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当下大学生审美教育处于缺失状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学习过程的世俗化和异化,它潜藏着大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畸形和大学精神崩塌的危机。大学生审美教育之所以重要,其原因在于美为教育的本质属性,大学教育理应回归和重视审美教育,让美的核心之人文精神在大学生身上得以孕育,方显大学之道。而大学要回归审美教育,可通过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的有效性、大学生阅读的经典性、大学生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学生审美实践为切入点,借助于释家的觉悟之知与践行方法,当代大学生既要生活于现实世界中,又要不被现实世界所绑缚,唯有如此,审美实践才以生命本身为鹄的实践,也只有个体生命参与其中,又不被个体生命所束缚的践行工夫,审美活动才是具有佛学般若智慧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仅是理性的、认识论的,而且更是审美的、艺术的。审美所要重塑的是我们陷入为单纯认识论的道德精神家园,所要创造的是恬美澄明的道德理想境界,所要颂扬的是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文化与道德精神。"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走向"诗性语言"的心灵唤醒的教育,通过诗化的语言扣动个体内在美好善良的心弦。"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良知坎陷"的教育,惟其"下沉"、"坎陷"在真实的日常生活、教育生活之中,道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审美之境"的道德教育是"以善致善"的教育,德性教育不仅要追求"善"的目的,而且在其方法上也应是"善"的。  相似文献   

4.
从尼采关于生命存在特性的论述出发,以生命存在的悲剧性、游戏性、超越性为依据,结合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阐明了审美教育作为生命存在教育的出发点必须是"在毁灭中获得喜悦"的教育;在审美教育的内容选择以及评价标准方面,必须是以个体生命是否得到激扬为核心;而在审美教育的路径选择上,则必须是在张扬个体生命存在的偶然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的基础上追求类存在的普遍性、同一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审美感兴和审美感兴能力的基本含义,文章认为"审美感兴"在描述审美心理时更加准确全面,能深化我们对美育的理解.文章进一步认为,审美感兴能力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中心和关键,在实现个体人格的完美与创造潜能的发挥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培养审美感兴能力的途径也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影响个体审美效果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人们对音乐在审美感受和审美意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感受、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音乐时人们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能牵动人心,引起共鸣,本文从阐述音乐审美教育的意义与对个体影响发展来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先生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提出"可以通过美感教育,使人们提高趣味与情操,以此来树立起正确与美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由此可见,美育主要从情感教育出发,在熏陶和浸润中陶冶情操,培养美的眼光,培养健全品格。"美育是使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进而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自觉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使人格得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美育呢?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利用一切审美价值(这些审美价值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以及德育、智育、体育中的审美因素等)对人进行的教育。概括而言,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呢?下面笔者结合教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遮蔽的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生命及其存在状况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个体生命的差异性及生命的"存在的勇气"问题在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中处于被遮蔽状态,关注该视域,是大学生审美教育获得自身合法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音乐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客体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它可以有效地实现个体的内在情感体验与政治秩序的一致性.儒家的音乐审美不仅要感知外部事物之"美",同时也在美化人自身,它诉诸人内在情感的陶冶,培养着人们在思想意识、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等方面的共同性,由此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治理形式和政治认同的建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