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清朝在建立初期赐封八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些铁帽子王中除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外,均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后裔。尽管如此,郑亲王一脉一直很有势力。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郑亲王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不久,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等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祺祥政变。端华被革去王爵,赐令自尽。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被攻克,清政府大赦天下,犒赏群臣,因"不忍以端华之故而革勋臣世爵",九月十九日谕令辅国公承志袭封郑亲王爵。承志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追封为亲王。但承志承袭郑亲王后不久,就受到御史弹劾,被交宗人府议处。同治十年六月,承志因雇凶殴毙户部主事福珣被革去王爵,圈禁二年。所遗和硕郑亲王爵由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庆至袭封。  相似文献   

2.
《历史档案》2017,(3):48-61
清朝在建立初期赐封八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些铁帽子王中除郑亲王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外,均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后裔。尽管如此,郑亲王一脉一直很有势力。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郑亲王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不久,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联合恭亲王奕?等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祺祥政变。端华被革去王爵,赐令自尽。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被攻克,清政府大赦天下,犒赏群臣,因"不忍以端华之故而革勋臣世爵",九月十九日谕令辅国公承志袭封郑亲王爵。承志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追封为亲王。但承志承袭郑亲王后不久,就受到御史弹劾,被交宗人府议处。同治十年六月,承志因雇凶殴毙户部主事福珣被革去王爵,圈禁二年。所遗和硕郑亲王爵由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庆至袭封。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总署为催报咸丰十一年八月以来所征俄商进出口正子各税清单事致三口通商大臣函同治元年八月二十五日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奕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议和的主要人物,是清帝咸丰逃离京城后,受命主持和局的全权大臣,一八六○年《北京条约》的签署者。笔者从事北京史研究工作,有机会接触这一时期的史料,发现自一八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咸丰北逃起,到十月二十四日签约  相似文献   

5.
乾隆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镶黄旗满洲人,四品典仪内大臣凌柱的女儿.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三岁的钮祜禄氏通过"选秀"指婚给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稹时,也只是格格的身份.二十岁时,诞育皇子弘历.雍正皇帝即位后,册封为熹妃、熹贵妃.弘历即住后,四十四岁的钮祜禄氏被尊封为皇太后.  相似文献   

6.
清代幼帝时期辅政有亲王辅政、太后辅政和大臣辅政三种形式,辅政格局的确立是各方政治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辅政人员之间的争斗会大大消耗清朝的实力。顺治朝的亲王辅政避免了统治阶层的内讧,使清朝得以定鼎中原。  相似文献   

7.
王澈  霍华 《历史档案》2006,(3):F0002-F0002
总理衙门,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亦称“总署”、“译署”,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而设立的中央外交机构。鸦片战争前,清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央外交机构,所有外交和对外通商事宜,由礼部和理藩院兼办。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清朝的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更使清政府进一步失去了自主处理外交和通商事务的权力。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在恭亲王奕新等人的敦促下,咸丰皇帝于咸丰十年十二月初十日(1861年1月20日)谕令,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其官员分为大臣、章京两级,衙署设立在京城东堂子胡同。下设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海防五股及司务厅、清档房,同文馆、海关总税务司署、南洋及北洋通商大臣等也归其管辖,总揽了外交及与外国有关的财政、军事、教育、交通、矿务等诸多大权。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清廷实行官制改革,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首。  相似文献   

8.
第十九册和二十册出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的《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十九册和二十册;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第十九册中所收录的有关档案史料起于咸丰六年(1856)十月初十日,止于咸丰七年十月十一日,计528件、54.9万字。本册售价28.60元。第二十册中所收录的有关档案史料起于咸丰七年(1857)十月十二日,止于咸丰八年九月二十一日,计495件、54.9万字。本册售价28.30元。  相似文献   

9.
稿本敬徵日记敬徵,清镶白旗人,为和硕肃亲王永锡第四子,生于乾隆五十年,卒于咸丰元年。曾获封赏头等侍卫、散秩大臣,官至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后谥文懿。《清史列传》卷四十一有传。此日记起道光十七年至二十二年、二十五年迄咸丰元年,共十三年,多记生活起居,所见所闻宫中之事,颇有史料价值,盖史书不载也。照抄数则,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肃顺年谱     
肃顺(1816-1861),满洲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字雨亭(又字豫亭、裕庭)。生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十月初八日。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的七世孙。父亲和硕郑慎亲王乌尔恭阿(1777-1846)是济尔哈朗的第十二代王爵继承人。本年谱据《爱新觉罗宗谱》、《清代职官年表》、国史馆《大臣列传》稿本等资料汇制而成。  相似文献   

11.
<正>诏书是皇帝专用的命令文书之一,凡重大政事颁告天下的命令称为诏(诏书)。即位诏书是皇帝即位时颁布的诏书。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刻,雍正帝驾崩于圆明园,王公大臣近侍举哀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导引,奉大行皇帝黄舆还宫。寅刻,弘历进入皇宫。内侍将缄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的秘密立储匣取下,在弘历、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原任大学士鄂尔泰面前打开封函。该封函写于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为避免皇位继承之争,亲书谕旨,立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密封后藏  相似文献   

12.
报史一页     
第一家中文日报为《上海新报》,创刊于清咸丰十一年十一月(1861年12月),比《申报》早十年。第一家西文日报为《上海每日时报》,创刊于清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一日(1861年9月15日),比《字林西报》早一年零九个月. 第一次用国内电讯的是《申报》,时为清光绪七年十一月初四日(1881年12月24日). 第一家用轮转机印报的是《新闻报》,时为1914  相似文献   

13.
咸丰帝的最初遗诏充分体现了他维护皇权稳定、继续满清王朝统治的目的。遗诏完满解决了权臣干政和后宫干政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谁拥有最后决定权的问题,他煞费苦心安排的赞襄体制最终被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政治体制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咸丰帝的最初遗诏充分体现了他维护皇权稳定、继续满清王朝统治的目的。遗诏完满解决了权臣干政和后宫干政的问题,却没有解决谁拥有最后决定权的问题,他煞费苦心安排的赞襄体制最终被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政治体制所取代。  相似文献   

15.
咸丰三年(1853)三月,太平军定都南京后,马上组织了北伐和西征。九月十八日北伐军攻至深州,兵锋直指京师。咸丰帝极为震惊,急命恭亲王奕诉、惠亲王绵愉等办理京城巡防事宜,以确保京畿安全。与此同时,为了振作军心,咸丰帝于九月二十一日谕令吏、礼、兵各部,迅将被太平军击毙之文武大小官绅题名加以议恤。本组史料即为当时礼部遵旨奏议自军兴以来清方阵亡文武官绅恤典的清单,现予刊出,以供研究太平天国史及地方人物史志者参考。因篇幅关系,编选者对清单中所列各员议恤部分进行了删节。  相似文献   

16.
定陵     
咸丰皇帝的定陵始建于咸丰9年(1859)年4月,完工于同治5年(1866)年12月.定陵工程历时7年半,耗银313万两.  相似文献   

17.
会考府成立于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至雍正三年八月裁撤,存世不足三年。由于它具有准驳一切钱粮奏销事务大权,且由权位最重的怡亲王允祥、吏部尚书隆科多、大学士白潢、都察院左都御史朱轼任总理事务王、大臣,因此引起了清史研究者的特别关注。 馆藏会考府全宗档案共有115件,其中满文档案32件,其余为满汉合璧档案,现将汉文档案全部刊布,供研究参考。 ——编选者 王道瑞  相似文献   

18.
花沙纳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一位举足轻重的大臣,他出使朝鲜留下的纪行诗集《东使吟草》记录了当时的中国边疆风貌和朝鲜的秀丽风光,充实了我国纪行山水诗,对于今天开发中国边疆和朝鲜的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裕诚,镶黄旗满洲人,海佳氏。咸丰元年五月由户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咸丰二年正月授大学士。咸丰八年五月十四日(1858年6月24日)卒。关于裕诚的生年月日,迄今出版的人物辞典。生卒年表等书均付缺如。兹查咸丰四年十二月初四日内阁典籍厅致军机处移会所附《大学土衔名清单》记载:大学土裕诚,年六十六岁,庚戌年六月二十六日生辰。此单注明所开年岁“均系咸丰五年年岁”,是咸丰五年裕诚年66岁。按照我国传统的虚岁记年的方法推算,其生年为乾隆五十五年。查据《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此年干支也正是庚戌,与上引《大学土衔名清单》内…  相似文献   

20.
咸丰八年顺天乡试科场案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咸丰八年(1858年)顺天乡试科场案,是有清一代最大的科场案狱之一。因该年为戊午年,又顺天乡试贡院亦称“北闱”,故此案多谓之“戊午科场案”或“戊午北闱之狱”。该案情节错综复杂,正主考官柏葰听受嘱托,副主考官程庭桂交通关节,案情重重,头绪纷繁。这一科场大案由怡亲王载垣等遵旨查办,咸丰帝依情节分两批审决,先后共惩处九十余人,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