幸福的,那岁月微风中的风铃声触发着我职业的灵感,孕育着我教学的创造。那一串串风铃,在千年的微风中轻轻地摇响……今天,又有串串风铃,在微风中摇响:那混合“侠”、“义”、“武”的风铃声,为我…  相似文献   

11.
开心果信箱     
《小学生》2006,(10):26-27
开心果姐姐:今天,我的爸爸妈妈又“开战”了,他们在房间里你一句我一句地吵,声音一个比一个响,好像一个是电闪雷鸣,一个是火山爆发。我准备偷偷去搬救兵,却被爸爸发现了。他大吼一声:“混蛋!给我滚回去写作业!”没办法,我只好溜进了书房。  相似文献   

12.
《说文解字》设立亦声部首“句”,并辖“拘笱鉤”3个亦声字。有人认为“句”部不当立,因为部首只表义,而亦声部首有表音功能,不该设为部首;有人认为“句”因其形义特点,难以归入它部,只能自成部首。实际上,“句”的确难以归它部且有从属字,因此必单立一部。从“句”诸字中除“句亦声”的“拘笱鉤”3字外,另有1个“句亦声”的字“雊”,它与“拘笱鉤”3字分归两部,有人认为这是《说文》属字归部的混乱,有人用字义所重说作为归部理据。实际上4字分归两部并不是归部混乱的现象,且字义所重说过于片面,应当着眼于字与字的关系,用“以类相从”的原则才能正确解释“句亦声”4字“拘笱鉤”与“雊”分归两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有个学生告诉我:她写了一篇《咪咪捉鱼》的作文,读给不识字的奶奶听,其中有一句:“忽听一声水响,”奶奶要她改成“忽听‘哗啦’一声水响,”这一改,具体形象了,亮丽增色不少。她深有体会地说:“在作文中注意使用拟声词真好,这是使内容生动活泼、形象鲜明突出的一个诀窍。”这位同学的话是有些道理的,拟声的确具有多方面的表达功能。那么,我们怎样用好拟声的修辞技巧呢?  相似文献   

14.
香烟     
用烟雾把自己与世隔绝街角的那一位父亲从划响打火机的瞬间就好像预订了一片风中芦苇  相似文献   

15.
玩法:给每人发笔和纸。然后向大家讲一个十分简单的句子,比如:“祖母在汽车里吃东西。”发令声一响,每个小朋友要用1分钟的时间写出一个句子来,意思和上面那一句相同,但不能用和上句相同的词噢。比方,你可以这样写:“我母亲的母亲在车子里啃食物。”也可以说:“我外公的妻子在车子里大饱口福。”如果5分钟过去了而你什么也没写出来的话,那就要被开除了!道具:几枝铅笔和几张纸party一意多词电报稿  相似文献   

16.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相似文献   

17.
    
我的班主任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听,班主任的“雷”声又在我们头顶炸响了:“这道题到底是对还是错?”同学们都鸦雀无声,教室里静得出奇,只有班主任那响亮的“雷”声在教室里回荡。“你们成天学的什么呀,一问三不知!”“雷”声更响了,他用手狠狠敲着黑板,同学们都低着  相似文献   

18.
适时示弱     
一直害怕上广告班的课.每次都要花好大的精力维持秩序。有一天,上课铃声都响过了,教室里依然人声鼎沸。如果是以往,我会大声地要求大家安静,可是那天,因为心里烦躁.便随口说了句“今天老师心情不好,别吵了!”结果有同学赶紧“嘘”了一声,接着听到有同学说“别吵了.安静!”几十双眼睛一齐看着我,“老师,烦什么告诉我们吧,帮你分担呢!”教室里出奇的安静,那一双双真诚的眼睛让我自然打开了心扉,  相似文献   

19.
老爸烧菜     
我 老 爸 有 两 大 爱 好 ,一 是 下象 棋 ,二 是 烧 菜 。 虽 然 烧 的 都 是些 家 常 菜 ,却 都 那 么 有 滋 有 味 。 “ 我 要 烧 菜了 !”他总 是 先 兴奋 地 叫 一 声 ,再 系 上 围 裙 ,小 碎步 地 走 进 厨 房 , 就 立 刻 忙 乎 开了 。 摆 锅 声 ,涮 铲 声 ,洗 菜 声 ,刀撞 击 砧 板 的“ 笃 笃 ”声 ,菜 被 爆开 的“ 劈 啪 ”清 脆 的 声 音 。 接 下来 进 入 了 演 奏 的 高 潮 :“ 滋 滋 ”的 油 锅 声 ,“ 沙 沙 ” 的 菜 下 锅 的声 音 ,“ 锵 锵 ” 的 炒 菜 声 ,“ 叮叮 ”的 瓶 子 碰 撞 声 ,”“ 当 当 ”的摆 碗 声 ,“…  相似文献   

20.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这是对贾宝玉出场的描写,其中,“外面一阵脚步响”,人未到,声先行,就像王熙凤的“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前者是脚步之声,后者是话语之声,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一直以来,由于王熙凤泼辣的话语之声过于经典,而使人们忽略了贾宝玉那急促、有力而且欢畅的脚步声。“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解无存,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