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尊敬的狩猎队员们: 你们好! 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是斑羚飞渡的旁观者。我对你们围捕斑羚的做法深有感触。 当你们将斑羚们逼上伤心崖时,生性温顺的斑羚们即使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也不曾向你们妥协。我不知道你们从斑羚的声声哀咩中体会到什么,我却从它们那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中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无助和绝望。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我读了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之后,收获了许多。《斑羚飞渡》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和朋友去打猎,在戛洛山的伤心崖上把一群斑羚逼到了  相似文献   

3.
沈石溪老师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描述了猎人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了伤心崖,每头老斑羚牺牲自己,带着一头半大斑羚"飞渡"悬崖,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凄美很感人,但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发生的。作为一种喜欢独居的野羊,根本不可能集成  相似文献   

4.
师:在神奇的自然界中,动物们常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一群生性温顺的斑羚,面临种群灭绝的时候,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请大家一起走进《斑羚飞渡》的现场,用心感受伤心崖上那惨烈的一幕吧。(点击)斑羚飞渡。  相似文献   

5.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让每一个读者受到精神的震撼。令人震撼的是它们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一群斑羚,为狩猎队所追捕,逃到悬崖边。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时,开始显得那么惊慌、无助,它们“胡乱蹿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的生存机会。斑羚在飞渡中所表现出的勇…  相似文献   

6.
斑羚飞渡     
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在猎狗的帮助下,把七八十只斑羚逼到戛洛山的伤心崖上。(简短的开头,设置悬念,交代了斑羚险恶的处境。一个“逼”字,情势顿生,这个“伤心”之崖,更添几分情致。)伤心崖是夏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  相似文献   

7.
1读《斑羚飞渡》,要向作者学习,我们的心情有点矛盾。未知作者何许人,是否真是狩猎队一员,不过,作者既说“我们狩猎队”,我们也只能依此论处。作者可让我们开了眼界,动物世界竟有斑羚飞渡这样悲壮的一幕。这种动物行为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记录,我们获得了一种阅读的快感,斑羚的悲壮、智慧、技能深深地触动了我们。但是,我们不能不谴责这个狩猎队。他们在犯罪。他们的围猎,逼得七八十只斑羚死掉一半,他们是有罪的。我们看到了人与动物的反差:一面,是动物,老斑羚竟能把生留给年幼者,把死留给自己,它们悲壮,它们崇高;一面,是号称万…  相似文献   

8.
《斑羚飞渡》是初中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优美的语言、悲壮的跳涧描写,以及学生那动情的朗读吸引了我。“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的道路”“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这让我深深地感到,斑羚真是一种了不起的动物!在惊叹之余,脑子里闪出这样的一个念头,假如有一个小朋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样伟大的斑羚,是谁把它们逼向绝境的呢?我们不妨看看文章的开头:“我们狩猎队分成好几个小组…  相似文献   

9.
胡俊丽 《湖北教育》2011,(12):61-61
那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斑羚飞渡》一文。 这是一篇小说,写的是七八十只斑羚在后有猎人追捕、前有悬崖峭壁的绝境中,在镰刀头羊的指挥下,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成功飞渡,避免了种族灭绝的神奇故事。  相似文献   

10.
《斑羚飞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动物小说,描写的故事是: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悬崖边,面临种群灭亡的危险。为了跳过悬崖,老弱斑羚毅然选择牺牲以挽救少壮斑羚,最终延续了种群的生存。  相似文献   

11.
猎人们:读过《斑羚飞渡》一文后,我怀着沉重的心情给你们写这封信。虽然我为斑羚的生存智慧和牺牲精神所感动,但还是忍不住要问:是谁导演了这惨无人道的悲  相似文献   

12.
一篇读后令人肃然起敬的文章《斑羚飞渡》(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其内容是面对后有猎人的捕杀,前有山涧的阻挡,一群身处绝境的斑羚开始了一场与生命抗争的搏斗。为了种族的繁衍,头羚与老斑羚们义无反顾地跳向山涧,这是何等的壮烈。习题“课文中几次写彩虹,有什么作用?”“……是可以烘托飞渡的壮美气势,弧形的彩虹与飞渡的弧线恰好相近,斑羚飞渡的气势美,有如彩虹一般壮美……”(教学参考书第85页)笔者认为“壮美”一词用在此处是值得商榷的。创作的动机总是具体的,而且一定要体现在作品中,我们在认识这个问题时应采取一种紧密结合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七八十只斑羚在狩猎分队的围追堵截下,被逼到夏洛山的伤心崖上,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面对刀劈斧削的悬崖峭壁、万丈深渊,就连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镰刀头羊也望崖兴叹,哀咩几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4.
何显强 《教育艺术》2011,(11):38-39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常常有景物描写的段落,如《斑羚飞渡》中具体描写伤心崖地势的险要;曹文轩《孤独之旅》中对鸭群、芦苇、暴风雨的多处描写;《亲爱的爸爸妈妈》一课中"凄风、苦雨、天昏、地暗"的描写;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对海面风景在去和离开哲尔赛岛时的描写,等等。这些景物描写皆是文章的  相似文献   

15.
《斑羚飞渡》是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课文以优美的笔调叙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作者用深沉的感情咏叹动物世界的群体意识,让斑羚的集体精神、牺牲精神在生命的断弦之上成为永恒的绝唱。其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故事神奇,悲壮动人一群斑羚在被追得走投无路、即将走向死亡的情况下,借助一道彩虹的提示,用牺牲一半保护一半、两两合作的方法飞渡悬崖,拯救种群,最后以牺牲一半成功飞渡另一半而结束。斑羚飞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  相似文献   

16.
1 创设情境 ,培养敏锐的洞察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指出 :人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要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 ,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在语文教学中 ,导入新课 ,让“死”的文学“复活”出现在学生眼前而达到理解课文 ,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寓教于乐的目的。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时 ,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一群斑羚逃生的片段 ,七八十只斑羚在猎人的追捕中发出悲惨的咩叫声 ,前面是悬崖峭壁 ,斑羚群身陷绝境 ,学生很快就被这幅生动逼生的画面所吸引 ,适时 ,教师提出质疑 ,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去发现 ,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地进…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某地,几个猎人追逐着一群斑羚。追到一处断崖前,斑羚无处可逃,猎人们开始沾沾自喜准备擒获这即将到手的猎物。望着脚下的深渊和对面数米开外、无法一跳可及的山崖,斑羚们一时乱了方寸。这时,一只最年长的斑羚威严地走了出来,随着它喉咙深处的几声低鸣,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斑羚们在断崖前分成老年和青壮年两组。一只老斑羚率先飞身出列,纵身跳向断崖,  相似文献   

18.
<正>斑羚,在我的认知里,是温和的代名词,可阅读了《斑羚飞渡》一书后,我对斑羚有了新的认识。此刻,这群可怜的斑羚被逼到了崖边上,距离对面的山崖足有六米多远,可最强壮的斑羚也只能跳五米,它们面临着一道关乎族群存亡的选择题:要么跳过悬崖,要么被猎枪打死。它们选择了前者。读到这里,我不禁心生疑惑:它们明明知道自己跳不过去,为什么还要选择这条路呢?  相似文献   

19.
我教学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产生了许多疑问。 疑之一:故事的真实性 课文描写的“斑羚飞渡”简直是一种绝技。这种绝技需要斑羚们起跑、起跳时间选择得高度精确、跳跃幅度控制得高度准确、对接时机衔接得高度吻合、跳跃技巧也掌握得高度娴熟。  相似文献   

20.
【我解读】读《斑羚飞渡》,危难中斑羚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团结协作及自我牺牲精神,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启迪着人们去重新认识生与死,感受生命的尊严和意义,重新体悟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和一个个英雄般的生命。文中,一群被逼入绝境的斑羚以年老斑羚的死亡为桥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