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弄清楚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使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观个性与客观要求有机地协调、融合,最终形成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的特色,有利于克服弊端,使播音和节目主持语言更加纯洁和规范。一、播音员、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的对立统一关系播音员和主持人是一个群体的人格总和与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独特个性的有机融合,是客观的“非我”与播音员、主持人主观“自我”的有机融合。“非我”体现于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断地“自我”突破、超越之中,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的“自我”是播音员、主持人不断减少和缩…  相似文献   

2.
赵贞  沈清萍 《声屏世界》2009,(12):39-39
眼里有受众。广播电视语言不是自言自语.也不是对空宣传,更不是自我欣赏.传播和宣传要看对象。播音员一般是在演播室里播音.身边没有听众、观众,初学者和缺乏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往往会“目中无人”“心中也无人”.这就使播音在贴近受众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容易出现为播而播,表现自我的现象。这就需要播音员加强自我修炼,在播音的时候眼里有受众,  相似文献   

3.
电视新闻播音员“态势语”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电视新闻播音员“态势语”剖析的必要性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播音员(或曰“主播”)代表媒介发布新闻,但是,受众并不仅仅把播音员看作是“代言人”,而是把他们看作是“人格化”的媒介的化身。所以当播音员以“真实的自我”参与新闻的传播活动时,其形象、态势、人格魁力,对提高新闻传播的可信度及其播出的综合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播音员只有以真实(当然也是正确的)表露自己的态度和感情的鲜明态势,作为言语表达的主要辅助手段,才能充分发挥电视传播媒介的直观性优势,使有声语言信息得到更准确、更有效的传播。因此…  相似文献   

4.
程炎林 《报刊之友》2012,(1):125-126
新闻播音员处在新闻节目的最前沿,是节目的窗口和形象。但是,随着从业人员队伍的逐渐扩大,播音员中麻木不仁的播音状态和不规范的语言运用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播音工作中不够“用心”。对待这项语言创作活动,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潜心钻研,在具体实践工作中,要做到静心、细心和诚心。播音员是观众通过电视媒体了解新闻信息的桥梁,播音员把这座桥“搭”好了,观众就能迅捷、通畅、准确地获取信息。这样,新闻播音员的作用就可以说是发挥到最佳状态了。  相似文献   

5.
播音员主持人主要是以有声语言进行再创作,笔者从多年的播音主持经历中体会到:播音员主持人应注意锻炼自己的声音,学会驾驭并美化自己的声音,使之成为得心应手的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6.
李恩吉 《记者摇篮》2004,(3):26-26,22
常听到的话是编辑、记者要做个“杂家”。做为在广播电视宣传工作中,以文字稿件为创作依据,以有声语言为创作手段的播音员来说,是否也做个“杂家”呢,广播前辈的话给了我答案,……“播音员不能比编辑、记者差”。  相似文献   

7.
播音员转而担当新闻节目主持人不能简单理解为依靠自然过渡。实践表明: 首要的问题是,调整心理差别、正确定位。播音员的创作纯以文字稿件为创作依据,是以有声语言进行宣传的专业人员。他与主持人在创作依据、创作身份以及与听众与节目的关系上有着较大差异。新闻播音是单向传播模式。自从主持人节目大批涌现以来,“说”新闻的理论就像紧箍咒一  相似文献   

8.
在传播成为显学的今日世界,语言的力量日益呈现其无穷的潜质。本文提出的播音语言内外特征实际就是指播音当中要讲究语言的“质”与“形”。质就是灵魂,形是灵魂的附着。它是帮助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把稿件变成自己要说的话,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运动起来,提示播音员、主持人找到恰当的表达语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话筒前的语言创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中国播音学》认为播音具有多质性的创作特征,“至少直接集语言、新闻、艺术于一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播音员既是新闻工作者,也是艺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播音主持"是一项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播音员主持人通过语言表达,向听众重现事件的真实场景。播音员主持人能否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关系到播音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关系到听众对播音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如何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播音主持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相似文献   

11.
翟量 《声屏世界》2008,(11):29-30
中国传媒大学张颂教授的“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对播音员主持人在有无稿件作为依据,进行有声语言表达创作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短短两句话蕴含着丰富的专业信息,富有思辨哲理。这一精辟的理论阐述对于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也是播音教育中对播音员、主持人的一贯要求。  相似文献   

12.
播音员把字的东西变为有声语言,不是简单地出声念字,而是要赋予稿件以音声化的加工创造,即“二度创作”。播音也是一门艺术,任何艺术都不能缺乏想象力,播音员的思维方式不能仅仅局限于逻辑思维,每一次播音创作,除了所必须的感受和逻辑思维外,想象是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董凯云 《视听纵横》2006,(2):110-110
一般情况下,播音员的工作就是把编辑完成的稿件进行再度播音创作,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只要吐字清晰、语言规范、表达正确,播音员的工作就算完成了。但是在大多数的县级台,由于台小人少,人员编制、节目安排等原因,需要的是一人身兼多职、一人多能、一专多能,“万精油”式的人才,各项业务都能拿得起干得上。这样,台里的播音员自然成了业务的多面手。一名播音员可以是新闻主播,又是晚会节目主持人,既是广播主持人,又兼电视播音员,同时涉及采、写、编、摄等各项新闻业务。在这样特定的条件下,县级台播音员需潜心学习,日积月累、处变不惊、灵活应对。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播音员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14.
播音是播音员通过有声语言将自己的稿件内容传达给听众,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那么,这就要求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一、有声语言应该饱含激情而具有号召力首先,播音员应该把握住感情阈值及感情流量。从心理学角度来  相似文献   

15.
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创作中,无论是有稿播音还是无稿播音都非常重视“即兴”的表达。“即兴而言”的部分往往会成为整篇作品中的精典:即兴口语表达是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广播电视中的口语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口语,它是在现场交流中“即兴”完成的规范化、艺术化的创作活动。但在实际运用中,有的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疲于应付节目,即兴口语缺乏文采,不讲质量,不求效率,信口开河,导致整个节目单调、浅薄,使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大打折扣,所以充分认识和恰当运用即兴口语表达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刘天明 《新闻传播》2009,(10):130-130
主持人和播音员都是语言工作者,必须通过语言实现传播,但两者又有区别。播音语言是以稿件为依据,分析和感受稿件,并融合播音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水平、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地播出稿件的重点、基调和弦外之音的一种语言再创作过程,属朗读学范畴。而主持人语言则是一种生活语言,它应有铅华洗净后的质朴和真实感,它是一种直接交流的对话状态,因此,即使掌握朗读技巧的播音员也应区分朗读和说话的界线,用听众乐于接受的说话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主持人语言发音的规范是一种学习之后的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7.
关于播音,《广播电视简明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播音──广播电台、电视台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编辑、记者在各类节目中面向听众、观众直接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这是一个有着三层含义的定义:第一,播音是有声语言活动;第二,播音是在广播电视传媒环境下的有声语言活动;第三,播音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等在各类节目中向受众传达信息的有声语言活动。在这里“有声语言活动”是其概念的本质──即播音是一种语言活动,而在“听”、“说”、“读(指阅读)”、“写”等语言活动中,播音又是一种“说给人听”的语言活动。说白了,…  相似文献   

18.
“声调的正确运用在广播中是非常重要的。”“播音效果好不好与播音员声调是否准确有一定关系。”这是汉语音韵学家、广西大学中文系教授秦似对电台播音工作发表的一个意见。秦似教授是在对广西电台编辑、播音员的一次讲课中阐述以上观点的。他认为:汉语(包括我国地方语言)都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起着区别语意的作用。这是汉语本身  相似文献   

19.
凌越 《视听纵横》2007,(4):109-110
有声语言创作是指传播主体(播音员、主持人)对文字语言和内部语言(腹稿)进行的“转化”,而非仅仅在声音形式上的“转变”。“达意、表情、言志、传神”,成为转化的目的与归宿,贯穿创作的全过程。它通过语音体现,语音表现的功力却远远超过语音本身。语言包括语音、语法、修辞等等,因此,通过语音要体现的,实际上涵盖了语言的所有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表达形式上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之议。传统意义上的播音是播音员依据文字稿件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二次创作,在完整、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表达形式上更侧重于播读。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